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是專業的細胞,專業是課程的組合,專業群的課程體系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本文以促進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為背景,從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出發,明確區域經濟發展對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新要求,從而對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體系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探索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成渝雙城經濟圈;電商專業群;課程體系
一、引言
成都和重慶是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最快的兩個城市,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是新時代推動西部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增長極和發展新動力的重大舉措,也是優化全國區域發展布局的關鍵支撐。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促進成渝經濟圈的發展。《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將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城市群并列。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成渝經濟圈致力于產業協同、資源聯動、機制互通,迎來發展新機遇。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發改規劃〔2020〕532號)要求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促進重慶市、四川省通力協作,加大成渝地區發展統籌力度,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共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培育形成新動力源。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任務書”、“施工圖”,標志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全面加速的新階段。
隨著成渝區域經濟的結構化調整及產業升級,對電子商務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電子商務專業群是在新時代、新商科背景下提出的概念。電子商務專業群以現代商貿流通產業鏈融合發展為基本依據;結合地方產業跨境特征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匹配電商業務線上線下及整個產業鏈條的分工協作。形成以電子商務專業為核心,輻射帶動物流管理、連鎖企業經營、工商管理等商科專業的發展。培養能夠快速應對新商業挑戰的新時代復合型的商科人才。因此,在成渝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培養能夠滿足產業數字化轉型、新技術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必須推動電子商務群課程體系建設。
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1.電子商務新業態持續蓬勃發展為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奠定基礎
隨著消費升級,我國商貿服務進入互聯互通、大數據、共享經濟的新時代。以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在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37.21萬億元,同比增速4.5%。其中,商品類、服務類以及合約類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為27.95萬億元、8.08萬億元和1.18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為11.76萬億元,同比上年增加10.9%。農村網絡零售額為1.79萬億元,同比增速8.9%。全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1.69萬億元,同比增速為31.1%。由此可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勢必對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產生強勁的需求,有必要推進電子商務專業群的建設。
2.成渝雙城經濟圈電商產業優勢突出,對電商人才需求旺盛
成渝雙城經濟圈地處長江上游,具有溝通西南西北、連接國內國外的獨特區位優勢;在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處于核心地位;與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城市群并列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在帶動西部地區發展和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5月,四川省商務廳與重慶市商務委共同發布《成渝雙城經濟圈電子商務合作宣言》,雙方將以川渝毗鄰地區為軸線,推進電子商務基地、物流通道等重點領域發展,共同推動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打造電子商務營商高地,雙方進一步整合電子商務市場要素資源,在引導生產、促進消費、擴大就業、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可見,電商產業的突出優勢成為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結構調整的加速器,大眾創業就業的主渠道,經濟穩定增長的新引擎。
3.電子商務相關商貿人才需求激增,有必要推進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同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各產業紛紛開始拓展電商業務,對復合型技術技能型的電商人才需求激增。近年來,絕大多數高校均開設了電子商務相關專業,但電商人才的缺口仍然較大。據國內知名電商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聯合國內電商人才服務商——贏動教育共同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80%的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30%的電商企業有大規模招聘計劃。雖然電子商貿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但是高校商貿專業畢業生仍然出現難就業的現象。可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同電商產業需求契合度不夠,無法做到無縫銜接。課程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載體,決定學生專業技能及專業素養的培養質量,需加快推進高校電子商務群課程體系建設。
三、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對電商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新要求
1.電子商務專業群要培養新商科復合型人才
“十四五”時期國家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等教育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新商科面臨產業數字化轉型、新技術發展的挑戰。電商專業群需遵循新商業的發展規律,在交叉、融合上尋求突破,著力培養復合型的商科人才。其要求不僅具備某類的專業知識、技能,還需追求知識融合化、技能集成化、素質全面化等;同時還需結合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區域經濟特色,培養具備區域經濟特色化、專業化、國際化的復合型電商人才。
2.電商專業群課程體系要面向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
隨著消費的轉型升級,我國商貿服務進入互聯互通、大數據、共享經濟的新時代。2018年,為實現人才的可持續發展,以全國教育大會為契機,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以及國際認證工作逐步開展。“新商科”作為“新文科”理念下開展經濟管理類教育的新概念,已經成為應對諸多復雜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電子商務專業群是在新商科背景下提出的概念,是社會商科類多職業整合、綜合統一的結果。電子商務專業群所培養的學生對應的職業不是單一某職位,而是商科職業群、崗位群、技術群,從而學科知識涵蓋了互聯網經濟中線上線下的所有場景。因此,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成為課程體系建設的重點,也是培養滿足未來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
3.電商專業群課程體系要符合成渝區域經濟及產業需求
