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暉
(柳州工學院 廣西·柳州 545000)
“金課”在“六卓越一2.0”計劃中被提出,隨著我國提高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后,“金課”成為了高等教育領域的熱門詞匯,被一些教育機構和社會媒體廣泛關注。金課具有三個特點,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其中“高階性”的含義是通過課堂這個平臺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梯度。“創新性”是指金課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開發新的教學方式,課程的內容應緊跟時代的腳步,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科學性。“挑戰度”是指金課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課程不能過于簡單,應該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其不斷提高。金課的模式多種多樣,適應于不同的教學環境和方式,線下金課是指實體課堂。課堂是承載教育的載體,課程則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線上“金課”是將互聯網技術與課堂結合起來的產物,不同高校的大學生可以通過一個慕課平臺學習到不同大學教師講解的知識,實現課程資源共享。
市場營銷學是高等學校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因此掌握這門課程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大學生至關重要。市場營銷學課程所占學科績點較高,是營銷專業的重點課程之一。市場營銷學的教學方式也大多采用線下的實體課堂教學模式,講師使用PPT輔助講授知識點。市場營銷學課程期末考核成績中卷面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近年來,營銷類專業的熱度越來越大,開設市場營銷專業的高等學校也越來越多,但是目前各大高校市場營銷學課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近年來,我國市場變化較大,且變化頻繁。市場營銷學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已與時代脫節。課堂中教師的任務只是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卻忽視了市場經濟的實際規律。隨著網絡的發展,網購等新的購物方式深入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網絡購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理念與消費方式,同時也改變了市場的總體結構。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也缺少新的典型實例分析,這難免會給學生帶來枯燥無味的感覺,大大降低學習興趣,傳統的市場營銷學教學內容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市場營銷學課程的卷面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60%,試卷中的考試內容基本上全部來自于教材上的知識點。學生學習課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卻忽視了自身對市場營銷這門課程的深入理解,沒有達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市場營銷學課程的平時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40%,導致很多大學生對平時成績的重視程度不夠。另外,由于課堂時間短暫,任課教師很難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所以很多任課教師在打分時僅僅以學生的卷面成績為依據,學生卷面成績高則平時成績高,反之亦然。由此可見,市場營銷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還不夠全面。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即在靈活運用并融合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的基礎上,在線教育與傳統面對面教學相結合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要牢牢抓住教師認知、課堂管控和教學環節秩序三個基本點,在教育教學中三管齊下,共同完成教學效果質的飛躍。
首先,在《市場營銷學》的課程實施中,要求教師緊跟時代,不斷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和運用能力。組織教師對混合式教學進行學習、開展討論、著重培訓,樹立正確、清晰的認識。教師在備課時要找準課程目標,收集和專研當下現實市場中的多種素材,精選內容,拓寬素材,通過制作教學短視頻、課件及短動畫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其次,要培養和加強對學生課堂的掌控力度。教師在混合式教學模式背景下,必須加強對學生課堂的嚴格把控,避免學生對電子設備的依賴性,缺乏和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電子設備,制定科學合理的使用規則,將電子設備作為輔助教學、學習的手段,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最后,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要進行有秩序的教學環節。這就需要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新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提問,勤思考,親實踐,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要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課件及視頻、活動來彌補課堂的單一性。
各高校要積極響應“金課”理念,打造優勢課程。這就要求市場營銷學的任課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基礎知識點時,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最近在我國市場發生的典型案例,以案例教學地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分析現代市場的經營模式與經營理念,提升學生對市場營銷學這門課程的實用性認識。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實際案例后可以提出一些拔高性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和實踐,增加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校教師要組織學生定期進行實踐調研活動。學生深入市場進行調研活動,這是使學生鞏固市場營銷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調研過程中,學生在真正的市場中身體力行,走進并了解市場的發展變化,引到學生在市場中辨別各中營銷手段和目標,發現當下市場中存在的問題,確定調研的課題方向。讓學生在市場調研中學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體會市場營銷的大格局,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
學生要時刻把握市場動態的大致方向,與時俱進。在學習市場營銷學這門課時,學生要時時帶有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明確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只是我們手段拿來衡量當下市場的一把尺子,這把尺子的精確度要我們在真實市場中去探索校準。
針對市場營銷學課程期末考試成績片面性的缺點,高校可以實行成績評定并行制度,適當增加平時成績的比例。學生的平時成績又可以初步分為考勤成績、作業成績、課堂表現成績和課外實踐成績這四個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日常學習中學生的出勤率、作業完成程度、課堂表現積極度以及一學期中課外實踐的時長和收獲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成績評定,之后在學年末對學生在本學期的學習效果進行書面測試,以卷面成績的形式展現。這兩部分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核算成學生本學期本門課程的總成績。市場營銷學課程在開展了混合教學模式,所使用的線上考核的方式增加了學生考試的公平性,讓學生成績的評定更加多元化,更多維度的體現了學生的成長性,評價效果也更加科學合理。具體的實施過程如教師在課堂上每天采用簽到的方式考勤,根據學生出勤的次數來給予學生出勤的分數、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布置作業的頻率,每次的作業內容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根據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給予學生的作業分數、新型期末考核體系有助于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等。
市場營銷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課程中“基因式”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使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文化自信,學會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國際營銷活動中的跨文化交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豐富內容和精神思想存在著諸多的契合點。
市場營銷學教學中會應用到的各種思政元素,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常態和新機遇、新發展理念、供給側改革等思政點,制定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手冊。同時,根據教學需要整理一些市場營銷典型案例,重新優化教學課件。實踐中我們搜集了恒大參與精準扶貧、瓜子二手車廣告被罰、蘇寧云商參與電商扶貧等典型營銷案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如何抓住國家重大發展機遇制定企業戰略,如何在承擔社會營銷責任的同時,建立正確的利益觀、價值觀、社會營銷觀、綠色營銷觀等營銷觀念,以及如何做到守法經營的同時,通過公益、扶貧、捐款等形式回報社會,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建立良好的形象等。在課程過程性考核中增加對課程思政部分的內容,在平時作業中讓學生討論國家的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安全中國等戰略對企業產生的重要影響,使學生正確對待和認識國家大事,樹立企業要配合國家戰略發展,搶抓機遇的戰略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