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靜
內容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的對外傳播有利于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話語權等。本文以沂蒙紅色文化為研究對象,以周邊傳播理論為指導,探討沂蒙紅色文化在周邊國家傳播的意義和策略。
關鍵詞:紅色文化 沂蒙紅色文化 周邊傳播
紅色文化誕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斗爭、進行建設和改革的時期,它是黨以馬列主義理論為指導領導民眾進行的一切社會行為,并在特殊時期形成了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現象或文化積淀。[1]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核心價值的體現,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文化傳播一直存在“舍近求遠”的問題,導致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親而不近”,同時,“西強我弱”的格局仍然存在,要想改變這一格局,應從影響周邊國家入手,逐步擴大影響力。本文以沂蒙紅色文化為例,探討紅色文化在周邊國家傳播的意義和策略,以期達到良好的效果。
一.沂蒙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
臨沂是山東最早建立黨組織的區域之一,是全國影響最廣、貢獻最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在這里誕生的紅色文化被稱為沂蒙紅色文化。沂蒙紅色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大眾文化,是沂蒙人民在革命進程中創造的一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2]
沂蒙紅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個方面。物質文化主要是指與革命有關的物質形態的文化,包括歷史遺跡、革命舊址、博物館、烈士陵園、紅色旅游景點等。這里有山東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沂水支部、位于沂水的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等元帥的指揮部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舊址、國家4A級旅游區蒙山紅色旅游區、孟良崮戰役遺址等。非物質文化包括臨沂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沂蒙精神和由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創造的與革命有關的紅色歌曲、紅色文學、紅色影視、紅色故事等文藝作品。“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是沂蒙紅色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時期更要繼續傳承和發展。紅色經典歌曲《沂蒙山小調》、《誰不說俺家鄉好》;芭蕾舞劇《沂蒙頌》;樣板戲《紅嫂》、《南征北戰》;小說《紅日》、《紅嫂》、《英雄孟良崮》等紅色文學和紅色影視;“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英雄七姐妹”等的故事等都是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
二.周邊傳播理論及其特點
周邊傳播理論是由北京大學陸地教授提出的產生于本土的傳播理論。所謂周邊傳播是指兩個或多個相鄰或相近的主體之間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3]。該理論強調無論是外交、還是經濟、文化等的對外關系,都應穩扎穩打、循序漸進,由周邊入手,逐漸向外擴展,最終在世界上產生重要影響力。
該理論的特點在于,與其他類型的傳播相比,周邊傳播的主體更加多樣化,政府、官方機構、地方組織甚至個人都是傳播的主體;傳播渠道更加靈活,正規的傳統媒體、新興的數字媒體、日常的物流、人流都可以成為傳播的渠道;傳播內容更豐富,來源于各種渠道包括官方的、民間的、個人的內容都可以被傳播出去,并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傳播的效果更好,跟周邊國家打交道就像鄰里相處,彼此更了解、關系更親近,傳播的效果自然更好。
三.沂蒙紅色文化在周邊國家傳播的意義
沂蒙紅色文化在周邊國家傳播的戰略意義深刻、關系重大,不僅關系到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建立和發展,而且關系到我國與大國博弈戰略的實現。
有利于提高山東的國際影響力,增進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山東位于華東沿海地區,其周邊的很多國家包括日本、韓國都對山東的傳統文化高度認同,這是山東對外文化傳播的一大優勢。沂蒙紅色文化是山東優秀文化的代表,弘揚和傳播這一文化,提升周邊國家的認同感,可以擴大山東的國際影響力,增進中國的睦鄰友好關系。
有利于樹立國家形象,增強文化自信。當今資本主義軟實力下降、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上升,這是連美國右翼學者約瑟夫·奈都不否認的事實。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國內紅色文化熱潮的大發展,二是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思潮的上升和對中國紅色文化的向往。[4]在這種背景下弘揚和紅色文化有利于中國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
四.沂蒙紅色文化的周邊傳播策略
根據周邊傳播理論,周邊傳播既不同于國內傳播,又不同于國際傳播,在傳播主體、傳播范圍、傳播渠道、傳播形式等方面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從這些特點出發可以得到沂蒙紅色文化在周邊國家傳播的策略。
