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陽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119-02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瞬間即達,各種文化借助自媒體軟件也得以飛速傳播。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并通過SWOT分析我國籃球文化在自媒體高度發展的今天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一方面了解當下籃球文化借助自媒體傳播的現狀和不足之處,另一方面要抓住機遇和優勢,以期加快籃球文化的傳播和促進籃球運動的發展。
關鍵詞? 自媒體? 籃球? 文化傳播? SWOT
一、自媒體時代概述
自媒體是公眾提供并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經過數字科技與全球體系相連的途徑。該概念由Shayne Bowman與Chris Willis在2003年明確提出。這些平臺包括早期的微博、貼吧、知乎等討論社交類,也有現在新興的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視頻類軟件。在自媒體軟件上,人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分享自己周圍發生的新鮮事、發布自己觀點。
二、我國籃球文化傳播現狀
我國籃球文化傳播還存在許多弊端,比如思想意識的落后,在精神層面的傳播被忽視;職業道德水平還不高,存在吹偏哨、打假球等現象;科研精神缺乏,理論教學未能與實踐訓練很好的結合;發展環境不平衡等。城市籃球文化建設中存在社會籃球發展太少、籃球文化產業發展滯后、學校籃球文化發揮不充分、活動的宣傳推廣不到位、體育工作者思想行保守等問題。
三、自媒體中籃球文化傳播的SWOT分析
(一)優勢(S)分析
1.自媒體軟件豐富,有利于創建籃球文化傳播途徑。我們以華為手機應用市場為例進行分類查找,在社交通訊中進行查找,可以看到QQ、微信、微博、知乎、百度貼吧等幾十款社交通訊類軟件,而在這些軟件中又有很多軟件有各種討論發帖版塊都可以成為籃球文化輸出的平臺;在視頻類軟件中進行查找,有抖音、快手、微視、西瓜視頻等上百款短視頻軟件,也有騰新視頻、愛奇藝、優酷、芒果TV等近百款在線視頻播放軟件,而專門的體育賽事播放軟件也有騰訊體育、新浪體育、虎撲、PP體育等,體育賽事類播放軟件都有籃球板塊;運動類購物軟件僅有得物、識貨兩款。
2.人口多基數大,網民數量多,籃球文化受眾多。中國人口13億之多,中國網民數量更是隨著互聯網發展飛速增加。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較2020年3月增長8540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0.4%。而在自媒體軟件用戶數量方面,以抖音為例,在2020年1月據官網數據日活躍用戶量超4億,安裝次數達135億次,而專業的體育類視頻軟件也有超過1億次安裝。如果能夠在各個自媒體平臺運營并龐大的網民數量中傳播籃球文化,一定會增加籃球群眾基數,也能夠帶動籃球周邊商業的發展。
(二)劣勢(W)分析
1.籃球文化內容參差不齊,權威內容少。對自媒體軟件分類搜索,最少的也有幾十款軟件。在軟件中進行籃球內容的搜索,發現有的用戶發布的一些視頻中技術動作、對規則的講解都有些錯誤,而在評論中更是各種觀點對立,但是卻無權威解釋。對用戶進行搜索,發現大部分賬號都是個人形式的運營,官方賬號較少。以當下最火的短視頻軟件“抖音”為例,僅搜索到“路人王籃球”“籃球客體育”“咪咕籃球”等少量的以組織運營的賬號。
2.專業籃球文化宣傳板塊少,內容單一。除了專門的體育直播軟件如騰訊體育、PP體育、直播吧等;或討論社交軟件如虎撲、新浪體育等;其他軟件大多都沒有專門的籃球板塊,或者僅有一個體育板塊。在視頻和討論版塊中大多內容都偏向娛樂化,以及一些引得觀點對立的內容,來引起大家討論;或僅是對一些精彩場面進行剪輯的視頻,又或者是對某位籃球明星進行的討論的文章,而對籃球基礎技術、戰術訓練講解的內容偏少。
3.籃球賽事傳播有待加強。在自媒體軟件中關于籃球的內容大都是NBA、CBA這樣的大型、男子籃球賽事,而青年系列的籃球賽事內容則很少見到,女子籃球的內容更是少之又少。
(三)機會(O)分析
