吳淑丹
摘要:舞蹈不僅是體現表演者體態以及氣質的表演形式,更要讓觀眾感受到舞蹈的靈魂,這就需要跟觀眾產生舞蹈情感共鳴,這對表演者的情感表現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高職舞蹈教學中應重視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養。本文主要探討的是高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情感表現力培養的策略,以期有效的推動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 舞蹈教學? 情感表現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J7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3-0128-04
舞蹈是人類情感有效傳達的途徑,是舞蹈藝術具有感染力的根本原因。越來越多的高職舞蹈教育中開始逐步重視舞蹈中傳遞的思想與情感,從而提高舞蹈的質量。想讓舞蹈藝術的表達形式趨于多元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注重對學生有效的情感表現力的培養,提高舞蹈內涵,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高職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表現力的意義
隨著現代教學的改革,高職舞蹈藝術類教學也進行相應的創新。為了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舞蹈能力,提升學生自身的藝術素養,高職舞蹈教學需要注重對學生情感表現力方面的培養,更重視對舞蹈角色性格的揣摩和內心活動的感受會使得舞蹈質量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在舞蹈作品中融入情感表達,會促使舞蹈動作更加柔和且更加準確。好的舞蹈作品就是讓觀眾覺得感同身受,不再單純欣賞舞蹈動作,而是被表演者一同帶進舞蹈中,享受舞蹈帶來的視覺體驗和情感體驗。為了呈現更好的作品,要激發學生們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增加自身的舞臺情感表現力,從而幫助學生深刻領悟舞蹈,這有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表達和傳遞。
二、高職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表現力的策略
(一)加深學生對舞蹈含義的理解
舞蹈藝術是美的代表,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但是舞蹈的深刻含義卻不被學生們所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表現力是至關重要的。舞蹈是經過歷史歲月沉淀的瑰寶,舞蹈中蘊含著祖國悠久的文化和民族特色,不同類別的舞蹈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含義以及民族情感。要幫助學生了解舞蹈的豐富文化內涵,從而使學生在了解的過程中產生共鳴,進而抒發自己的情感,提升情感表現力。領悟舞蹈內容里真正的內涵,學生能更好的呈現舞蹈。不僅僅是靠練習舞蹈基本功,重復的練習反而會對舞蹈產生厭煩,不利于學生更好的抒發情感。在舞蹈教學中,促使學生和舞蹈產生感情,就要讓學生加深對舞蹈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與舞蹈作品相關的歷史背景或者創作故事,進一步豐富舞蹈作品內涵,讓學生在學習當中產生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對作品的背后故事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探討。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正確的引導學生走進舞蹈內涵當中,在舞蹈教學前,先讓學生傾聽舞蹈的背景音樂,在音樂里先感受旋律的層次變化,使學生們沉浸在舞蹈音樂當中,在腦海里先形成對舞蹈的獨有印象,然后帶著印象去學習舞蹈作品的文化含義,充分感受舞蹈作者的創意和想表達的寓意。學生們只有深刻的理解舞蹈的背后故事,才能更感同深受的融入到舞蹈當中,領悟作品中的故事結構,把每個舞蹈動作和表情賦予情感,進而可以提升高職學生對舞蹈的學習效率,同時提升了舞蹈的情緒表達能力。每個舞蹈作品的學習完成后,都需要不斷的鞏固和練習,教師可以在固定周期將之前學過的舞蹈重新練習。學習不同舞蹈作品的時候,讓學生們把握不同的情感理解,演繹每個舞蹈作品獨特的思想與情感內涵。
(二)加強舞蹈教學的細節訓練
舞蹈作品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就要提升學生在情感表達的演繹能力。情感表達力也體現在細節訓練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眼神訓練。眼神是心靈的窗戶,是情感表達的突破口。作為舞蹈表演者,眼睛無神會使舞蹈失去色彩。在舞蹈表演里,表演者通過身體形態傳達出舞蹈的意境,而眼神是舞蹈向觀眾傳達情感的窗口。因此,通過眼神的表現力,可以看出一個表演者的情緒和素養。比如,新疆維吾爾族舞蹈就將眼神動作運用得淋漓盡致,是傳達該民族風情的重要形式,觀眾不但可以感受到表演者塑造的藝術形象,還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每個舞蹈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情緒,沒有眼神的表現,就缺少了舞蹈的靈魂。所以在日常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舞蹈的眼神訓練,強化眼神訓練。不同的眼神表現不同的風格和情感,利用細微的眼神變化使得舞蹈情感傳達特有的神韻。掌握和理解眼神的訓練,使眼神與舞蹈動作的完美結合,真正體現出舞蹈的風情和藝術審美,做到內外合一。
