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賢
[摘? ? 要]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對一個班級的整體教學氛圍、學生的精神面貌有著重要的影響。詳細探討了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痛點及創新管理實踐,從破除心理壁壘、榜樣力量,培養優秀班干部、因地制宜,積極開展班級集體活動、環境支持,創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家校共建,讓素質教育落地生根等五個方面探討班級管理的出路,以期為研究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教研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班級管理;以學生為主體;家校共育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作為老師,班主任負責對相關學科知識進行傳授,應為小學生授業、解惑,幫助小學生習得學科知識和技能;第二,作為管理者,班主任應該積極培養優秀的班級干部,通過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來管理班級,通過有趣、恰當的班級活動來營造自由、自律、積極的班級氛圍,使班級更具有向心力,學生更具有歸屬感;第三,作為學生的思想啟蒙導師,班主任老師應為人師表,用良好的品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端正品行,逐步完善自身道德建設。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之痛點
相關調查表明,現階段小學班級管理中還存在各種問題,對班級管理成效造成嚴重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有的班主任不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進行班級管理,使班級管理結果不盡如人意。一些低年級學生,因為生性活潑、好奇心極強,管理難度較大,班主任老師并沒有根據學生個體的特殊性來進行有針對性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使班級管理無法取得良好效果。而高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學生存在叛逆心理,認知能力的持續提升使一些學生變得自大,也有一些學生因為學習成績落后而產生厭學、逃學心理,班主任如果沒有仔細察覺到每個學生的不同之處。班級管理如果不能分層進行,那么班級管理很難順利進行。第二,很多班主任無法進行全面、公正的班級管理。小學是學生成長的啟蒙階段,也是受教育的黃金時期,老師應重視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而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下,很多老師只將學生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他們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倍加關心,而對成績一般的學生不太關注,甚至有些老師比較歧視成績較差的學生,這種差別對待對班級管理的公平性、全面性造成重大影響。第三,一些班主任不太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他們認為,孩子在家,家長自然會管教,自身只負責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殊不知,家長與老師缺乏溝通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出現家校表現不一致的情況,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也違背了班級管理的目的。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之出路
(一)人人平等,破除心理壁壘
無論是現代教學理念還是新課改要求,都提倡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不僅強調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也強調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特性。老師不僅應該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也應該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全面、平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能力、性格習慣等因素而區別對待。小學生對很多事物特別敏感,班主任應該及時了解每一個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有針對性地幫其找到解決策略。值得強調的是,班主任老師應真正走到學生中去,學生只有充分感受到了老師的尊重和信任,才更愿意對老師敞開心扉,讓老師幫助自己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只有當老師和學生在角色上平等了,關愛行為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班級管理工作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榜樣力量,培養優秀班干部
除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外,在班級管理中,老師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班主任可以在班級設置公正、公開、完善的班干部選舉和管理制度,讓所有學生參與班干部的選舉中。相較于班主任單獨任命而言,學生推舉出的班干部更容易讓學生信服,管理起來便會更加高效。老師在培養班干部的過程中,應注意樹立服務、平等的工作理念,讓班干部意識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制定定期評比制度,通過老師評價、班干部自評、學生評價等方式來督促和鞭策班干部的工作,針對一些作威作福、通過自身權利而謀取便利的班干部,老師可以采取教育引導、同學監督的方式來督促其改正,如果效果不明顯,可撤銷其班干部職務。班主任老師應該通過口頭教育或實際行動讓班干部和所有學生認識到,班干部是促成班級有組織、有紀律的推手,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更深入、更全面溝通的橋梁,是促進學生樂學、好學的幫手。唯有明確和端正了自身角色,班干部的重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因地制宜,積極開展班級集體活動
班集體活動是快速增進師生感情、促進學生間相互合作、增強班級凝聚力的重要載體。老師應認識到班集體活動的重要性,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適時地組織相應的班級集體活動。例如,定期組織學生召開班級主題活動,可以提前讓學生自行討論活動主題,也可以針對節日、課程內容、學校政策等來決定活動主題。活動形式可以是表演、討論、辯論等任何形式,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策劃和演練主題活動內容,這樣既充實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讓學生間的溝通、協作能力得到加強。應鼓勵所有學生參與班級活動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班集體的快樂和溫暖。在開展班集體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仔細觀察,通過學生的表現來分析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為后期因材施教奠定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班主任應通過班級管理活動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充分表現自我和釋放自我的過程中,也能突破自我,有所進步。
(四)環境支持,創設良好的班級文化
創設班級文化應從教師、學生、制度三個角度來進行。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集體應形成教育合力,對學生發揮出一致性的影響。班主任老師的統籌整合能力、協調能力等都至關重要,班主任老師應將各科任教老師團結起來,最大程度地取得各科任教老師的支持和幫助,為營造和諧、友愛的班級文化氛圍奠定堅實的基礎。班主任及各科目任教老師都應以欣賞的眼光、微笑的表情來對待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積極因素,幫助他們有效克服消極、怠慢的心理,從而構建友愛、和諧的班級氛圍。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班主任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進行對話和交流。唯有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平等,他們才會更放心地同老師敞開心扉,師生間也更容易形成互相理解和互相包容的關系,久而久之,班級必然會形成和諧、有愛的氛圍。
從制度建設的角度來看,班主任應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班級制度》,《班級制度》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約束。所以,班主任創設的《班級制度》一定是與整個班集體的發展目標相符,與班級群體利益相符,同時與教育目標的方向保持一致的。《班級制度》可以從班級的外環境入手,比如,教室布置等,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教室環境一定程度上能對學生獲取知識、提升思想、形成思維起到影響作用。和諧、舒心的教室布置,能夠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所以,老師應該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來布置教師墻壁,讓墻壁布置能夠直觀而全面地投射出教育理念及目標,以此用激勵、溫馨、啟智的教室氛圍來影響學生。
(五)家校共建,讓素質教育落地生根
班主任應為家校聯系建起溝通的橋梁。班主任老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同家長間的溝通和聯系,讓家校都能夠及時了解學生情況,以便針對學生不同階段出現的不良行為進行適當管理。現階段很多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教育經驗等各種因素,不能正確引導和教育學生,將學生的學習成績當作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使得學生壓力極大。對此,班主任老師應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向家長傳輸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幫助家長扭轉思想,用發展的、動態的眼光去看待和教育學生,最終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奠定堅實基礎。傳統方式下,老師會通過家訪、電話溝通、家長會等方式來相互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思想狀態,這些方式可能流于表面,可能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等。為此,班主任可以探索出新的同家長溝通的方式,比如,微信交流等方式,微信交流是現階段比較流行的溝通方式,班主任老師隨時隨地能同家長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老師和家長能夠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問題做出詳細的分析和交流。只有家長廣泛而全面地參與學生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針對學生的教育才更有完整性、系統性。
新時期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創新路徑遠不止文中提到的四種,班主任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交流工具和管理工具,及時了解最新班級管理理念等,通過更多的管理實踐和總結,為探索更新、更全的班級管理路徑提供更多可能。
參考文獻:
[1]嚴雪.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8(13).
[2]陳梅珍.淺析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難點和優化策略[J].科學咨詢,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