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安陽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大學生思政教育對于學生進入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中華幾千年的德育精神具有重要的傳承意義。現代青年立德樹人扎根時代,是對德育和智育相輔相成的新型大學生德育教育體系的一種形式的倡導。教育界的前輩們提出,現代人才教育不僅僅是要求人才具有豐富的知識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高校的人才學子在知識創新的環節中還能夠對于自身思想素養上進行不斷地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是現代青年更好的達到自身素養與能力水平在現代社會中更好的和諧發展的重要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不僅僅是外在的審美追求,更重要的是一種內在的審美追求,高校思政教育也是未來城市化建設的重要支柱力量,本文將依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進行多方面的研究。
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體系主要體現在課程教育環節中,高校思政教育課堂在現代化教學體系中不斷地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但這種調整更多意義上來說在現代教育模式中不是完全的完美式教育結構,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還需要不斷地在實踐性教學環節中改進教學課堂完善教學課堂,在現階段的教育模式之下不斷地創新教學課堂、提高教學課堂。使課程教學這種主要的教育渠道不斷地得到完善。在教學模式完善之后,教師還需要在學生的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在大學階段的各種教育種,思政教育更大程度上應該占據一種主要的教育地位,就是教育學生在堅持思政課程學習的環節中,還要堅持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思政思想,課程學習不單單是指學生的思政教育課程,也指學生的其他課程的教育體系。
首先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體現在學校的課程教學中,課程教學是現代教學環節中存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教育體系,課程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在社會中生存的一種生存方式更多的是在整個教育環節中承擔著一種育人的作用,其彰顯出來現代教育中立德樹人的主要教學職責。在大學生的眾多大學教學課堂中,思想政治課是大學生思想教育上的主要課程承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專門課程,這種主要性是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資源不但來源于思政課堂,還來源于其他的課程,因此,對于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僅僅是思政課堂,還要其他課程的教師相互配合,在各科教學工作中認識到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其次,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生思想靈魂培養上的主要工程師,傳承著人類的現代化文明,所以,高校教育機構在教師團隊的建設上要更多更努力的建設出一支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情操、自身擁有扎實的教育功底、對于學生的教育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教師不單單是思想文明的傳承者,還是我黨在建設道路上忠誠的擁護者,更是當代大學生在全面發展道路上的引路人。
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工作主要是放在學生如何做人的這一教育核心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教育工作上也在進行著不斷地教育方式的探索和創新,這種探索不僅是針對于現階段教育方式上的,還是針對于現階段教育機制上的,對于這兩種形式上的探索是對于新時代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種加強和改進。在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對于教學方式上的革新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現階段互聯網技術對于高校思政教育課堂上的革新,高校思政教育課堂對于互聯網教育的引用一般是課程教學與互聯網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形式的教育模式,互聯網線上教學是為了實現學生對于網上海量思政教育資源的共享,課程教學是為了實現學生思政教育接受范圍上的全方面覆蓋,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取科技教學與傳統課程教學的極端,而是取科技教學與傳統課程教學的中間過渡階段。在現實實踐性教學的大量高校思政教學的教學案例中,教學工作者得出:完全形式的互聯網線上教學模式和完全的傳統課程線下教學模式都不是現階段大學生思政學習上的最優教學模式。互聯網教學與課程教學的混合教學模式實現了現代化教學的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實時互動、實現了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的教學互動,幫助大學生在科技劃時代網絡時代中更好的成為網絡文化的主要建設群體。其次,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課程課外活動載體教師還要進行形式上的創新,教師在課程活動的創新上,要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活動方案上的制定,改變傳統形式上的單一課程活動和大眾課程活動,保證現階段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活動上更多追求的是一種互動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上更多的進行自主創新,不拘泥于教師提出的活動主線,但在學生和教師的思政活動創新過程中,也不應該讓活動偏離生活實際。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活動上的創新是現階段教學行的重中之重,這要說明了思政教育者要更大程度上關注對于學生思政教育上的實踐性教學,避免傳統的理論說教教學,能夠叫抽象的高校思政教育知識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讓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終生受益。
在現階段的思政教育中,主要的教育問題是多數教學工作者和受教育學生沒有正確的認識到思政教育與實際的必要性聯系,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教育學家們深刻的認識到:人的“思想”是與“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說,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夠脫離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出現的思想上的問題,古代的刻舟求劍等故事都在警示著現代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大程度的關注這一類的問題,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在活動形式上圍繞學生開展,更大程度上的關愛學生,在思政教育上更多的服務于學生,在立德樹人的教育全過程中貫穿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思想政治的主要教學綱領,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是了解學生對于自身未來發展上的需求,思政教育是對于學生思想上的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教育環節中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某一階段的思想狀況,在一定的教學程度上打破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局限,將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貫穿到學生的整個生活中去。其次是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實現個性化教學,個性化教學也是差別教學,在大學階段的學生,學生的思想狀況因為現實條件的不同也存在著各種實際問題,高校思政教師要想學生思想問題背后的具體癥狀,就要能夠對于學生思想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教師在了解學生思想上的問題之后,要更多的尊重學生思想上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心里主體,能夠與學生建立公平互動的交流平臺。最后是教師對于特殊學生的照顧,在大學生活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往往很容易體現出來,教師要更多地關照家庭困難的學生和心理困難的學生,給每一位學生做好思想上的引領工作,切實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
學生成長成才的這一思想并不是學生在某一受教育階段自身心理衍生出來的,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其成長成才的內在動力是因時而異、因勢而異、因事而異的,所以,大學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思政教育中的教學規律,在思政教育的教育規律中,找到思政教育的應該優的育人規律和大學生在這一階段的成長規律,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對這一點的把握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的認識水平,也能夠幫助教師自身達到工作水平上的提高。在大學思政教育過程中,什么對策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水平、能夠讓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中充滿內在動力的有效保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首先是高校思政教學工作在開展學生有效思政課堂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思政學習的知識體系結構,大學階段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在教育過程中,教育學家通常說每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都有這一階段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能夠很好的把握住大學生在這一階段中成長的主要轉折點,能夠讓自己為學生建立的知識體系更加具有針對性質。其次是大學教師在思政教育環節中,要能夠分清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教師思政教育上的教育側重點的落實,大學思政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在未來社會中更好的學習生活,所以教師應該將思政教育的側重點落實在學生的與思政教育相關的社會實踐上,在教育環節匯中,讓學生明白道理而不是讓學生牢記道理,注重對于學生思想觀念上的培養。在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部社會過程中,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貫通其中,多方面錘煉學生的品德塑造。最后一點是教師在教育環節中,幫助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實踐導向,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重在社會實踐活動,有價值意義的社會實踐獲得需要學生有好的價值導向,所以,學生的社會實踐環節中,教師要給學生社會實踐的參與的鼓勵性言語,在學生的社會實踐中積極的指導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生活行為,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勤思考、勤修身、辨是非。
當代大學生在思政受教育中,要積極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能夠在自身發展中結合時代的高度和歷史的高度,這一點的達成,是當代學生的青年擔當和歷史使命。新時代的呼喚,要求學生能夠站在政治的角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要求學生能夠有結合時代發展的理想和社會責任。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和中華民族的發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教師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引領上的工作,不僅僅在于當前階段中華民族發展的民族需求,更在于馬克思主義對于現代民族發展、青年發展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推進青年未來的成長道路的光輝,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