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國偉
中圖分類號:G831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113-01
摘 ?要 ?文章以貴州醫科大學20名大學生躁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對照實驗法、數理統計法來進行實驗探究。結果:瑜伽鍛煉的干預改善了躁郁癥患者的抑郁、焦慮、躁狂、生活質量。結論:瑜伽鍛煉的干預對大學生躁郁癥患者有積極影響,建議將瑜伽鍛煉加入大學生躁郁癥患者的治療項目當中。
關鍵詞 ?瑜伽 ?躁郁指數 ?躁郁癥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研究目的:探索瑜伽鍛煉對于大學生躁郁癥狀患者的影響。
研究意義:尋找安全有效的非藥物類躁郁癥療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名貴州醫科大學大學生躁郁癥患者。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對中國知網、校圖書館書籍、醫療精神健康、國際雙相障礙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等相關專業權威的文獻或協會發布的文章資料等進行收集與閱讀,深入了解躁郁癥的定義、歷史、發展和現況以及瑜伽的來源、鍛煉的手段方法、效果意義等內容,從而設計一個針對躁郁癥患者的鍛煉計劃進行干預的實驗。
2.實驗法。對照實驗法,在貴州醫科大學隨機取20名躁郁癥患者(10男10女)進行實驗,在實驗前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對于患者做一個專業的躁郁情況測試(HAMD-24,HAMA、BRMS、GAS量表)來評估患者的躁郁癥狀。然后進行30節每節2小時的瑜伽鍛煉干預(每節課由專業的瑜伽教練帶領進行,場地環境的選擇為校體操館或室外田徑場等安靜、干凈、舒適、陽光和通風條件好的場地,配以輕松舒緩的音樂,旨在讓20名患者遠離日常的煩躁與喧囂)。課程內容一般為25分鐘的熱身練習,一般可用拜日式循環熱身,也可加以靜態拉伸和動態拉伸,跟隨瑜伽教練的節奏進行,激活身體的運動狀態,激活韌帶和筋膜的活性以及肌肉的粘滯性便于進行課程的正式內容。隨后進行50分鐘的體式練習,多為山式站立、樹式、祈禱式、貓伸展式、上犬式、下犬式、眼鏡王蛇式、四肢伸展式、仰臥束角式等初級瑜伽體式且多為需要集中精神排除雜念或拉伸身體放松精神的相關體式。接著安排15分鐘的簡易坐姿冥想,讓患者放空自己的大腦,并配合腹式呼吸,讓患者充分感受瑜伽冥想給大腦帶來的精神放松。最后由瑜伽教練帶領大家進入到挺尸式放松仰臥在瑜伽墊上,輕閉雙眼,聽從瑜伽教練的口令進行瑜伽休息術的練習,以均勻的腹式呼吸充分感受由瑜伽休息術帶來的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放松。期間由瑜伽教練給各位患者做好保暖等工作。約20分鐘左右一個淺睡眠周期完成后輕聲喚醒患者,并給予10分鐘的時間給20名患者調整狀態、收拾著裝和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來結束本次的瑜伽鍛煉課程。而后再一次進行專業的躁郁情緒測試,將實驗前后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相應的實驗結果。
3.數理統計法。用Excel軟件將20名躁郁癥患者的實驗前后的測試情況以數據的形式記錄下來并進行制表統計,用SPSS軟件將數據進行P值檢驗處理分析。
三、結果和分析
結果:20名患者通過60小時的瑜伽課程鍛煉后,漢密爾頓HAMD-24指數由18.32±4.36降為11.43±3.17;HAMA指數由20.53±6.42降為15..49±5.28;BRMS指數由12±5降為6±3;GAS指數由55±8升為65±6。將試驗前后的各量表的數據進行SPSS軟件分析處理,發現P值<0.05,表示實驗前后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代表瑜伽鍛煉對于20名大學生躁郁癥患者的干預具有顯著性的影響。
分析:患者的HAMD-24、HAMA、BRMS指數下降,表現為患者出現抑郁狀態、焦慮狀態、躁狂狀態的情況減少,意味著20名大學生患有抑郁癥、焦慮癥、躁狂癥的風險降低,從而降低了其患有躁郁癥的風險。患者的GAS指數上升,表示瑜伽鍛煉致使患者完成正常生活和擁有良好生活表現的能力提高,同時降低了其躁郁的表現。
四、結論和建議
結論:瑜伽鍛煉能夠改善大學生躁郁癥狀患者的躁郁情況。
建議:因為瑜伽是一個持續長久才能獲得效果的運動,所以建議治療躁郁癥的瑜伽鍛煉干預時間要持久,以此來保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清瑤.瑜伽鍛煉對女性練習者特質焦慮情緒影響的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5.
[2]王海霞,張明強,許金富,王超凡.瑜伽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Meta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4(02):180-184.
[3]王文娟,潘勤,張會敏.瑜伽干預護理活動在重度抑郁癥女性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7):2348-2351.
[4]苑杰,張雄,高天飛.探討躁郁癥治療中采用阿立派唑增效劑的優勢[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5):99-101.
[5]王小雷.瑜伽對青年女性身體功能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