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摘要隨著自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的媒介傳播模式,也對人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和沖擊。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需要對自媒體時代背景下的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和改革,使其能夠更好地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對于教師而言,需要積極轉變自己思維,對自媒體發展特點及先進知識體系加強學習和吸收,利用更具前沿性、專業性的教學手段,使自媒體等新媒體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顯著提升。本文就自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進行分析,并對提高教育工作水平和質量的有效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 自媒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電子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26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We-media
LIU Yanmei
(Heb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Qinhuangdao, Hebei 066311)
AbstractWiththeemergenceanddevelopmentofWe-media,ithasnotonlychangedthetraditionalmediacommunication mode, but also had a great impact on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f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innovate and reform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e Media Era, so that it can better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the teaching quality was further improved. For teachers,they need to actively change their thinking,strengthen learning and absor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ced knowledge system of We-media, make use of more cutting-edge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means,givefull playtotheadvantagesofnewmedia suchas wemedia,continuously improvestudents’learningenthusiasm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We-media era,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wordsWe-media;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存在問題分析
1.1教育工作者權威性削弱
隨著自媒體的出現,網絡空間中存在的不少負面信息對學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使命感、責任感造成不利影響,其中包括了大量媚俗化、拜金思潮,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利用自媒體網絡直播等形式對不良低俗信息進行傳播,以實現不勞而獲或一夜成名等目的,不僅對網絡空間正常運行秩序造成嚴重影響,還使大學生的形象受到侵害。
在自媒體發展背景下,人們從以往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制造者、發布者、傳播者,在網絡空間中能夠相對自由地進行表達,這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1]目前新媒體改變了學生互動交流的形式以及用語,學生更青睞于使用更加新奇、個性、幽默、多變、潮流的網絡話語,同時也存在著難控、隨意、無規律,以及影響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其用語具有理論性、規范性以及抽象性強等特點,與網絡話語相較之下,其作為符合特定社會要求的教學語言符號,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對治教育話語體系進行運用和傳播,一旦無法通過網絡話語特點的有效運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予以調動,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實現傳統語言向現代語言的有效轉變,受教育者難以產生共鳴,還會導致學生的信任感喪失,產生厭倦情緒,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權威性受到嚴重影響。
1.2教育介體有效性弱化
在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少學生時刻都離不開手機的現象,造成了自媒體時代下學生網絡工具使用異化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群體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同時自媒體網絡虛擬環境中存在著海量信息極容易使自控力不強的學生群體出現自我迷失、放縱,過度沉迷的情況,甚至與現實世界之間出現脫離和對立,進而對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情緒起伏不定、焦躁不安、孤僻、自閉等心理問題。同時因自媒體空間所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等特征,部分社會責任感及道德觀念缺失的學生,極容易在無約束的情況下出于各種目的,隨意發布各種不負責任的言論,對網絡環境的有序性造成嚴重影響,甚至侵害他的切身利益,這也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物力、人力,對學生的思想狀態及行為進行及時了解和掌握,使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加大。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加強網絡技術的運用。傳統的單向式、知識灌輸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已無法適應新媒體背景下學生學習需求,學生更傾向于雙向互動、自由平等、圖文聲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2]其次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由于一些教學內容存在說理性較強、缺乏前沿性及廣度和深度,與時代發展特點不相符,與自媒體傳播內容相比,較為抽象和枯燥,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有效性受到影響。
1.3教育復雜性增加
隨著自媒體對人們生活和學習所帶來的影響不斷深入,能夠使人們日常生活更加豐富,學習更為便利的同時,其所營造的虛擬環境也日益復雜,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產生了潛移默化地影響,同時虛擬環境的多元性,也進一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和復雜性增強。其次由于自媒體虛擬環境中,學生可通過各種渠道對多樣化的知識、信息、經驗等進行搜索和獲取,有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問題進行剖析和看待,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在此狀況下,也對教育工作中的引導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互聯網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信息和觀點,對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價值選擇產生著潛移默化地影響和誘導,其中存在的惡性、負面的思想和觀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導難度進一步加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分析
2.1教育教學資源更新
在自媒體時代,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數字通訊技術等技術的有力支撐,能夠對虛擬社會及環境進行構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全新的教學空間,以及更多優質教學資源和模式,同時也成為各種教育資源獲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其次隨著網絡傳播速度及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能夠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空間限制得以打破,學生能夠實現隨時隨地獲取所需要資料,使信息資源高效共享得以實現。
2.2教育教學模式豐富
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教師可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外,還可通過微課、慕課等新型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的運用,使教學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樣化,同時還可借助多種自媒體平臺,如微博、網絡直播、微信、QQ等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有效開展,使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的,并促進其養成隨時隨地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媒體資源加強利用,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視頻、圖片等,使學生學習過程更輕松、更愉悅,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有效創新和完善。