隨著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各高校都在積極創新,更好地實現服務社會及地方經濟。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體現了專業辦學的定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應該為區域經濟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承擔起培養新商科人才的重要責任,為區域輸送具備綜合素質的復合型新商科人才,確保地方產業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促進區域發展的重大舉措,地方高校應瞄準成渝電子商務基地、物流通道等產業鏈,實現與區域智能產業對接。基于此,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需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為背景,重新定位人才培養所面向的崗位能力及職業素養需求,明確電子商務專業群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建設以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為區域產業提質增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四、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電商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的現狀分析
1.課程資源無法實現群內共享
在傳統的課程體系中,各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課。二者是相互獨立的,公共課主要是以培養學生文化基礎知識、人文素養為主;專業課主要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術技能。隨著專業群建設的提出,相互獨立的課程體系已不再適應新的專業群要求。目前,各高校基本都秉著“底層共享、中層互融、高層互選”的課程體系構建邏輯。底層共享課主要是面向電商專業群內所有學生都需具備的通用基礎知識;中層互融是依據電子商務專業類不同的專業,如電子商務專業、物流管理專業、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等所涉及的不同職業崗位而專門設置的不同專業核心課程;高層互選是在學生掌握了電商專業群內的通用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能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未來的發展需求所設立的互選課程。基于以上思路,不少高校加大底層共享課的課程數量,將原有的公共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都開設在其中,而未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導致共享功能的缺失,從而形成只有數量堆積而無內容的優化。同時專業群內的課程體系構建也只是將原有的課程進行簡單的刪減整合,課程與課程之間缺少有效信息交流,無法實現群內共享。
2.課程體系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統安排
“底層共享、中層互融、高層互選”的課程體系構建思想,包括了橫向課程整合及縱向課程的銜接。但是,目前電商專業群內的通識課程及專業課程的設立仍然是相對獨立的,二者在課程定位、課程目標上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統安排,仍按照傳統思維以專業為口徑構建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設計,把專業群課程建設簡單分解為群內專業課程建設,忽視了專業群課程體系與單一專業課程體系的差異性,誤認為單個專業課程建設好了就累加成為高水平專業群課程建設,導致課程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在縱向層面和橫向層面難以實現交互流通,無法支撐學生從群到專業的多元遞進成長。
3.課程體系缺乏環境支撐
課程是課堂教學的載體,其質量直接影響到專業群內人才的培養質量。要構建高質量的課程體系,需要不同的環境支撐提供保障,才能促進專業群課程的常態化發展。首先,各高校基本把主要精力用于雙高院校專業群建設層面,而對于群內課程體系的建設則力度不夠,出現浮于表面的現象;其次,國家雖然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對雙高專業群建設進行引導,但是對于課程體系建設的關注較少,導致大多數高校只能按照各自的實際情況自行組建課程體系,缺乏科學性;最后,專業群內課程建設過程中,企業參與度不夠,缺乏產業支撐,限制了專業的服務能力,導致所設置的課程無法凸顯專業群的適應性,發揮專業方向的集群優勢。
五、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電商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分析
1.模塊化優化課程體系,實現群內共享
模塊化是指課程體系由多個模塊構成,每一個模塊又可以由多門課程構成,這些課程又可以分為通識課和專業課,打破了傳統知識結構,以及課程與課程之間溝通不暢的壁壘。在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時,需緊密結合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結合成渝區域的經濟及產業結構布局,不斷拓展“政校企”合作范圍,從而以區域市場需求為導向,學生職業發展為目標,明確電子商務群人才面向的崗位特征,調整電子商務群人才培養方案、層次與規格,進而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建設體現新商科專業素養與思維能力、數據分析、職業實踐能力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同時,所構建的課程模塊涉及到多個專業領域,需統籌各專業的特色,結合專業群內的發展及產業升級,能夠不斷更新、優化和同步,獲得長久生命力;不同模塊單元間需實現縱向及橫向聯系,既資源共享、相互融合,又各有定位、系統完整地實施人才培養,發揮專業群的協同育人作用。
2.構筑“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課程銜接體系
從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構筑課程銜接體系,具體來講,在橫向層面,根據學生能力發展特征和專業群要求,對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程內容和課程資源重組優化,形成不同功能模塊;根據專業群核心能力,形成核心課程模塊,包括不同性質和功能,同時注意模塊之間的銜接性;在群內核心課程模塊基礎上,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及興趣自選課程,完成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習需求;結合“1+X”證書制度,學生拓展專業技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在縱向層面,電商專業群涵蓋了多個獨立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有明確任務分工,模塊化課程需體現職業分工的邏輯關系,能夠實現學生從寬口徑職業領域到專門化就業崗位的人才培養;構建各專業方向學生通往某一職業崗位的學習及發展路徑;同時,實現專業群內教學資源和就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建設機制。
3.多措并舉,確保課程建設成效
為確保課程的建設成效,各高校應明確專業群建設的帶頭人及課程建設的負責人,組建高水平的課程體系建設團隊,明確課程到底“建什么、怎么建、具體建”等一系列問題,讓課程體系建設落到實處;教育部門及政府需加強政策引導,重視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規范高校專業群課程體系組建,形成區域化的特色課程體系;深度開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研制科學規范,符合地區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標準等,將產業需求同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將新工藝、新手段、新技術納入教學模塊,共同搭建開放式的實踐教學基地,使企業同高校均能實現互惠互利。
參考文獻:
[1]陳慶.“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新商科”專業群構建邏輯研究-以義務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4):157-159.
[2]王佳.數字經濟時代高水平電商專業群的建設路徑探索[J].科技經濟導刊,2021,29(17):12-14.
[3]戴浩,伍杰明,林廣國,梁傳善.高職院校特色學分制改革設計與課程體系重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2):50-54.
[4]丁錦簫,龔小勇.“雙高計劃”引領高職專業群建設:基于結構功能主義的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5):24-30.
[5]陳秀珍.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02):86-89.
[6]張歡.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方法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05):31-34.
[7]田靜,石偉平.走向共生:高職專業群課程體系的問題反思與重構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0):45-49.
[8]吳升剛,郭慶志.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基本內涵與重點任務[J].現代教育管理,2019(06):101-017.
作者簡介:李霞(1988.06- ),女,漢族,四川省內江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教學、電子商務、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