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萍
(青島第五十九中學,山東 青島 266071)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
悅動課堂是在愉悅、尊重、主動、包容的課堂氛圍中,采用科學、智慧的方法和手段,開展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學習課堂,愉悅的課堂氛圍,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悅是愉快、高興。在課堂形式中,主要以情景化的導入、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體現。在課堂氛圍中,創設有學科特點又不失趣味的課堂氛圍;動是動作、行動。我們賦予它“生動、主動、互動、活動”的含義。一方面體現在學生的嘴動、手動、眼動、腦動,另一方面體現在師生之間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針對區和學校提出的悅動課堂,我們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學情,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歷史學科采取了“學生自學,自我互動(獨學)——同伴助學,生生互動(助學)——師生研學,師生互動(研學)——檢測固學,生本互動(固學)”的合作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轉變教學方式,理清思路,學握規律,教學過程中分層落實,讓思維有寬度和廣度。
通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理清教材思路。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提煉有價值的問題后,明確學習任務,總結或指明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學習步驟。目的在于讓孩子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地開展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并關注個別學生的需求,及時搜集課堂資源,給出一定的方法或學習步驟,這種在方法指引下的自學,是有效的,是智慧的。如在歷史的教學中先結合課本,結合導學案,同學們自主探究課堂脈絡、梳理知識體系。
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向其他同學講解學習內容可以增加他們的認知、推理水平;增加了對小組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后進生能夠在不同的講解中得到更多的幫助,向他們提供幫助的不僅僅是教師,還有優秀學生;在別人的講解中有機會了解到優秀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學到更好、更多的學習策略;同時,有優秀學生共同分擔學習任務可以降低學習上的焦慮程度;同學講解更有針對性,甚至比老師更適合自己的學習與思維。最后,學生會有更強烈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
七年級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個性鮮明,要順應其身心特點,巧妙引導,促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思考,激發其興趣及潛能。《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通過合作探究“現在有泥質材料、木質材料、銅質材料印刷。如果你是一位銷售人員,如何推銷自己的印刷材料?”把全班分為三個大組,分別代表泥質、木質、銅質銷售人員進行銷售,這種“銷售方式”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們可以在小組內通過討論了解自己需要銷售材料的優點,也通過其他組同學的回答了解所有材料的優點及缺點。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增強學習的欲望,學生們暢所欲言,偶有老師適時點撥。
教師針對當堂所學資料和目標進行拓展延伸,對于學生展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點撥、強調、提升,以拓寬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的明確和運用。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比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采用“置圖于右,置書于左,索象于圖,索理于書”的學習方法。如在教師結合地圖講述了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的傳播路線后,引領學生歸納總結提問“如果你是當時的商人,你會帶哪些物品走到哪些國家和地區?”學生主動走上講臺,結合地圖、聯系生活,“帶著瓷器、火藥等經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到阿拉伯販賣,再帶著寶石、香料回到國內售賣……”這樣通過適當增加素材,設計探究問題,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活化歷史思維以及培養學生學史、用史的能力。在思想的碰撞中獲得智慧。在此環節教師要關注課堂生成,有效引導,提升交流品質。
教師針對當堂所學資料和目標進行拓展延伸,對于學生展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點撥、強調、提升,以拓寬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的運用。在具體的檢測中,根據不同學生接受知識的不同程度,采用分層練習的方式。
一部分同學主要進行基礎練習,使用導學案,借助視頻、圖畫、實物、討論等手段,盡量讓多種感官參與其中,讓學科能力得以運用和展現。另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除了基礎練習,還有補充拓展提高練習,如在這一課的結束部分,升華到絲綢之路,“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與有關國家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結合歷史上的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談談你對今天建設‘一帶一路’的感想。”結合時政,感悟當下。
我們開展的“悅動課堂”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課堂上老師們本著把時間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通過創設情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精細研磨“教學策略和模式”。我們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學情,始終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堅持教學的開放性、校本化,密切聯系生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轉變教學方式,理清思路,掌握規律,教學過程中分層落實,讓思維有寬度和廣度,讓歷史的學習有溫度。
精心設計“學科主題活動”。我們通過“二分鈴文化”“開展學科主題活動”,定期在學校進行課堂教學經驗交流分享。
作為一線歷史教師,深感事業的崇高、使命的光榮、任務的艱巨。我們要做到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六點要求。為培養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時代新人筑牢思想基礎、提供價值引領,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