2.3教育主客體互動交流加強
在新媒體發展中,借助互聯網技術等先進技術,能夠對師生交流的自媒體平臺進行搭建,使教育環境更加和諧、輕松,使師生之間的距離有效拉近,師生之間能夠實現自由、平等的雙向溝通和交流。其次利用自媒體,教師能夠與學生之間實現有針對性、一對一的專業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探討和指導,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調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認可、理解和吸收。
3自媒體發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
3.1加強教育隊伍建設
首先作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并有效保障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不斷提高教育工作人員對自媒體發展環境的適應性,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其次通過教育隊伍建設力度的強化,能夠使其更好地對應對媒體所帶來的各類風險挑戰,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防范和解決。[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以及自媒體技術運用能力提高,以及形成自媒體環境下教育工作新思維至關重要。同時教育工作者對自媒體工具進行熟練掌握的同時,還應對學生群體中流行的網絡語言及交流方式加強了解,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以運用,有效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外需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加強自媒體教育教學培訓,有其運用自媒體技術的能力及綜合素養有效提升,同時促進學生群體中黨團組織作用及模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的責任與團隊意識增強,進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有效提升。
3.2加強校園優質網絡文化建設
在實際教育工作中,首先需要對校園優質網絡紅色文化建設進行頂層規劃,對優質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未來前景、現實條件及困難等進行全面分析與掌握,并教育資源整合、教師隊伍建設及教育方式改革等工作加強規劃。其次高校還應對相關制度進行健全和完善,確保各項規劃工作能夠落實到位,有效推動和保障優質校園網絡文化的構建。另外在優質校園網絡文化的內容規劃及平臺建設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對建設思路進行創新,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及創造性充分發揮,同時對教師應加強引導,確保網絡文化內容能夠貼近學生群體認識習慣的同時,能夠具備良好的教育作用。最后需要對傳播平臺加強建設,對目前大學生網絡平臺使用習慣進行全面了解,并對自媒體網絡工具加強利用,借助其應用優勢對良好的網絡傳播平臺進行搭建。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對建設工作進行及時反饋評估和反饋,并對評估結果的有效反饋機制進行健全和完善,其中可邀請在校大學生、校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校外專業人士等共同參與,確保評估結果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3.3不斷完善和規范思想政治教育監管體系
對基于法律規范及道德自律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監管體系進行不斷完善,能夠確保網絡空間更加清朗,針對自媒體發展背景,對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健全和完善,對自媒體合理運用進行有效約束。所以首先相關部門及高校需要對此問題加強研究,并合理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確保網絡媒體信息傳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違法必究,對和諧、文明的自媒體網絡環境予以構建。其次高校應對校園網絡加強監管。對校園網絡信息的定期篩查制度進行建立,對學生日常思想動向進行有效把握,確保相關問題能夠及時發現與妥善解決,有效疏導學生不良情緒,從而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及教育力度強化。[4]另外需要對學生網絡道德素養提高加強重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注重學生網絡道德意識的增強,同時利用相關課程對學生加強正向引導,使學生正確網絡自媒體使用觀念得以形成,網絡信息甄別能力增強。最后高校應加大宣傳教育,使學生網絡自律與責任意識提高,對良好自媒體使用習慣得以形成,使自媒體網絡平臺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精神境界提升的重要作用。
3.4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發揮自媒體優勢,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切實提升,其中對自媒體網絡終端的常規教育方式進行積極把握,在此基礎上提高教育工作的實踐性,確保大學生能夠對自媒體網絡工具進行正確使用。首先在日常課堂教學工作中,利用實踐教學的參與性、直觀性、體驗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調動,使以往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氣氛枯燥的問題有效解決。其次教師應對自媒體教學課堂進行有效構建,使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其中可充分利用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利用多元化教學資源,使教學實踐性進一步強化,進而使課堂教學生動性、趣味性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最后在學生日常生活中,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有效滲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對與學生日常生活環境相對接的自媒體實踐教育方式進行設計和推行,使自媒體的正能量傳播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3.5凸顯教育對象主體地位
隨著自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教師的權威主導地位造成了極大沖擊,教育工作者的壟斷話語權被削弱,傳統的不平等、單向對話模式逐漸向自由、平等雙向、自主的對話模式轉變。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轉變自身傳統教育觀念,對話語的平等現象進行正確對待,同時對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現實需求加強關注,對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有效掌握,避免教育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脫節,同時因對學生主觀感受忽視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基于自媒體時代特點,確保其來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夠對現實性和生活化予以充分體現。另外對于各種社會現象及網絡熱點應及時回應,并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肯定和鼓勵學生提出各種積極正確的觀點,對錯誤落后的觀念應耐心糾正和引導。最后教育工作者應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尊重,對其自身潛能和特點進行深入挖掘,并在合法合理的范圍內允許學生積極表達自身真實想法,使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激發,能夠更主動、自覺地參與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將思想政治知識進行內在消化,使思想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
4結束語
作為現階段高校課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和理想信仰培養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自媒體時代中,高校需要從網絡風氣凈化入手,對校園互聯網加強建設,并對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進行充分利用,并對微文化傳播手段進行創新和推行,使大學生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喬湘平,萬信,杜宏任.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及對策[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2]孟昭麗.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對策[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000(003):37-39.
[3]潘宏佳,雷明,張淑麗,等.自媒體時代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青年時代,2019,000(010):83-84.
[4]李東浩.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發展,2019,No.343(0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