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紹娟
(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交通運輸局,山西 呂梁 032300)
近些年來,我國在公路交通物流運輸行業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越來越多公路建設工程項目大量涌現,并且該現象依舊會持續多年。之所以公路建設能成為我國交通物流運輸建設的關鍵要點,是因為公路相較于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具有明顯優勢,不僅受資源、環境的限制較小,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可進入性與直達性,而諸如鐵路運輸、河道運輸、航空運輸等交通運輸方式,均存在直達性不高、經濟性不足等劣勢,所以公路交通物流運輸行業的發展前景較為廣闊[1]。此外,公路交通作為物流運輸的基礎,大力推行建設必然會對區域經濟發展形成深遠影響,這種影響既有正面也有負面,要想更好地利用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優勢去促進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則需要從理論與實踐出發形成正確指導,下文便對此展開深入分析。
在當前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于物資、人力的流通提出了更高需求,進而交通運輸事業也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在大力發展下呈現跨越式發展。而我國疆域遼闊,鐵路事業發展非常早且近些年物流運輸線路不斷延伸,但其直達性不強且不適用于小范圍區域內運輸[2]。相對來講,內陸區域的小范圍運輸更傾向于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特別是在我國中西部地區,陸路交通始終是交通運輸主流。公路交通物流運輸不僅在運輸力方面優勢明顯,而且能夠靈活、便捷地穿行于各個區域之間,同時快捷裝卸方式也能滿足各行業不同用戶的需求。
立足經濟發展理論來看,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為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為因素??v觀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現狀,會發現東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兩極分化的現象十分明顯,其中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速,均遠遠超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正因為東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失衡,也直接影響了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所以,唯有實施全方位統籌規劃,對各區域資源予以科學化、合理化的開發利用,才可拓寬區域經濟的發展前景,其中公路交通物流運輸作為區域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的關鍵基礎,重視并做好公路交通物流運輸事業發展工作,對區域經濟整體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必備條件,而區域經濟發展也能反過來推進公路交通物流運輸事業的拓寬,兩者呈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關系[3]。隨著公路交通物流運輸事業的發展,過去農村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的情況得以改善,城鄉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農村民眾出行方式的變化也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商機,有力推進了農村城鎮化進程。在我國經濟發展早期規劃中,城市經濟因為得到工業支持而快速發展,但小城鎮、農村地區卻與城市的經濟水平嚴重脫節,導致城鄉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而隨著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的發展,有了更便利的交通條件,則促使農民思想觀念得以轉變,逐漸拓寬農民視野,認識到需要將農業生產視作為事業進行運作,所以充分把握住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為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帶來的便利,推動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增進城鄉經濟交流與加速產品流動,不僅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而且也妥善解決了眾多“三農”問題。
物流行業與交通運輸行業密切相關,正因為有了完善的公路交通運輸網絡,所以才能實現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在當前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年代,物流行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增長水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4]。具體來講,物流行業涵蓋倉儲、運輸、配送等方面服務,可見該行業的發展能夠為當地帶來大量就業崗位,所以對區域經濟發展形成正面影響。
此外,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的發展還會推動汽車行業發展,因為交通運輸工具是區域間經濟往來、人員流動的重要工具,所以會隨著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而呈現車輛保有量的逐年遞增。而且隨著區域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也會反過來推動貨物、人員運輸行業的發展,促進需求量的進一步加大,形成相互影響與推動的關系。我們以大型貨車為代表的交通工具舉例:大貨車在道路運輸中耗油量較大,所以最基本的便是能推動地方區域石油經濟發展;大貨車出現故障或零部件磨損需要檢修,能帶動地方區域車輛維修行業以及裝配件行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公路交通物流運輸事業的發展在促進交通運輸工具發展的同時,也能促進與交通運輸相關的行業發展,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的消費品,都能擴大市場需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不可小覷的角色。
我國產業結構主要分為三種,公路作為基礎設施屬于第二產業。對公路交通的建設,不僅能夠實現對第二產業本身內部結構的優化調整,同時也能間接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5]。從經濟發展基礎理論層面來看,第三產業的發展一定需要成熟的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作為基礎,倘若缺少完善公路交通網絡,那么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旅游業等將很難順利開展。我們以旅游業的發展舉例,要想推動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要具備旅游資源與旅游設施,而且還要保證旅游區域進入的便捷性,其中旅游資源與設施是客觀存在的,但倘若進入便捷性不足,如沒有直達旅游區域的公路交通系統,那將會直接影響景區的客流量,難以支撐起旅游業的發展。從這一點來看,公路交通事業會對旅游產業發展形成直接影響,缺少便利交通一定會抑制旅游業發展,而如果缺少旅游業,那么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就業問題、文化交流問題、文化產業發展問題則無從談起??梢?,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對沿線區域產業結構能起到優化調整的作用,尤其是能有效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有著明顯的正面影響。
公路交通物流運輸事業的發展能顯著提升區域經濟的輻射能力,具體來講體現如下兩方面。一方面,以發達程度較高的城市區域經濟點為中心向外輻射。城市區域作為過去重點建設區域,在多年發展后表現出較高經濟水平,因此有更多資金投入到教育事業,形成高素質人才與先進技術設備的高度集中。而公路交通物流運輸事業的發展,能夠對該區域的人才、物資、技術等方面的資源實現優化配置,保證資源效用最大化,成為城市區域資源配置升級的基礎條件[6]。另一方面,近些年國家相關政策也進一步強化了區域經濟的輻射能力,隨著區域經濟的逐步向外輻射,物流行業及相關其他行業也到高速發展,在經濟貿易往來中實現資源流動。隨著區域經濟組織結構的逐步完善,公路交通物流運輸行業也必定能實現穩健發展。
