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各行各業的會計人才,大量來源于職業院校。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素質的高低,嚴重影響著會計領域的工作質量的高低。作為高職院校,如何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素質,是社會共同的期盼,也是職業院校辦學的基本要求。本文旨在通過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在學生職業素質提升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為院校會計專業在學生能力的提升方面形成有效的建設框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社會競爭實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專業 職業素質培養 人才培養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N Jie
(Qi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Qingyang, Gansu Province, 745000? China)
Abstract: Most of the accounting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ome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work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As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students is not only the common expectation of the society, but also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running a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paper aims to find problems, solve problems and give practical solutions 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nally, it forms an effective construction framework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further improv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ocial competitive strength.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profess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Talent cultivation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豐富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種類,也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新時代社會需要的實用型、應用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40余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期間,各大高職院校都根據自身學校的發展特點進行積極的探索與改革,尋求新的成長平臺。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看清自己的發展道路,沒有發現自身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制約著自身的發展。
經濟高速發展對高職會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校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較強的會計工作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且具有良好素養的一線應用型人才。然而,在高職會計教育的浪潮中,依舊存在一些較為顯著的問題,如學生專業技能較差、職業素質不高、社會適應性較弱等。因此,加強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成為高職院校需要解決的難題之一,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對部分畢業生追蹤調查的基礎上,認為會計專業職業素質培養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1準確定位教育觀念
1.1明確高職教育特點
高職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兩項重要分類。普通高等教育的特點是培養研究學術人才,它和高職教育有很大的差別[1]。高職教育為社會培養企事業單位一線操作性技能人才。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但需要研究、管理、設計型人才,同樣需要生產、建設和服務型人才。高職教育是集高等性、職業性、應用性和地方性為一體的現代高等教育方式。高職教育教育出的學生要針對于企業中的某一崗位具備專門實際操作能力,要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2明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區別于其他層次教育的重要標志,它也需要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前的定位,如果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失誤,那將會導致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實踐學習、培養效果等都出現失誤[2]。首先,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像中職教育那樣,純粹以學生操行技能提升為主,沒有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而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一線操作及服務人員,不但要求要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要有過強的專業技能。其次,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不能仿照普通本科教育的方式按照學科設置課程,而是要按照崗位能力設置課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2合理完善課程體系
2.1課程與職業素質相對接
首先,企業與學校是兩個相互作用的集體,這就需要企業要與學校進行有效的校企合作,從而將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需要達到何種能力的人才及時反饋于學校,讓學校明確自身的人才培養沒有偏離社會需要軌道[3-4]。其次,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職業素質,使課程能滿足就業崗位的需求。
2.2課程開設時間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相對接
將與會計從業1+x證書考試相關的課程放在學生積極性最高的時間段來開設。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隨著學齡的增長而呈遞減狀態的,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所以,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要主抓學生剛進校的學習積極性。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盡量安排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的教師授課,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為后續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可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訓課程進行合理優化,增加會計綜合實訓課時,并將實訓課程開設時間安排于學期末。這樣學生將講授的專業知識系統化學習之后,再來進行實訓,能夠有效提高實訓課程實訓效果。綜合性的實訓能夠將學生所學到的所有知識結合起來,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5]。
2.3做好課程和需求對接
做好課程和需求對接,除開設基本會計基礎課、主干課、實訓課程之外,還應開設物流、電子商務、農村經濟等符合本省實情的課程,以便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就近就業、當地就業。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3.1有效利用師資隊伍年輕化優勢,提升教師自身能力
