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森
摘 ?要:雙減政策是國家對教育機構提出的新型教育指導,主要是為了降低教育中的應試比例,注重學生的全面能力,主張考慮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自主學習時間,能有效減少厭學情緒的產生。而初中是我國教育的過度階段,初中的學習經歷也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態度產生很大影響。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思考雙減教學,優化初中歷史課堂的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雙減政策;課堂優化
引言:隨著新課改風潮逐步深入,以及新教育法的提出,社會對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學校與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方法,改善教學結構。而目前針對初中階段的教育,國家更重視效率和實際效果,從單一應試教育逐步轉變為針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尤其是對于歷史學科而言,教育的內容沒有很大改變,所以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初中歷史教師應當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并對初中歷史課堂進行管理探究。
一、營造學習環境,形成學習氛圍
在對歷史教學課程進行雙減開發的過程中,營造正確的學習環境是幫助學生適應教學進度、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但是初中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對于歷史課程的學習,很難提起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這樣的心態下學生很難有時間和興趣去進行正確的歷史研究,鞏固課堂知識,所以在課堂中營造正確的學習環境是正確進行歷史課程雙減開發的重要前提。
其實在進行雙減化之前,部分學校已經意識到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開始在課堂中布置有關學習元素,營造正確的求學氛圍,但大部分的學習元素中都存在官方與生硬的誤區,脫離學生能接觸到的實際,不僅影響了學習環境的效果,也與雙減教育的理論相悖。以“漢朝歷史”的教學為例子,我校歷史課堂在進行雙減開發前,以這一章節的知識為主題設置教學環境時,多以生硬的介紹漢朝主要歷史,以及相關歷史事件為主,難以引起學生興趣,不能發揮學習環境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中的作用。而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應當更注重學習環境中元素的合理性,要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習偏好來設計布置學習環境,例如針對喜愛軍事文化的學生,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漢朝的軍事特點,通過戰爭、兵法等歷史事件吸引學生對某一歷史時期進行深入研究,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
二、了解教材內容,簡化課堂模式
課本教材是初中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歷史教師制定教學計劃、選擇課堂內容都應從教材出發,以教材知識為基礎,進行雙減化的開發。在對歷史教學課堂進行雙減開發的過程中,要更重視教師對教材內容的了解,要求教師能深入挖掘教材知識中的重點學習內容,還要在課前準備環節,積極探討如何對知識要點進行高度概括,如何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
在經過對雙減政策的仔細研究后,我校歷史教研組主張教師在制定課堂計劃前,要提高自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挖掘教材的能力,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制定正確的教學計劃,在立足課本內容、提高學生復習效率的基礎上思考如何向學生展示階段學習中的知識重點,并提取教材理論中的內涵,充分利用學生課后的碎片化時間,從學生實際學習需要出發,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劃分學生學習進度。
三、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歷史課堂質量
雙減政策不是要求教師單純地減少學習任務,而是主張教師思考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如何在有限的教學實踐中,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改變傳統教育習慣中的題海戰術。尤其是在新教育法的風潮下,應試能力的教育比重正在逐漸降低,意味著初中歷史教育中也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目前歷史考試正在逐漸減少記憶類題目的比重,轉而重視學生的歷史思維,注重學生本身對歷史時間的態度和看法。然而即便有雙減政策的指導,傳統的教育模式仍然深入人心,大部分歷史教師仍然過度重視學生的記憶能力,習慣使用題海戰術來保證學生的應試能力,這種氛圍不利于雙減政策的落實,即使減少作業數量,也只會導致初中歷史教育質量下降。初中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性格轉變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應當采取更加靈活的教育方式,并且雙減政策中,也是主張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應更注重對學生學習觀念的引導,在課堂教育中,教師不用將所有的歷史理論都講述給學生,而應當逐漸引導,讓學生在自我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養成自己的歷史鑒賞習慣。但在目前初中的歷史教育中,教師對于課堂主體的認識并不完善,很難做到讓學生主導課堂的同時保證認知教育質量,傳統歷史教育也認為機械的知識講解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沒有做到兼顧學生的應試分數和綜合能力。
結束語:隨著新課改進程的推進,作為我國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教師應當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合理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并研究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在雙減政策的指示下,提高歷史教育實用性。
參考文獻:
[1] 何元吉. 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J]. 空中美語,2020(8):453,485.
[2] 王菲. 初中歷史教學中減負理念的運用[J]. 文淵(高中版),2020(9):655.
[3] 嚴旭. 基于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標準與評價的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30):132.
[4] 吳樂康. 減負增效,有效教學-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指導初中歷史教學[J]. 生活教育,2015(11):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