1.5G技術加持,互聯網投入資金加大,自媒體發展迅猛。早在2016年,我國就準備啟動5G技術的標準研究,現在5G手機、5G網絡已經開始應用。在5G網絡中,網速的飛速提升將帶動自媒體的將進一步發展,普通信息的傳輸也將毫無卡頓的傳輸在每個人的移動端,視頻信息也僅僅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籃球文化可以以此為載體出傳播更大量的信息,賽事的傳播將發生更大的變化,渠道更加的多樣化、呈現方式更加立體化、信息交互更加快捷,這些都將成為賽事傳播的常態。國內各大互聯網技術公司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華為等每年投入研發資金多達千億,這些都將帶動互聯網的發展,而自媒體作為依賴互聯網發展而產生的事物,也必將進一步得到發展。
2.體育相關政策支持。43號文件中對體育人才培養,體育資金投入、場館建設、體育信息科技支持、體育公共服務都提出了要求。而在自媒體中,可以通過各種自媒體平臺進行體育人才培養、場館宣傳、科技信息普及推廣,進行線上公共服務等;還有46號文件來促進體育消費;還有最近比較流行的體育+的模式等,這些都會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籃球相關文化的發展也要借助政策的支持,多方面發展,才能讓籃球更加流行,更多參與者。體育文化產業已經匯聚很多人的目光,不斷探索、創新體育文化產業的新領域。
3.自媒體新傳播技術。自媒體新的傳播技術在于不同于以往的電視、報紙傳統媒體的“點到面”的傳播方式,也不同于微博知乎等社交媒體,它可以根據用戶個人喜歡和在一則信息上停留的時間,然后利用大數據的計算來推送更加符合用戶興趣的內容,自媒體借助新的大數據計算技術轉變為“點到點”的信息傳播模式,這就對自媒體中籃球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地創作高質量內容、新的內容才能吸引用戶瀏覽,用戶瀏覽多了從而又促進內容的曝光量,在自媒體中得到更廣傳播。
(四)威脅(T)分析
籃球文化的發展傳播就是為了增加籃球受眾、籃球從業者的數量以及籃球產業的發展。現在的自媒體上其他運動的傳播也很廣泛,更別說作為世界第一大球的足球,這些都是巨大的競爭。再加上中國男籃在世界杯上的不佳表現更是讓自媒體中籃球的負面新聞劇增,使得籃球球迷對中國籃球期望變低。其他運動的大力傳播增加了籃球文化傳播的競爭。
四、我國籃球文化在自媒體中的發展策略
通過對籃球文化在自媒體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的系統分析,構建分析矩陣,找出影響籃球文化傳播的各種因素,為籃球文化借助自媒體的傳播提出了四種戰略組合。
五、結語
通過對籃球文化在自媒體中傳播的SWOT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自媒體時代下籃球文化傳播所面臨的一些困境和如何利用當下自媒體高度發展的今天,加強與媒體的合作,來使籃球文化傳播的更為廣泛,合理利用優勢,善于學習,提升觀賞,在不斷傳播籃球文化的過程中促進籃球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躍東,李猛哲,魯欣正.自媒體時代教育考試網絡輿情治理機制探析[J].中國考試,2021(04):7-14.
[2]張磊.淺析我國籃球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報業,2017(08):60-61.
[3]王洋.我國城市籃球文化建設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
[4]王華,鄒佳辰.沉浸體驗與全時空“泛在”:5G時代體育文化傳播的新趨向[J].體育與科學,2020,41(05):29-35.
[5]于振峰,史衍,張國強.我國籃球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2(18):4-5+136.
[6]張瀅.基于政策工具的體育產業政策分析——以《國務院43號文件》為例[J].湖北體育科技,2020,39(05):406-409+414.
[7]王煥盛.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路徑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0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