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喬粉
中圖分類號:G811.4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003-02
摘 ?要 ?傳統體育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民族傳統的集中反映,其社會功能是隨著社會文化而產生、發展的。相應的,白閣村蒙古族村寨內存現著豐富多姿、形式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其正通過各種路徑積極發揮著自身具有的功能和作用,為村寨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力量。
關鍵詞 ?特色村寨 ?傳統體育文化 ?實現路徑 ?發展
傳統體育是民族文化叢林中比較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突出地展示了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識,它的文化吸引力和文明價值閃爍著不滅的慧光。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民族傳統體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價值和功能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通海縣白閣村是一個典型的蒙古族村寨,村寨內存現著豐富多姿、形式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并且這些傳統體育文化正通過各種途徑積極發揮著自身具有的功能和作用,為村寨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由此,本文以通海縣白閣村為例,探討特色村寨傳統體育社會功能的實現路徑,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意義。
一、白閣特色村寨的基本情況
白閣村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寨,村寨氣候宜人,適宜種植烤煙、蔬菜、甜瓜、葡萄、花卉等農作物。它素來有“高原甜瓜”的美譽,這里的甜瓜因為氣候、土壤和多年的種植經驗,種植出來的甜瓜個頭大、甜度高,可以現摘現吃,成為當地的特色農業之一。白閣村居住的蒙古族是1253年元始祖忽必烈率軍南征,后因無力返回北方草原而落籍云南的蒙古騎兵的后裔。村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保留著“憶祖節”“蒙族歌舞”“三杯杯酒”“太極黃鱔”“烤鴨”和“蒙家婚禮”等傳統風俗和飲食習慣,已被外界熟知。白閣村蒙古族在保持著勤勞、勇敢、誠實、善良、好客的民族傳統的同時也傳承著豐富多樣的傳統體育文化,其正融入時代發展的潮流,在與其他各民族的交往和交流中增進了民族的團結,促進了自身的發展。選擇白閣村,是因為其在區域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社會功能的實現路徑中是一個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白閣特色村寨傳統體育社會功能實現的路徑
(一)村寨傳統體育與村民休閑娛樂的路徑
白閣村的村民熱情好客,當遠方的客人來到時,他們會用優美的歌聲來歡迎遠方的客人,來表達她們的熱情,而這種禮節被他們稱為了“三杯杯酒”。除了敬酒外,舞蹈也是他們的強項,也是當地村民一種休閑的娛樂方式。他們經常跳的蒙古舞是草墩舞和跳樂舞,而跳樂舞就是兩個胸前面掛四弦琴的男青年作引導,大家跟隨“引導”圍成圓圈,按四弦琴的音律,拍掌踏足,翩翩起舞。除了這兩種娛樂方式,他們也會在閑暇的時光舉行摔跤、打陀螺、舞獅等傳統體育活動,村民通過這些體育活動來娛樂,讓他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相應的,村寨組建了打陀螺隊、摔跤隊、舞獅隊供村民休閑和娛樂。
(二)村寨傳統體育與村民強身健體活動相結合的路徑
白閣村保留著蒙古族傳統的“那達慕盛會”,其蒙語的意思就是娛樂或者游戲,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盛會。白閣村的“那達慕盛會”一般有賽馬、摔跤、射箭等項目,晚上則有歌舞和篝火晚會。賽馬項目可以鍛煉平衡感,塑造優美的體態,還可以鍛煉身體協調性。騎馬是全身都要活動的一項運動,而且技巧大于力量,要求騎馬的人要手眼協調,所以對身體整體的協調性要求十分的高,同時還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人在與馬的互動中,可以慢慢培養勇氣、耐心與智慧,如此不僅提升了情商,還增強了他們克服障礙的信心。摔跤運動除了發展人的力量、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培養勇敢精神外,對誠實、刻苦、友誼和尊重對手等這些道德品質的培養都具有促進作用。射箭過程中需要保持自信,射箭可以改善心態,使人冷靜、從容、果斷。參與這些傳統體育項目,能夠讓白閣村村民身體狀況變得更好。
(三)村寨傳統體育與村寨民族節慶融合的路徑
白閣村每逢農歷四月初二會熱熱鬧鬧地過他們的傳統節日“魯班節”。傳說魯班是木匠、石匠、泥瓦匠的祖師,而白閣村的建筑工藝就是從魯班師傅那里學來的。每逢這一天,出門在外的工匠,無論路程遠近都要按時趕回來歡度這個節日。屆時各村寨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把供在中村大佛殿里用檀香木雕成的魯班像,抬到各村游行一番,一路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與此同時,村民們耍龍燈、跳蚌殼、劃彩船等,熱鬧非凡。
(四)村寨對外交流交往的路徑
白閣村是一個具有開放性、包容性的民族村寨,與對外交流交往較為廣泛。村寨的舞獅隊除了在慶祝節慶上表演節目,還會去其他地方參加比賽,用這種方式來傳播他們的傳統文化。據村寨的老人說到,1956年專家調研組到白閣村調查取證后才恢復當地居民蒙古族籍。也是從那時起,白閣村與內蒙古聯系密切,從20世紀80年代起,白閣村開始派人去內蒙古參加培訓,培訓的內容有蒙醫、摔跤、馬頭琴演奏等。內蒙古也會派專業的摔跤、騎馬、射箭等選手來到白閣村,教授相關技術,進一步加強兩地的交流,實現文化融合。2010年10月,白閣村參加了由通海縣舉行了首屆國際舞獅邀請賽活動,在比賽的兩天中,村寨舞獅隊很好地向外界顯現了蒙古族傳統文化,宣傳了村寨,也在活動中認識和了解了外界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特色。
