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
摘要:生活在樓宇高聳的城市里的幼兒,日常上下樓基本以電梯代步,因此,他們接觸到樓梯的次數減少了,自然也缺乏了練習爬樓梯的機會,以至于許多幼兒在幼兒園里上下樓梯時異常緊張,或者因為動作不協調而發生拉長隊伍,用手拖拽他人,不知道靠右行走等現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的子領域“動作發展”的目標一“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中明確指出:3-4歲幼兒要能雙腳靈活地上下樓梯[1]。上下樓梯作為幼兒眾多的運動能力之一,它的益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可以有效地增強幼兒消化系統的功能;讓幼兒神經系統處于最佳的休息狀態,從而促進睡眠;克服摔倒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懼等。為了切實有效地幫助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上下樓梯,增強上下樓梯的勇氣和提升幼兒身體的運動協調能力,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靈活調整教學策略。
關鍵詞:調整;教學策略;解決;幼兒;真問題
基于對小班幼兒“上下樓梯”能力的觀察,在了解幼兒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為滿足幼兒生活能力發展所需,教師設計了一節健康活動《層層高》。通過故事導入——發現問題——師幼共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練習中掌握方法等層層遞進的環節,幫助幼兒以小步遞進的方式習得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真問題的方法,從而促進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和安全意識的萌發與提高。
1貫穿始終的故事情境,將幼兒帶入趣味的游戲化學習
初始教案中,教師在活動導入的環節創設的情境是“上三樓玩游戲”,幼兒對此產生了些許興趣,隨著教師針對“上下樓梯”中一些技能性問題的追問,如:“你剛才是怎么上樓梯的”、“如果不用正確的方法上下樓梯會發生什么事情呢”等,幼兒回應的積極性逐漸減弱,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教師口中的“玩游戲”,他們關心的是什么時候才能玩游戲,“如何上下樓梯”自然是沒有游戲那樣吸引幼兒的。
調整后的教案中,教師創設了適宜的情境且將情境貫穿活動的始終,將幼兒帶入到了趣味的游戲化學習中。在 “小豬受傷”的情境中,幼兒通過傾聽故事“小豬上下樓梯”,初步感知安全上下樓梯的重要性;接著教師累加了“看望小豬,給小豬送生日禮物”的情境,賦予了幼兒首次練習上樓梯的理由,激發了幼兒爬樓梯的熱情。期間,“小豬”角色的出現以及集體為“小豬”唱生日歌的環節,助推活動氛圍達到了高潮,同時也為下一情境“禮物忘記帶”的出現做了鋪墊;最后“下樓拿禮物”的情境使幼兒再次練習“上下樓梯”變得自然而然。
幼兒以積極的狀態和飽滿的熱情流暢地參與活動,有效情境的創設功不可沒。正如德國一位教育學者曾做過的比喻:把一勺鹽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難以下咽,而把這勺鹽放入一鍋湯中,你會覺得是那么的美味。情境如湯,學習如鹽,只有學習,沒有情境,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只有把學習環節情境化,才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讓幼兒享受學習的樂趣。
2 借力多途徑多策略,給幼兒的學習提供有力的隱性支持
初始教案中,教師在引導幼兒使用哪一只手扶欄桿時,只在語言上給予了幼兒以支持。考慮到小班初期,幼兒的思維特征主要是直覺行動思維,教師僅以語言作為支持幼兒達成某一行為的策略是不夠的,所以活動中教師不得不頻繁地進行個別指導,支持策略未達到較好的支撐效果。
調整后的教案中,教師提供了多途徑多策略,對幼兒的學習起到了隱性的支持作用。一、腳印。教師在樓梯的第一層臺階靠右的位置上貼了一對小腳印,幼兒找到腳印的位置就找到了起點的位置;二、箭頭。在樓梯拐彎處貼有向前的箭頭,幼兒通過觀察箭頭的指向就知道下面該往哪個方向走;三、貼畫。教師還給每一位幼兒右手的手背上貼了一張小貼畫,幼兒有了參照物,哪只手扶樓梯自然也就明確了。腳印、箭頭和貼畫都有著獨特的優勢與良性功能,是教師以間接的方式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指導,引導幼兒與材料進行“無聲的對話”,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和自主的空間,滿足了幼兒能力差異的需要,發揮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指導功能,使幼兒在自主學習的能動過程中獲得知識,收獲自信,體驗成功。
3加強家園合作,促進幼兒的學習經驗在生活中得以延續與提升
初始教案中,教師設計的“我會上下樓梯”的表格張貼于教室,鼓勵幼兒每天以自我監控的方式監督自己是否使用了正確的方法上下樓梯,鑒于小班幼兒還不具備完善的自我管理能力,尚以自我為中心,不管他今天有沒有用正確的方法上下樓梯,他可能都會給自己貼上一張小貼畫,因此,貼貼畫的方式并未達到激勵幼兒持續練習上下樓梯的效果。
調整后的教案中,教師將表格交于家長手中,以幼兒的持續發展為出發點,讓家長利用日常,鼓勵并通過一對一的互動方式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上下樓梯。另外,提醒家長每周將表格帶回一次,教師以分享的形式促進同伴間進行相互學習,激勵幼兒持續練習上、下樓梯的積極性。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2]。家庭教育中一對一的互動方式更有利于幼兒的學習與發展,作為教師應主動搭建家園合作的橋梁,將園內活動延伸至家庭,鼓勵家長通過一對一的有效觀察與指導促進幼兒個性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國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2]中華人國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