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寧 宗海英 王芳麗 劉 君 李紹靜 柴 超
(1.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山東·青島 266109;2.青島農業大學理學與信息學院 山東·青島 266109)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度發展與創新,網絡與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共享、免費”已經成為學習資源獲取的新趨勢。目前大部分學生是00后,他們和互聯網技術一同發展,擁有更多元化的知識和豐富的信息渠道,“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于新時代學生群體。現階段,與其思考各種辦法控制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不如創新教育方式,利用移動設備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線上線下(Online To Offline)源于美國,該理念剛開始是出現是為了將商業貿易擴展到網絡平臺[3]。后來隨著技術發展,線上線下開始普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混合式學習是為了達到學習目標,綜合考慮傳統教學與在線學習的優勢,根據學習者特點、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對所有教學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以提高學習質量的一種教學思想[1]。這種既能發揮傳統課堂教學互動性,以教師為主導,來引導組織教學,又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的教學方式,為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方向[2]。超星學習通就是一個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育的平臺,它擁有線上圖書館、直播平臺、知識分享等智能空間服務功能,既可滿足老師開展新型教育模式,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4]。
因此,本文在環境專業教學課程中,選取了《環境微生物學》,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線上,學生可以通過老師在平臺里發布的視頻任務,體驗其他學校的教學方式和資源,方便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環境微生物學》是環境科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門課程,該課程是一門交叉性學科,涉及微生物、化學、地理等多方面知識,且課程多以微觀角度探索,內容抽象,實驗要求多。傳統教學課時有限,學生無法切實觀察到微生物,導致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無法理解,學習效率低。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了創新,現階段基于線上互聯網線下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急速發展,這種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共享教育資源,做到真正的公平式教學,以學生感興趣的移動互聯為基礎,激發學生個人愛好,培養創新能力,學思兼顧,實現知能并舉。
超星學習通是面向多種移動設備的專業學習軟件,用戶登入平臺可自主選擇教師端口和學生端口。教師端可以實現直播課堂、線上互動、課后作業等活動,學生端能瀏覽老師上傳的教學資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兩者都能訪問學校資源庫,豐富自身學識。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高校教育模式發生變化,課堂掌握在學生手中,該平臺的線上互動、評分等功能,拉進教師和學生間的距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需要將這節課講的內容提前準備好,內容要符合學生水平,邏輯嚴謹,結合當下時政。然后以PPT、視頻或者音頻的方式,向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傳課程預習提綱,及時發布授課時間通知。學生收到通知后,需提前學習老師在平臺上發布的內容,帶著疑問學習,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把握,對新課程形成一個新認知,構建適當的概念,最后將模糊的知識點記錄在筆記中,等待老師課上講解。
在課前,老師可以通過學習通提供的簽到功能,如手勢密碼、掃描二維碼、人臉識別等,并設定時間,這樣既對學生進行考核,提高出勤率,又縮短了點名考勤的時間。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平臺開發的投屏功能,講解教師提前準備好的PPT、視頻等內容。通過PPT和視頻,生動形象的將環境微生物這門較為抽象的課程展現出來。如在講解微生物的生存因子的時候,結合美國西南Carlsbad山洞的形成過程的視頻,向學生介紹洞窟形成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將微觀世界宏觀化,靈活采用圖片視頻等方式講解課程,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還能通過軟件的隨機點名功能,提問學生知識點,以便老師了解學生聽課狀態,及時調整授課速度。
授課結束后,老師可以將上課時的錄屏內容上傳至教學平臺,課后學生可以反復觀看錄課,加強理解和記憶,查漏補缺。發布當天的課程作業、思考題,測試題的設置方面,要求與課程內容相關,題量合適;思考題要求創新,需要學生通過討論、查文獻等方式掌握。測試題學生可以在移動端直接作答,方便老師了解學生課程掌握程度,分析出學生的知識盲區,在下一次授課前,掃除學生不懂的問題。另外學生可以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學習論壇區或學習群,向老師提出問題,及時查漏補缺。思考題以團隊形式來完成,5-6人一組,盡可能的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實現小組成員間的有效合作分組,在交流過程中加強了互動,也提高教學效果。
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喜歡動手操作,討厭死記硬背。與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教學方式比,互聯網和教育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傳統教學中,老師經常會因為照顧好學生而忽略底子弱的學生,從表面看,整個班級的學習進度相同,實際上因為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大相同。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很好照顧到不同需要的學生,錄屏、PPT、視頻、課后作業等資源,學生能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選擇時間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軟件后臺實時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課后思考題等作業,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學校資源庫中查詢資料,一方面提高學生和合作能力,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在完成作業中,學會了篩選有用知識、總結新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為學生提供了課堂參與感和滿足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此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也提升了老師的教學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要求老師在上課前準備好課程內容,切實保證授課內容豐富生動,又要思考后續跟進工作,從講課到作業再到論壇解答,老師需要全程參與,這些都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網絡教學平臺也需要老師提前熟悉,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接觸新知識,對老師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
不僅僅是因為疫情,教育方式早已隨著網絡的發展更新,疫情只是加快發展的步伐,現在線上教學模式已進入高校教育活動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現階段教育領域的主流趨勢[5]。目前來看,線上教育是對線下教育不足點的補充,它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做到了讓學生和老師隨時隨地學習和教學,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連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但目前來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專業課程上的實踐仍然缺乏。類似于超星學習通這樣的平臺,使用者缺乏混合式教學的應用經驗,軟件中經常出現教師解答問題不及時,學生端口作業上傳不合適等問題的出現[6]。因此該課程改革的主導方向要迎合時代的發展,總結國內外優秀教學案例,提煉經驗和教學素材,多進行實戰演練,逐步形成成熟穩定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經驗后,積極對外推廣,不斷探索促進高校線上線下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教育效果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