(一)傳播主體多元化
根據周邊傳播理論,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周邊傳播的主體更加多元化,可以是國家、地方政府、媒體、組織和個人,強調官民并重。沂蒙紅色文化在周邊國家的傳播,除了政府之外,更要吸納和發展更多組織和個人作為傳播的主體。政府、組織和個人發揮的作用不同,可以相互補充、事半功倍。政府是傳播主體,起主導作用。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沂蒙紅色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在對周邊國家的傳播中,山東省政府和臨沂市政府應該繼續統籌規劃、組織引領。當然,單純依靠官方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大眾傳播媒體、社會組織、研究機構、企業和個人都應是周邊傳播的主體。例如商人和留學生也可以成為周邊傳播的重要力量。
(二)傳播范圍多層次
周邊傳播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類社會,信息的傳播都遵循或者應當遵循由原點向周邊、由中心向邊緣、由近及遠的圈層式擴散的基本規律。[5]沂蒙紅色文化在周邊國家的傳播也要遵循這一規律,由周邊向周近最后向周遠國家傳播,形成梯次性傳播。沂蒙紅色文化的周邊傳播對象是東亞地區,包括日本、韓國、蒙古、朝鮮等國,特別是日韓,不但與山東毗鄰,對儒家文化也是高度認同,要利用這些優勢進行傳播。周近國家包括東南亞的東盟十國和包含巴基斯坦、印度等八個國家的南亞地區,最后是距離較遠的包含哈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的中亞地區和包含土耳其、敘利亞等國的西亞地區。
(三)傳播形式多樣化
周邊國家的位置優勢決定了在對沂蒙紅色文化進行傳播時可以采用的傳播渠道豐富、形式多樣。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利用境外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將沂蒙紅色歌曲、紅色文學、紅色影視、紅色故事等傳播到周邊國家,例如歌曲《沂蒙山小調》;芭蕾舞劇《沂蒙頌》、小說《紅日》等,為了解決語言差異的問題,可以使用翻譯或者加字幕的方式解決。利用互聯網、各種手機APP、網絡電視等新媒體,建設網站、建立平臺、開發APP、開發電子書等方式可以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到沂蒙紅色文化。
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周邊國家的距離較近,使得更多人來華旅游成為可能。政府、旅游監管部門等應該努力提高周邊國家人民旅游的便利性、提升景點的吸引力,推出以弘揚沂蒙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行、休閑旅行等項目。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云旅游”成為可能,特別是在疫情這種特殊時期,“云旅游”的作用更加凸顯出來。通過數字化的先進手段,結合文字、聲音、動畫等手段,充分還原現實的景觀和歷史的場景,讓觀眾足不出戶就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真實”的虛擬體驗。
創新紅色文藝經典、講好中國故事。對紅色文藝經典進行再創造可以讓受眾很好的接受和理解沂蒙紅色文化。短視頻、微電影、歌劇、電影或電視劇的重新拍攝、講沂蒙紅色故事的繪本等新形式都可以將沂蒙紅色文化更好的傳播給周邊國家。例如芭蕾舞劇《沂蒙頌》,一定會受到喜愛芭蕾舞的俄羅斯人的歡迎。將“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王煥于”等故事改編成繪本,感人的情節也一定會受到兒童及其家長的喜歡。
舉辦論壇或研討會,打造傳播“智庫”。舉辦一些線上和線下的國際研討會,讓國人將沂蒙紅色文化的歷史、內涵、精神、意義等介紹出去,同時也能實現雙向溝通,了解外國人的想法和需求,加強交流和合作,提升傳播效果。建設傳播“智庫”,整合優質資源,吸引多方人才,為文化的傳播建言獻策、保駕護航。
(四)傳播人才重培養
文化的交流需要優秀人才作為保障。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不光要培養精通各個語種的翻譯人才,還要培養具有沂蒙紅色文化知識底蘊的人才、技術人才、藝術人才等。通過交換,中國的學生可以去往周邊國家,將沂蒙紅色文化傳播出去,同時,交換來的外國學生可以近距離的感受沂蒙紅色文化的底蘊,成為沂蒙紅色文化傳播的使者和橋梁。高校也要發揮其本身的人才優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參與到沂蒙紅色文化的研究中來。
周邊是中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周邊傳播理論的提出得到許多學者的認同,可以彌補國際傳播理論中的一些不足。沂蒙紅色文化是山東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一部分,將其在周邊國家傳播有助于增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話語權和國際地位。紅色文化的周邊傳播研究才剛剛開始,仍需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在實踐中進一步細化和優化。
參考文獻
[1]吳文清,周禹.淺談紅色文化的產生及概念界定[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28(5):106-108.
[2]魏本權,汲廣運.沂蒙紅色文化資源研究[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
[3]陸地.周邊傳播概念和理論的再思考[J].新聞愛好者,2017,(002):15-19.
[4]劉潤為.紅色文化:中國人的精神脊梁[J].紅旗文稿,2013,(18):4-9.
[5]陸地.周邊傳播理論在"一帶一路"中的應用[J].當代傳播,2017(05):4-9.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應用研究項目“周邊傳播理論下的沂蒙紅色文化走出去研究”(項目編號:2020-SKZZ-13)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