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亦姮
內容摘要:國內中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合作學習方式是小組合作學習。筆者對國內中學的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時,發現國內小組合作學習普遍存在學生參與不均、小組學習安排不合理、小組成員合作意識不強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科學分組、合理調控合作與競爭關系以及教師深度參與等改進建議,旨在讓小組合作學習向更有效、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中學語文 小組合作學習 問題 建議
經實踐證實,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對學生學習在很多方面都產生了積極影響,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更好、更自尊自信、更喜愛學校、人際關系更為友善、促進更高水平思維的培養。合作學習形式多樣,而筆者討論的是小組合作學習,并對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
一.中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現狀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概念
合作學習最早是由美國尼蘇達大學的約翰遜兄弟提出,他們認為合作學習有五大因素即積極的相互依賴,面對面的交流,個體責任,社會技能以及小組要定期開展自我批評,這五大因素成為現代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必備要素。我們普遍認為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而現在國內中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合作學習方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1]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目前是我國開展中學語文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有利于學生在合作中主動思考、掌握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探究能力。因此近年來,小組合作學習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使用。
(二)我國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現狀
我國小組合作學習較西方而言起步晚,自九十年代起至今[2],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不斷探索更適合本國學生實際的,更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我國對于新課程倡導的小組合作這種新的學習方式,還處于初步應用階段,面臨著經驗不足、問題不斷的不成熟局面。但我國的教育工作和研究者在不斷嘗試,也在不斷前進。
近十年間,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學科中的應用引起學界的討論,其中包括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的研究;通過研究為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模式和策略提供了多種方案,從語文學習小組的劃分方法到具體的實施過程都做出了詳細規劃;研究怎樣在教學中組織與調控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以及怎樣評價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探索如何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具體課文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總的來說,我國教育者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反思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再運用于實踐。目的就是為了使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更好的運用于語文教學,更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但目前關于中學語文學科小組合作學習的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數量較少,這對于指導各級各類中學在語文學習中貫徹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參與不均
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關注教學中的灰色地帶[3],即因為班級容量大,導致教師不能及時接受到每位學生的反饋,會出現信息和評價滯后的現象,不能有效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本是為了讓生生互助,提升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但近年來,在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中,出現了有些學生不敢說,不想說的情況。組內的話語權向程度較好、較開朗的學生處偏移,程度本來就不好的學生,更需要交流提高的學生,慢慢產生自卑和不滿情緒,更加不敢說,不愿意說了。甚至有些學生為了組內成績,完全包攬所有任務,不聽取他人意見,這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背道而馳。有些小組還存在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現象,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內,小組成員不知道說什么或者小組成員在一起說一些與課程無關的話。還出現了各小組參與程度不同的現象,參與程度更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升高而逐漸降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
(二)小組學習安排不合理
中學生已經具有較高的獨立思考能力,語文學科又是一門開放性和包容性極強的學科。有的教師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沒有充分思考,選擇了答案閉合,太過簡單或難度太大,討論價值不高的問題,都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創新能力。不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小組學習時間不合理,問題的難易程度要與時間相對應,有些討論價值高的問題時間預留不足,學生沒有充分發表意見;有些討論價值低的問題,卻預留時間過長,時間設計不科學。
小組學習分工不合理,小組成員間只有各就其位,各司其職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有些教師沒有對學生深入了解,導致組內分工張冠李戴甚至分工不明,都使得組內合作學習難以推進。
(三)小組成員合作意識不強
中學生自學能力強,有些學生習慣獨立思考,認為合作的意義不大,缺乏合作意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極易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傾聽他人意見或者過分在意他人意見。小組內做不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程度較好的學生不愿意主動幫助落后的學生,合作與奉獻精神差,缺乏團體精神和責任感,不愿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別人。大家各干各的,自說自話,甚至相互埋怨,做不到相互理解。
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沒有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學習,學會求同存異。德育工作在小組合作中顯得異常重要,教師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教師沒有做到及時組織與調控,合作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沒有找到適合本班學生的方法,導致效果不佳。
三.中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實施建議
(一)科學分組,明確組內分工
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是完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要做到科學分組,教師必須在開展合作學習前設置一段觀察期,有目的的對每位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成績、興趣、道德品質等進行初步評定。再采用問卷、訪談、觀察等方法了解學生意愿。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綜合各項因素做到組內成員,既要有相似性又要有互補性,如組內既要有性格開朗的學生,也要有相對內向的學生,將4-6人分為一組,再根據實施情況定期調整。這樣的分組是在學生的支持下完成的,能夠確保小組成員間的正常合作學習。
準確明晰的分工是順利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保證[4]。每個小組中最重要的是要選定組長,組長決定了小組的發展方向,而組長不一定是成績最優秀的,但一定要具有樂于助人的品質。在教師下達任務后,組長負責在組內布置具體任務,必須人人參與,輪流負責重要部分。教師還可根據學生情況,設置其他職位,如記分員、紀律委員等。在合作學習開展之前,需對各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教會他們基本的管理方法
(二)合理調控合作與競爭關系
組內互幫互助的合作關系是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要引導各小組以共同進步為目的,組內成員要建立共同的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親密度,在組內開展增強信任感的小游戲和活動,提升組內凝聚力。教師在設計學習內容時,要選擇適合小組學習的問題,并在教師幫助下詳細拆分每個問題,細分到每個組員手中,輪流負責重要部分,做到組內相互依賴。教師應引導學生承擔起自己應該完成的部分主動為小組奉獻。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要在課堂中進行,還應該將小組合作常態化,課外作業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呈現,進行長期合作。重點關注小組管理,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前,對組長進行培訓,傳授他們相關管理經驗和方法,營造求同存異、積極向上的小組合作氛圍。
小組間相互促進的良性競爭關系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保證,有競爭學生才能有進步。課堂中可以設計搶答環節,讓課堂氛圍更加激烈,觀點的碰撞,有利學生們的思考提高;關注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主要關注平均水平和組員的合作水平;考試進步程度,要把目光聚焦在學生的進步上,不以成績論英雄。綜合以上三個維度每月進行評比,表彰表現較好的小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并且每月組織表現較好的小組分享自己的經驗,大家都可以參與討論,提出建議。相互競爭,共同進步。
(三)教師深度參與,及時關注組織與調控
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了解組內的具體情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隨機進入小組內部,參與討論,并根據平時觀察,獲取學生最真實的合作學習狀態。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有效方法解決。教師要制定規則,維護學習秩序,教師是一只大手,掌控全局,積極調整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索更適合本班學生的合作學習形式。
通過以上論述,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通過組內互助學習,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學習方式。現階段國內的小組合作學習還處于起步階段,經過教師的不斷探索發現,雖然小組合作學習在實施中出現了組織與調控、、信息反饋、評價方面等的問題,但只要師生共同努力,教師引導學生做到彼此尊重、及時溝通、努力學習,教師能夠發現問題,積極改進;學生形成積極的互賴關系,制定共同目標。小組合作學習一定會朝著更高效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海辰.初中語文李海辰 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實踐體會[J].吉林教育. 2011(07).
[2]朱萬香.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探析[J].教學研究.2013(03).
[3]高月艷.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大眾文藝.2010(7).
[4]趙笑梅.小組合作學習的四個基本經驗[J].教育科學研究.2001(12).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