(五)村寨傳統體育與村寨發展旅游相結合的路徑
白閣村保留著內蒙古的民族特征,當地的政府依據這一特色,將當地打造為特色小鎮。白閣村的許多傳統體育項目都具有參與性、表演性、觀賞性,如摔跤、舞龍、舞獅等的項目。這些傳統項目與旅游業的發展不謀而合,他們可以融入旅游活動當中。在我們進行調研的過程中也發現也了解到不少的傳統項目已經和旅游發展相結合起來,比如民族舞蹈、舞獅、舞龍等。這些具有特色的村寨傳統體育項目,能夠很好地吸引外地游客的目光,不少游客在觀賞的同時也參與其中。尤其是在內蒙古那達慕大會上,摔跤、耍龍燈、舞龍、劃旱船等傳統體育項目已經成為節慶的重要內容,也由此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增進了村寨旅游活動的特色,促進了村寨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三、白閣特色村寨傳統體育社會功能實現路徑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白閣村經過多年的發展,建立了舞龍隊、舞獅隊和蒙古族舞蹈隊等的具有傳統體育文化特點的隊伍,總的來說發展是比較好的。但是隨著村寨傳統體育文化的快速發展,目前村寨在管理能力方面與發展的趨勢存在不協調和不平衡的現象。一方面是當地青壯年大多都外出務工,但這個現象也不止白閣村存在,許多的地方也是存在這個現象。青壯年的外出,使得村寨傳統體育文化創新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即體現在沒有專門的指導人員進行指導,筆者在調研過程中有村民告訴我們,雖然村寨管理層也意識到村寨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但因需要管理的事情太多,在村寨傳統體育文化管理上有時是力不從心,對其組織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活動所需經費不足的問題
白閣特色村寨傳統體育社會功能的實現,一方面需要有效的路徑,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而從白閣特色村寨傳統體育發展所需的經費來看,活動所需的必要經費是欠缺的,由此導致村寨傳統體育項目在村寨內或者外出交流交往中均受到一定的影響。當然,這一問題在其他民族村寨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應引起相關文化管理部門的重視。力所能及地給予在經費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以促進村寨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四、對策與建議
(一)多種途徑提高村寨傳統體育實現社會功能的組織與管理能力
傳統體育的組織結構設計應以支持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戰略、經營、管理的有效實施,改善資源配置效率、培養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戰略是傳統體育發展階段性工作的目標,也是階段性凝聚力量、調整內外關系的基準和原則,也是組織設計的基本依據。同時要加強白閣村村民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以此加強村民自身建設動力,才會主動去學習新知識和新發展理念,尋找適宜有效的路徑,不斷提升村寨傳統體育實現社會功能的組織與管理能力,才能持續提高白閣特色村寨傳統體育社會功能。總體來看,一是白閣村需要發展經濟,提高管理水平,支持和幫助村寨傳統體育開展活動,以不斷拓展功其能和作用;二是要配合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做好村寨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工作,同時也能獲得相關文化部門的支持;三是要發揮村寨文化傳承人的功能,引導其參與到村寨傳統體育實現社會功能的組織與管理上來。
(二)多種渠道籌集村寨傳統體育實現社會功能所需的活動經費
白閣村傳統體育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隨著村寨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傳統體育文化所表現出來的社會經濟功能和作用,呈現出逐年增長的發展趨勢,村寨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應該通過多種途徑來推動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從目前來看活動經費是比較缺乏,因此應該通過多種渠道籌集傳統體育實現社會功能所需的活動經費。一是可以主動與通過縣文化館溝通,爭取他們的資金經費資助;二是要爭取興蒙鄉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以獲得一些必要的經費資助;三是要爭取村寨對傳統體育文化活動經費的投入;四是要努力爭取社會團體的經費投入。通過這些途徑,讓白閣村傳統體育文化獲得必要的活動經費,讓其健康有序地發展,更好地服務村寨經濟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發元.云南民族村寨調查:蒙古族——通海興蒙鄉[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
[2]郭樹華.云南省高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必要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2(10):289-290.
[3]余貞凱.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社會功能的實現路徑——以易門縣擺依村為例[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9(05):68-71.
[4]于文謙,戴紅磊.文化體制改革背景下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