公路交通物流運輸事業的發展需要投入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沿線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在公路交通建設中會用到大量機械設備,從而直接破壞綠色植被,形成噪聲污染,對沿線居民的生活帶來不小影響。此外,公路交通建設會改變沿線動植物生長環境,大面積施工會致其動物活動范圍銳減,不利于后代繁殖而逐漸減少數量[7]。特別是在山區修建公路,由于山區地形復雜且起伏較多,地面坡度較陡,所以會無形中增加公路施工難度,加之路基修建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面積土石方開挖,整體防護工程量遠比平原地區多得多,因此會衍生出大量工程廢料,其中廢棄土方的處理便成了難題,如果處理不當便會影響沿線生態環境。此外,部分前期規劃不合理的公路交通建設項目,由于未能綜合考慮環境及施工因素,致使沿線植被、森林、土壤等頻繁遭受破壞,帶來惡劣環境問題。比如:植被大面積毀壞而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直接裸露,弱化其肥力;施工建設與生活垃圾遍地,對土壤形成深度污染;等等[8]。
從上述對正面影響的分析來看,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必定能推動沿線區域農業的發展,但凡事有利有弊,在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層面來看,也會呈現出負面影響。詳細來講,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的建設必定需要征用一定土地資源,那么居住于此的民眾則要整體搬遷,此舉不僅直接影響民眾生活,還需要遷移大量農業配套設施如供電設備、水利灌溉設施等,導致大面積耕地荒廢,極不利于當地農業的健康發展[9]。而且,近些年在土地農田征用的過程中,搬遷工作常常會爆發矛盾,一方面是因為工作人員的態度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耕地的賠償問題,所以往往農村民眾不愿意配合搬遷,甚至造成嚴重后果。
相較于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而言,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的優勢眾多,尤其是靈活性、適應性、機動性方面表現最為明顯,并且公路建設能夠明顯促進區域經濟快速增長,有著關鍵作用。所以,地方區域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需要加大對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的建設力度,認識到要想區域公路交通物流運輸能夠實現健康、高效、持續的發展,則需要做好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資本投入,關注施工建設質量,提升區域內資源利用率。此外,在大力建設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的同時,還要對相關項目予以合理規劃,認識到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極力規避相關因素,推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結合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實際情況,其網絡布局重點體現在空間分布與地方組合兩個方面,要想實現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網絡布局的合理化,則要綜合考量區域內工業、農業發展實情,并且數量方面需要得到地方認可,而這一點也是區域生產力布局的重要組成。在大力推進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建設過程中,合理規劃布局才能保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發揮出公路交通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保證區域間經濟交流往來擁有更便利的條件,公路周邊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10]。當然,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網絡布局的合理化需要后續不斷地優化調整,才能避免公路資源出現浪費,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在對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加大建設與投資力度的過程中,一定要重點關注地方路政管理能力的增強,避免盲目追求建設而自身路政管理水平較低,最終導致公路交通物流運輸難以高效開展,成為抑制區域經濟發展的累贅。因此,改善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強路政管理能力,這樣才能發揮出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講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保證路政管理單位權利的有效行使;二是完善路政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三是加強路政管理人員培訓教育;四是加大路政管理資金投入力度[11]。如此一來,通過加強公路交通物流運輸路政管理能力,能促使公路交通物流朝著規范化方向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在對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展開建設的過程中,前期一定要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做好安排,切記要做好土地資源與耕地的保護工作?,F實情況中有很多地方區域為了建設公路交通而導致土地資源負擔無形增加,甚至要大面積征用農民耕地,導致本就緊張的耕地資源銳減,影響地方糧食產量,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12]。因此,當地方區域在建設公路交通項目時,需要協調好公路建設與土地資源、耕地資源之間的關系。具體來講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做好前期調研,尤其是對公路沿線土地資源及耕地信息進行收集,規劃出最合理且占用耕地面積最少的建設路線,保證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土地資源保護充分協調;二是多借鑒參考國內外在公路交通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通過優化工藝與技術,盡量減少對耕地與土地資源的占用;三是對施工單位做好觀念層面的教育,促使他們樹立節約土地資源的意識,并且完善監督管理機制,避免施工建設中出現對土地資源的無故浪費。
在公路交通建設過程中需要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實現對區域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踐行協調發展道路。當然,公路交通建設不可能對周邊生態環境完全不造成影響,所以一定要保證建設安全的合理性,最大限度降低對公路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一方面,需要遵循生態環保原則,樹立節能環保意識,保證生態得到保護的同時也能實現對土地的高效開發利用;另一方面,公路交通建設中要保證投入材料的可循環利用,做好污水、廢料、粉塵、噪音的處理與控制工作,實現公路交通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為區域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對于區域經濟發展而言影響至深,是推動區域經濟實現高速增長的關鍵因素。當然,對公路交通項目的建設需要以辯證眼光看待,既要了解其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正面影響,也要認識到其負面影響且找尋正確方法予以改善,力求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同時,為了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定要充分發揮出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對地方產業的推動作用,以高效、完善、安全的公路交通物流運輸系統,加速商品流通與人員流動,實現區域間資源優化配置,助推區域經濟的穩健發展,實現國民經濟總量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