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楊文端,吳國標
摘 要:本文主要對釉面磚生產過程中窯爐,釉料和胚纖維形成針孔降級的原因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闡述,并把通過長期觀察和試驗得出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拿來跟大家分享和交流。
關鍵詞:針孔;降級;解決方法
1 前 言
針孔作為釉面磚生產當中最常見的降級缺陷,具有突發性、隨機性等特征,產生針孔的原因較多,給技術人員帶來很大的困擾,也會嚴重影響工廠的產質量。
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對處理釉線工藝參數產生的比如坯溫高、噴水量不夠、噴水不均勻、干燥釉線落臟,釉漿污染,拋釉淋釉前無保護釉等釉線肉眼可見的針孔基本上都有很多的了解和成熟的處理方式,所以本文就不對這些問題作過多的闡述,只就窯爐燒成及生產過程中釉料所產生的針孔和一種比較特別的坯體纖維(俗稱坯毛)產生的針孔談談生產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解決辦法。
2解決方法
眾所周知,瓷磚在窯爐燒成過程的前半部分,其實是一個排除大部分氣體和水、有機物雜質的過程,根據原理和經驗,窯爐燒成釉面磚的時候,面槍不宜開的太多太早,不能讓釉料過早熔融產生高溫粘度,過早熔融的釉料就會像一層有黏性的膠質影響氣體的排出,如果釉面已經開始封閉但胚體還在排氣造成的孔洞,就是針孔,這類針孔用放大鏡觀察一般呈均勻圓形直通胚體。這就是為什么平時窯尾出現針孔要立即在釉線排查是否淋釉產生的肉眼可見的針孔,如果淋釉正常,則要在面釉淋釉缸添加一定量的氧化鋁槳,提高面釉的始熔溫度不讓過早熔融讓氣體有更長的排氣時間,而為什么窯爐降溫對針孔也有好轉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窯爐降溫等于釉料升溫,一樣是不能讓釉料太早熔融影響排氣,同時提高面釉始熔點同時也提高了釉面的封閉溫度,有更長的排氣時間。這也可以合理解釋淋厚面釉比如90g面釉的時候針孔比面釉70g的時候大大增加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排氣的問題,要解決這種問題,除了提高面釉始熔點外,也可以采取降低拋釉的高溫黏度,讓氣體和雜質在釉料熔融的時候也能相對較容易的排出。降低拋釉的高溫粘度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即使出現排氣孔也能熔平,另外高溫粘度小的拋釉防污也比較好(導致防污差的毛細孔其實也是小氣泡)。
這里再著重談談有一種很常見但容易被人誤判的針孔。這類針孔用放大鏡看跟燒成的針孔有相似之處,都是直通坯體,只是形狀多呈不規則,有三角形、橢圓形、長條形等形狀,窯尾觀察往往都是時多時少不穩定出現。由于是直通坯體,很容易被誤以為是排氣產生的針孔,從而采取類似降溫、面釉加鋁槳、減少施釉量等措施應對,效果并不明顯。現在瓷磚生產都是快速燒成,釉線走磚都比較快(特別是小規格的磚),常規釉線看淋釉效果1m左右的距離觀察看不到這種類型的針孔,直到有細心的技術人員在面釉后將磚坯搬下來用強光手電筒觀察,才發現有種淋釉針孔中間有類似毛發狀的很細的纖維冒出,而且穿坯,造成這種類型的針孔的纖維用強光手電造影才能觀察和拍攝到,用水沖洗有纖維的地方后發現纖維是插在磚坯上的,把這種針孔做記號燒成后形狀與釉線觀察的一致,也是直通坯體。
經過排查發現,這種針孔是由粉料儲存,運輸過程中混入的纖維(如粉倉的玻璃鋼破損,輸送帶的磨損等)淋釉后頂破面釉和拋釉形成。再者,坯體粉料是由天然原料通過一系列加工制成,原材料采挖,運輸過程往往不夠精細,難免混入一些雜質,據了解,很多廠都存在這種坯纖維,只能先在后工序想辦法解決。更換雙層篩網,加強漿料過篩,將破損的設備更換,搞好粉倉,壓機平臺衛生,加強粉料過篩,情況會有好轉。
由于快速燒成,為了釉線過磚快,現在很多廠采用拋釉前噴水或輥筒花機用通輥滾保護釉,而由于輥筒印油的特點,輥筒保護釉黏性比印膏制備的保護釉小,用輥筒滾的保護釉也比通網印刷的薄很多,噴水粘度更低。通過多次試驗,取消輥筒或噴水,改用花機印保護釉,采用140目通網,保護釉比重約1.30,用保護釉的黏性和厚度壓住胚纖維使其淋拋釉后不頂起形成孔洞,這樣解決的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如果暫時難以排查出胚纖維由哪個環節混入無法快速處理,可以用此辦法先治標,爭取時間再慢慢排查治本。
3結語
瓷磚的生產工藝環環相扣,又存在大量的非標流程,每種缺陷的產生跟各個環節或多或少都有關聯,有些環節直接產生的缺陷如果受條件限制不能直接快速解決,也可以通過試驗用其他方式彌補,使問題能得到快速解決,保證產質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