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思政這一學科更加注重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拓展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接下來高考所重點考查的方向。如何提高學生在解題方面的能力,是高三教師必須探究的重要課題。這些年來,教師把思維導圖策略運用到教學中,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文章從教學實際出發,探究在高三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并對其在應用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行思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政治綜合題;解題
高中思政作為一門高考升學的重要課程,如何學好思政,主要是抓住它的學習方法,而解題方法的掌握、歸納和總結又顯得尤為重要。多年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解題方法上欠缺,存在很多誤區。有些老師抱怨學生課堂上不肯記筆記;有些老師要求學生要去背誦大量的知識點,卻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試,讓學生潛入題海中,最終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事與愿違。是不是學生太懶惰?是不是學生對思政產生畏懼感?為什么學生一拿起題目就無從入手?筆者認為,尋找合適的課堂教學方法,應成為高三老師奮戰高考備考一線的重要課題。
一、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思想政治這一科目在全國卷基本上都是綜合考查主干知識,根據當前時政熱點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綜合分析能力。由于學科的特點,部分學生對于綜合題往往都是應付了事,又苦于課堂上時間有限,特別是后進生更是在解題思路上存在很大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思政原理和規律,學生當時聽明白了,但是課后遺忘率卻高,認識也模糊。一節課下來,問學生學了什么,可能就記得零零散散的細節,整節課的框架是什么都不清楚。面對新的問題、新的情境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往往都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甚至一考就空”的局面,甚至考前的二輪、三輪復習依然出現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上述問題至少反映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思政知識零零散散;第二,思維跟不上,不能靈活運用,甚至出現思維混亂。
筆者在多年的高三備考中經過不斷摸索,認為思維導圖是高三復習的有效方式。1971年由英國著名學者托尼·博贊(Tony Buzan)創立的思維導圖(Mindmap),是一種組織結構性思維工具。它簡單而有效,通過“畫”的方法對思考和創作的過程進行記錄。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好思維導圖,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和解題效率。思維導圖就是老師把學生需要學習的復雜內容簡單化,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邏輯化。板書時只寫主干知識的關鍵詞,學生記筆記、背下來就會很容易了。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從思維導圖入手,像導航儀那樣引導學習,就不至于出現“一做就錯,一考就空”的情況了。如果老師教學時能夠把知識圖形化(可視化)、生活化、趣味化,學生就會更喜歡學習思政課了。
根據有關研究數據表明,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策略,能使學生的成績得到顯著而有效的提高。
二、 思維導圖在高中思政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和利用教材固有的層級性。老師要指導學生抓住主干信息,大膽取舍,然后提取主干信息中的關鍵詞。老師在指導學生解題時,要提供給學生基礎的思維模板,讓學生有方法可循,才能夠事半功倍。
(一)運用思維導圖對主干知識體系進行構建
在課堂學習中,必須引導學生由點至線,再由線到面,層層深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簡潔的板書來完成。(圖1)
在課堂上,筆者要求學生不斷現場強化和回憶知識體系結構圖,并在課本上空白地方畫上相關的圖。同時課后讓學生在作業紙上畫知識體系結構圖。通過課堂和課后反復加強鞏固,最后讓學生做到對所學知識理解的體系化、層級化、邏輯化、結構化。這既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板書和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知識框架的構建,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又讓學生明確了知識的重點及內在聯系,獲得了學習的成就感。
(二)運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深加工
教材中有大量信息,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提取有效信息,過濾掉剩余信息。同時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有效加工,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更好地把握相關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習效率。這既縮小了記憶對象的絕對數量,又能夠加大信息濃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對知識進行構建時,通過圖示解釋更為有效。比如筆者在復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知識點時,采用圖2的思路對課堂材料深加工。
(三)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探究型教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必須進行探究型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核心素養。利用思維導圖正好符合這一要求,它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知識,進而提高綜合探究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識之間的連接點,把握住細節,設置不同梯度的題目,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從而增強對材料的分析能力。
運用思維導圖時,必須明晰探究的思路,要采用歸納式教學順序,從具體的材料入手,然后漸進到一般性概念。通過講解知識體系,以案例為線索,鞏固所學的概念,在實際解決問題中強化對知識的理解。
思想政治這一學科還有它的特殊性,就是經常會在試題中涉及時政熱點,也可以把思維導圖運用到時事簡析上。時事簡析是對學生進行時事的掌握及知識點的相對應的考查。用思維導圖線索性地理解時事,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以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活化知識運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構建以“時間——事件——主題與意義——書本知識聯系”為線索的聯系,提高學生對時事材料的理解與把握。
以思維導圖為依托的課堂探究型教學,強調活動過程的學生主體性,同時過程中要求師生之間互相配合。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并提高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而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一種樂趣。
(四)思維導圖在非選擇題解題中的實際運用
從近兩年高考備考中,筆者發現如果教師能夠把思維導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上,學生會越來越喜歡思政學科的,因為他(她)能夠在實際解題中獲得成就感。主觀題解答時,提供給學生“思維的模板”,讓學生在模板的基礎上進行內容完善。學生在解答具體題目時,思維模板只是起基礎的導航作用,還要在模板的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鼓勵學生不斷創新。具體的運用步驟如圖3。
上述步驟可以分三階段:1. 自主完成。仔細審題,在試題的設問和材料上標出關鍵詞,將所想到的觀點均用關鍵詞記錄下來并結合所學知識,形成簡單的思維導圖;2. 小組合作。學生把自己的思維導圖在小組上進行交流,小組再綜合各成員的觀點,完善思維導圖,形成小組的思維導圖并在課堂上展示交流;3. 在學生解題過程中,教師板書出主觀題的設問,然后在展示交流過程中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并提問對所設問題的理解以及思維導圖設計的初衷。然后教師把學生關于問題的所有觀點用關鍵詞板書出來,形成集體的思維導圖,再進行剖析,最后作總結。
三、 思維導圖在高三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思考
雖然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但絕不是就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必須跟其他策略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用。所以在進行教學時必須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學習的任務做好判斷與選擇。例如比較復雜的材料分析運用思維導圖就有明顯的作用,但是簡單知識則效用不大。教師在引導學生做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能事事親力親為,而要側重于思維方法上的指導,提供范例,鼓勵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構建,這樣能提高學生的探究分析能力。另外,學生層次不盡相同,在思維導圖的運用策略上要有所側重。對后進生要注重整體知識的構建,引導他們自主對知識體系進行構建并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對成績好的學生則要側重于思維導圖在知識探究中的作用,引導他們構建探究思路,實現對知識的主動探究,從而提升其對知識探究的能力與水平。
思維導圖是當前一種較為有效的學習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與高考備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使學生進一步學會思考分析、學習,而且還能更好地實現知識的增長與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映松.思維導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東莞市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論文,2009.
[2]王實玲.思維導圖:高三政治主觀題“堂練堂評”的有效方式[J].廣東教育,2010(2).
作者簡介:
張輝承,廣東省汕頭市,汕頭市潮陽區后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