首先,鼓勵教師不斷提升學歷文憑。高職院校可充分利用教師隊伍年輕化這一優勢,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教師提升自身學歷,可以鼓勵教師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從而更好地為學院教育事業做貢獻。其次,提供教師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可利用假期安排教師參加會計專業的一些骨干教師培訓,也可聘請職教專家來校為教師進行培訓。最后,鼓勵教師參與科研課題。雖然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科研課題的研究對高職教師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科研課題的參與可使教師對學生職業素質的認識更加定位準確,從而也可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6]。
3.2加大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力度
高職院校可從企業聘請一些經驗豐富、學歷較高、示范性強的會計工作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制定有別于其他高等教育教師的聘任條件。擴充學院會計專業師資隊伍,使得兼職教師成為該學院會計專業師資隊伍中的后備力量。積極主動聘請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引進滿足會計教育教學需要的人才,進一步加大企業兼職教師數量。
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定崗實習。合理安排教師去企業進行掛職鍛煉,進一步熟悉企業的工作內容和技能要求,積累各種業務處理經驗及應急事件的處理方法。如可以安排教師參與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充實自己的實踐經驗,從而可以將自己的企業實踐經驗融入教學中,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尤其是對新進教師,要求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一年左右方可上崗,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豐富會計專業教師類型。如果專職教師都因繁重的教學任務而反感帶專業課,那么不
但影響教師的實踐能力的提升,而且還會導致學院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這一領域出現危機。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在實訓課程教師的考核力度、工資待遇、培訓學習、職稱評審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這樣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就可改善教師類型不平衡這一局面。
3.3更新“雙師型”教師建設方法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必不可少的中流砥柱,高職院校可進一步細化“雙師型”教師的評審及激勵制度。要將師資的技能培養與技能訓練作為重點,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使“雙師型”教師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審、國內外進修等方面享有優先待遇,從而可以激發教師積極參與到“雙師型”教師的評審隊伍中來,也可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
4優化學生職業素質考評體系
4.1突出實踐能力考核,進行考試改革
4.1.1加大過程考核力度
任課教師可根據自己所帶課程的內容及性質來制定課程的考試改革方案。可將課程內容分為不同的教學項目,每講完一個項目就進行一次項目測試,可針對這一項目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項目測試的內容可有小組作業、情景模擬、課堂表現、策劃方案制定等多方面內容構成。最后期末時進行綜合性質考試,綜合性考試的考試方式靈活多樣,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自行決定。這樣的考試改革方式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平時學習的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所學課程的積極性。這樣突出過程性考核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4.1.2大力改革期末考試形式
以往的期末考試都是以閉卷或開卷答題為主,這樣的方法并不適用于培養學生能力的課程。因此,各門課程應該按照自身的課程特點來改革考試方案。例如,需要學生對理論知識及基本原理進行識記的課程則可以采取閉卷答題的考試形式;對于技能操作類的課程則應采取操作性的考試方式;對于溝通及客服類的課程則應采用口試或情景模擬等方式來進行考試。也可以采用部分理論閉卷考試加部分技能測試的方式進行,共同構成期末考試的考試成績。
4.2制定本專業核心職業素質測試標準
高職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從而有效服務于社會。無論是課程體系的重建,還是考試方案的改革,都是為了凸顯學生職業素質的地位。由于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中具有相關性,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可根據企業調研、畢業生就業崗位情況統計等方式,提煉出會計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職業素質,每項職業素質都應給出具體的可量化測試指標進行測試,具體測試方式及測試地點要根據能力測試點的具體內容來定。通過這樣的核心職業素質測試,學校可掌握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也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與工作崗位要求的差距。
4.3重點改革素質能力課程的考試方式
如前所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素質能力課程重視程度不高,關鍵性的原因在于這些課程的考試方式有待改變。原有的開卷、寫課程論文的方式會使學生從態度上提不起重視。因此,素質能力課程可參考專業能力課程的考試改革方式,根據自身內容進行考試改革,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提高這類課程的授課效果。如《溝通與禮儀》這門實操性相當強的課程,可采用口試、現場禮儀行為展示等方式來考核,無須采用答卷子的方式。這也說明學生若在這門課程的試卷答題的考試中取得高分,并不代表他掌握了溝通與禮儀的技能要領。
5 結語
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是一個永無止盡的研究領域,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研究內容也有很多。雖然本文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提出了一些提升學生職業素質 的具體措施,但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若能將這些理論研究的成果進行推廣與實踐,尋找適合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學生職業素質提升的正確道路,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勇于創新,將這一領域的研究進行到底,那么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現狀將會出現巨大的改變。
參考文獻
[1]李曉娟.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升途徑的探索[J].產業創新研究,2020(16):189-190.
[2]唐曉宇,李薈.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學生財務綜合能力提升實證研究[J].科技視界,2020(23):98-100.
[3]崔尚勇.高職會計專業“業財融合”職業能力培養教學改革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0(12):53-54.
[4]張云.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研究[J].智庫時代,2020(6):180-181.
[5]殷絨.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培養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8.
[6]劉澤宇.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誠信現狀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7-5640-3149 中圖分類號:G71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基金項目立項課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職業素質培養研究 》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B-566)。
作者簡介:韓潔(1972—),女,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會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