其次,表情訓練。表情訓練和眼神訓練都很重要,好的表情管理會讓觀眾對舞蹈產生豐富的情感和興趣。表情是舞蹈藝術表現的重要環節,是通過表演者由心而發的。表情可以表現出舞蹈的內涵、角色的心理活動,還可以用表情語言為舞蹈動作添加色彩,更加豐富舞蹈作品的藝術層次,進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表情訓練的重要性。表情和舞蹈動作要協調一致,不要刻意的模仿,而是由心而發的,這就需要通過對舞蹈作品創作背景的理解和對舞蹈角色內心變化的掌握進行演繹。所以舞蹈在表演中要貫穿情感,才能做出符合舞蹈本身的表情管理,才能體現出整個舞蹈靈魂。通過對舞蹈的認識,可以練習拓展肢體動作與表情,表情訓練要符合舞蹈的審美,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美的感受和共鳴,正確的融入情感和思想,引導學生真情實感的融入,通過豐富的體驗使學生們能深入地了解舞蹈帶給人們的作用,以情帶出舞蹈的新境界。
最后,樂感訓練。舞蹈和音樂早已是融為一體的,也有很多舞蹈作品是以音樂為動機而產生的。音樂可以傳達情感,舞蹈動作根據音樂節奏、音樂情感產生無數變化,二者合一才可以創作出優秀的舞蹈作品。強調音樂旋律的感受,在學習過程當中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舞蹈的感知,使學生對舞蹈動作的理解更加深刻。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往往是動作質感和舞蹈優美意境的鋪墊,比如中國民族音樂的豐富多彩,可以讓人們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特有的民族風情。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多欣賞音樂作品或經典的舞蹈作品,給學生解析作品中樂感和動作的關系,讓學生在舞蹈中注重培養音樂感知的能力,了解音樂的旋律和節奏以及賦予的情感,學生的舞蹈動作質感也可以通過樂感訓練進一步得到提升?;蚴峭ㄟ^舞蹈音樂中循環的段落或者高潮的段落不斷去揣摩舞蹈動作,進行反復的練習,使學生充分體會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肢體訓練,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當中,與舞蹈音樂共同起伏,增加學生們對舞蹈的理解,更好的詮釋舞蹈,所以在訓練中要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訓練。
(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習舞蹈提升情感表現力的重要前提,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可以更好的感受舞蹈藝術帶來的魅力,才能體會到舞蹈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義。所以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面對不同類型的舞蹈有不同的審美角度,促進學生更好的演繹不同的舞蹈。比如開設舞蹈作品賞析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多種類型舞蹈視頻素材,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舞蹈藝術,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學生觀看舞蹈大師的演出,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實際的舞蹈練習里,可以運用到學習的審美觀點,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或是學生之間的交流中,互相欣賞彼此的表演,通過正確的評價給予對方,以提高學生的整體審美能力。
例如,在高職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風格或舞種進行視頻作品的分類比較學習,先組織學生共同欣賞學習舞蹈視頻,并在觀看完視頻后可以進行討論,讓學生將舞蹈的理解表達出來,進行頭腦風暴,師生一起交流。教師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對不同舞蹈類型上的審美走向,為未來的舞蹈教學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開拓學生的舞蹈創造能力
在高職舞蹈教學當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作,融入自己對舞蹈作品的情感,把舞蹈演繹的更有感染力,這種創新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舞蹈藝術的理解。在舞蹈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交流,學生可以提出新的觀點,教師根據學生的觀點耐心的講解與引導,才可以了解到學生目前處在怎樣的階段,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調整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合理的教學模式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對學生們全面素質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創作過程中,應在尊重學生創作觀點的前提下,幫助學生提升情感表現力。根據平時學習不同舞種的領悟,讓學生把對舞蹈的看法和體會融入到舞蹈演繹當中,多給學生發揮空間。