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振華
“家文化”是建立在全面關心的基礎之上,以群體和諧為追求、以尊重和忠誠為維系、以“內聚外爭”為特征所形成的一種企業文化和共創家園的價值體系。與物質資源相比,情感、文化等方面的軟資源投資具備更大的優勢,并且需要投資者具備遠見卓識。愛雖無聲,但是愛充滿了力量,企業愛員工,員工更愛企業。大慶油田作為國有企業中的砥柱中流,承擔著“三大責任”,為了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加強“家文化”建設,不僅是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目標的重要途徑,更是增強企業,尤其是對積聚工程建設基層單位的凝聚力、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推動企業實現文明和諧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家文化”建設能夠全面促進核心凝聚力的提升、增強員工的歸屬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營造文明和諧的環境和氛圍。
現階段的油田作業環境與以往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生產作業的特殊性,仍需通過基層“家文化”建設來全面積聚員工的凝聚力。油田覆蓋范圍非常大,具有點多、線長、設計內容多等特點,作業場所和生活區之間間距非常遠,基層一線單位作業生活條件都相對惡劣,例如施工隊、鉆井隊、物探隊等部門,在具體作業中需要經常變動工作區域,并且工作周期長,并一般建在野外,甚至需要住隊進行輪流倒班,工作環境艱苦,信息相對閉塞,員工與家人經常不能團聚,非常需要家庭式的關懷。因此,加強“家文化”建設,努力營造家的氛圍,將企業的溫暖和關心傳遞給員工,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新時期,員工們的生活狀態已不同于油田開發初期,隨著員工居住地的逐漸分散,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聯系也越來越松散。
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選擇的多元化,員工業余生活會出現極其明顯的個體化和獨立性,整體性活動相對較少,而且隨著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的日益完善和不斷提升,多數員工都可以通過公共服務體系和項目來完成相關工作或者獲得幫助,同事間互助互幫機會越來越少,這就使得部分員工,特別是青年員工,明顯缺乏對基層的歸屬感。因此,在這種情形下,亟須通過“家文化”建設,把員工凝聚在一起,使員工正確認知自身在企業大家庭中的定位,為企業謀求發展盡心盡責。
企業的各項工作開展和制度措施推動,都必須以基層為基礎,所以在基層建設中,需要重視對企業文化氛圍的營造。“家文化”建設的目標是追求企業與員工的共同協調發展,實現“以人為本”,謀求“人企雙贏”,通過構建基層“家文化”,盡可能凝聚員工思想,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潛力,從而使員工的積極性得到不斷增強,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對于推動企業實現科學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基層“家文化”建設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因此應該積極進行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所有成員間彼此團結、理解與支持,只有努力構建“溫馨的家園”,企業才能充滿朝氣和活力。2010 年,大慶油田設計院與建設集團因發展需要進行重組,對于新組建成的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員工的思想是否實現了真正的融合,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培育“企業就是咱的家,創效就靠我你他”的“家文化”理念入手,把全體員工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企業追求的目標和發展方向凝為一體,把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有機結合,在公司上下形成同舟共濟的“愛家”思想,用“家”聚人心,增強了企業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穩定了人心,穩定了員工隊伍,增強了企業發展后勁。
柔性文化的建設和形成,也需要硬性制度的幫助和保障,制度管理能夠更好促進“家文化”的建設,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有效保障。因此,要根據基層工作的不同特點,明確各崗位的責任,劃分每名員工的工作權限,賦予每名員工權利和義務,這樣才能夠在具體工作中做到各司其職,又可以做到同心協力,在硬性制度的約束和影響下形成文化自覺。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做到規劃、部署、推進、檢查、評比的“五同步”,確保“家文化”建設和生產經營的同步,從而使分公司的建家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有部署、有檢查、有考核、有評比、有獎懲,促進了建家工作的制度化建設。
按照“思想到位、人員到位、時間到位、措施到位”的總體要求,在充分發揮崗位練兵、勞動競賽等載體作用,促進員工素質能力短線提升的基礎上,注重放眼長遠,筑牢對“家文化”營造的思想基礎。通過開展文體競賽、金點子征集、親人安全寄語、讀書自學、選樹典型等活動,最大限度地把職工吸引到建家工作中來。為員工建立娛樂活動室、休息室、讀書閱覽室、臺球和乒乓球室等場所,使職工學習有條件,活動有場所,娛樂有設施,業余文化生活有保障,教育引導廣大員工站在新起點、迎接新挑戰、實現新發展、再做新貢獻。
女員工在公司全體員工總數中占有一定比重,在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要組織力量,進一步摸清女員工的自然情況、崗位分布、工作環境等,尤其摸清常年在施工一線的女員工的特殊性,考慮她們在實際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及時了解她們的思想狀況與工作情緒,通過座談、培訓、心理疏導等方式,緩解女員工的心理,激發在施工生產和家中的巨大作用,為和諧和睦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由于工程建設工作性質,職工常年工作在野外,班組環境氛圍與員工的積極性存在密切關系。因此,應通過一系列措施和行動,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努力營造“家文化”溫馨的氛圍。如暢通民主管理的渠道,真正落實員工群眾的建議權、參與權和知情權;組建班組文化園地,以“家文化”建設為目標積極進行精湛文化氛圍的塑造,并將建設成果全面覆蓋至每名崗位員工;堅持以關心職工生活、為職工排故解憂,開展“五送五到五出”(即:送文化到現場出品位,送知識到班組出素質,送祝福到家庭出平安,送醫務到宿舍出健康,送關懷到員工出溫暖)和支前服務、送溫暖工程等系列活動為出發點,定期深入一線為職工洗衣、送藥,解決生活難題,做到了“職工思想出現波動、工作到家,職工婚喪嫁娶、安排到家,節假日關心職工、慰問到家,特困職工和遺屬、走訪到家,職工群眾患重病、看望到家”,時刻把組織的關懷、“家”的溫暖及時送到員工心坎上。
建設基層“家文化”,需要上下配合,離不開領導層與基層每位員工的共同努力,在實踐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在“家文化”建設中,領導層需要充分發揮組織推動作用,一方面從思想政治素養方面入手,進行強化提升,端正自己的價值觀念,以黨和人民的期望為辦事宗旨,營造“家文化”和諧、合作的良好氣氛;另一方面則需要以身作則,不斷增強“家文化”建設的強烈愿望和建設的能力。在大慶油田“家文化”建設過程中,各級領導高度配合,把“家文化”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并帶頭學習和研究,率先垂范,積極倡導和踐行,是“家文化”創建成功的有力保證。
作為一個大家庭,每名員工既有知情權、參與權,也具備維護團體利益,為企業發展積極努力的義務。在培育基層“家文化”時,應高度重視民主參與,讓員工明企情、知企事,能自由表達各種看法,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在工作中樹立強大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因此,基層企業要規范民主議事、“家”務公開等民主管理工作,通過強化民主參與,在全體員工治家、管家的實際行動中,不斷推進基層“家文化”建設。
員工只有樹立以企業為家、以回報企業為責任的思想,不斷增強歸屬感,才能夠深扎基層,盡職盡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光發熱,做出有效貢獻。同時,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熱情、創新創造能力、工作成效也是評價“家文化”建設的最主要指標。因此,建設基層“家文化”,就要致力于讓整個集體成為學習型團隊,讓每名員工成為知識型個人,鼓勵員工交流與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感悟和經驗,在實際工作中大膽進行改革創新。
基層“家文化”建設只有做到與時俱進,才能夠充分發揮其強大的動力,為企業凝心聚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