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琴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情景中經常運用到計算。計算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認識周圍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數學教學過程離不開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培養(yǎng)小學生眾多能力之中的最基本的數學能力之一。計算在人們學習、生活、科學研究和生活實踐里應用特別廣泛的一種數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在教給學生算法的同時要教會學生理解算理,并把學到的數學算理運用到平時的學習實踐里去。算理和算法是既有不同的區(qū)別,又有密切的聯系的。算理主要幫我們解決“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算法就是讓學生按照規(guī)定的算理去解決“怎樣計算”的問題。算理是算法的基礎,算法是我們運用算理的具體體現。
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認真讀題是一種審題能力。如學生往往在計算中會抄錯數字,橫式是38+26,豎式可能就寫成了83+26;又或者橫式本來是加法,豎式就寫成了減法;又或者橫式是38×2.6,豎式就漏掉了小數點,寫成了38×26等。這些現象的出現不是簡單地的能以粗心二字籠統(tǒng)概括的小問題,實際上是和學生的讀題能力有關系的。讀題的過程中要調動多種感官參與短時記憶。小學生的計算錯誤多,原因表現為:一、大多數情況是沒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學生事后分析總是歸結為是平時做作業(yè)或者考試時粗心大意,不主動、不愿意檢查造成的,這只是一種表象,沒有找到根本原因。因此,要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首先必須從思想上轉變他們的學習觀念,計算也要像解決問題認真審題,分析各種運算之間和數之間的特點和聯系,準確把握每道題的要求。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懂題目的意思,養(yǎng)成良好審題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的準確性,良好的審題習慣,有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二、教師也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學會審題、分析,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yè),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如在解方程之前,要認真觀察并思考,未知數所在的項在題中是什么項,用什么數量關系。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要輕易訊問別人或急于求證結果是否正確。同時這樣會養(yǎng)成依賴心理,不利于自信心的養(yǎng)成。還要養(yǎng)成自覺檢查、驗算的好習慣。對待錯誤,有部分學生看到題后,馬上找成績好的同學的作業(yè)來看,把正確答案改過來就完事。要認真分析,找到錯誤的原因,并獨立改正。良好的習慣有助于計算能力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我們還應注重估算的方法與訓練。通過估算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數感的發(fā)展,估算并不是簡單的“四舍五入”,我們在解決實際的計算時,要根據生活實際來估算,有時小于5也要根據生活實際收,有時大于5也要根據生活實際舍,滲透估算的意識掌握估算的方法,通過估算結果我們就能確定計算結果的大致在哪個范圍,用這個大致范圍判斷自己的計算結果是正確還是錯誤,有效避免計算中不必要的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使用簡便運算。簡便運算是一個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計算速度和準確率的方法。在簡便計算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要正確運用括號,在運用括號的過程中,要注意如果括號前面是減號或者除號的話,添括號或者去括號后,括號里面的各項運算符號都要變來和原來使用的運算符號相反。要靈活熟練地掌握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及減法性質、除法性質,將計算由復雜變簡單,由困難變容易。對于簡單計算學生存在一個誤區(qū),如果題上沒有要求,學生就不會運用,要讓學生學會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記住一些常用的數據。教育專家指出13歲之前是記憶的黃金時期,13歲之前記住的東西,孩子們可能一輩子都忘不掉。因此可以做一些強化記憶訓練。如學習正方形的面積時可以記住: 1×1=1,2×2=4,33=9,4×4=16,5×5=25……,19×19=361,20×20=400。
學習質數、合數時,可以記住100以內的25個質數:2、3、5、7、11、13、17、19、……83、89、97。
學習分數與小教的互相轉化時,可以記住:=0.25 ,=0.75,=0.2 ,=0.4,=0.6 ,=0.8,=0.125 ,=0.375,=0.625 ,=0.875。
學習圓的周長時,可以記住:3.14×2=6.28 , 3.14×3=9.42,3.14×4=12.56 , 3.14×5=15.7,3.14×6=18.84 , 3.14×7=21.98,3.14×8=25.12 , 3.14×9=28.26。
在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數學計算題相對比較抽象,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我們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習題形式,如1分鐘口算、開火車速算,搶答評“計算王”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2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興趣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計算欲望,如采用課堂小測驗,對每次小練習做現場評級肯定。讓學生樂學樂做,教會學生用口算、估算、筆算四則混合運算、簡便計算等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使計算又又快又準。
總之,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需從小抓起,是一個循序漸進而又任重道遠的事情,應該貫穿小學階段的全過程。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中把握算法多樣化的本質,處理好算法最優(yōu)化和算法多樣化的關系,做好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采用積極有效的引導,帶領學生發(fā)揮好他們的主體作用,追求計算的靈活和高效,讓計算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同時也要讓家庭和老師積極配合好,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讓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