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創作結構提建議,并對舞蹈動作質感進行指導,但不要過于嚴苛,要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想象力和自我調整能力。正確的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培養正確的情感表現能力,同時需要對學生建立正確的感情觀和人生觀,才能深刻演繹出藝術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如果學生對舞蹈作品創作產生瓶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修改,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師生的充分交流下,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舞蹈課堂中需要幫助學生們釋放天性和創造力,以此達到情感的表達,充分理解舞蹈的作品含義,幫助學生更好的演繹舞蹈作品,提升舞蹈質量。例如,在學生舞蹈創作中,教師可以提供一個自由的課堂氣氛,以學生為主體互相觀摩、交流,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天性,引導學生開拓想象力。在創作環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課堂外甚至校園外找尋靈感,在城市里或者大自然進行體驗。感知情感色彩表現形式的重要性,通過對生活中的情感領悟,開拓眼界和想象力,不局限于舞蹈視頻,為學生提供更加開拓的自由空間去發揮和創作。在學生的作品創作初期,舞蹈課堂中需要幫助學生們釋放天性和創造力,以此達到情感的表達,充分理解舞蹈的作品含義,幫助學生更好的演繹舞蹈作品,提升舞蹈質量。
(五)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
高職舞蹈教師是引領學生發揮藝術能力的主導者,教師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舞蹈動作的規范,還要引領學生有正確的審美,并強調隨著舞蹈的含義融入自身的情感表現,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學習和真實體會舞蹈的意義。舞蹈藝術不斷的發展,教師也要隨著舞蹈教學的發展,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與教學理念,才能有正確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見解與學生交流。在教學以外的時間里,教師需要多觀看舞蹈表演,學習不同形式的舞蹈藝術,關注其他門類的藝術,拓寬自己的藝術視野,提高全面的藝術素養,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真正的導師。
例如,高職舞蹈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舞蹈研討會等方式進行深造和學習。傳統教學模式主要針對舞蹈基礎能力的培養,往往容易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表現能力,沒有給舞蹈賦予思想情感的生命力。所以教師應該走在藝術的前沿,學習新的藝術知識,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教師的親自示范是學生提高舞蹈能力的有效途徑,對學生的動作和每個表情的指導,都需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所以教師要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充實自身的藝術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理念,強化舞蹈教學的趣味性,使用新興的科技手段等,滿足當今發展的教學需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的方法策略,使得師生意識到情感表現力對舞蹈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舞蹈不光是動作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傳遞舞蹈藝術的靈魂。而舞蹈的靈魂所在就是賦予舞蹈作品情感生命,提升作品本身的思想內涵,豐富舞蹈的質感,使觀眾感受到更強的舞蹈感染力和產生共鳴,不斷的強化學生的情感表現力,不僅提升作品質量,更幫助提升學生的整體藝術素養,為今后的舞蹈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洪戈,王凡.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情感表現力的策略探究[J].中國文藝家,2018(10):178-179.
[2]孫喬.有效提高學生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情感表現力策略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22):722.
[3]胡小軍.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情感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藝術科技,2019(16):140,143.
[4]熱娜阿依·克里木.淺談提高小學舞蹈情感表現力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J].視界觀,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