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莉
摘要托育人才的巨大缺口是阻礙我國托育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然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主力軍,卻面臨著由于托育專業標準不明確、師資隊伍不雄厚、教學資源不完備所帶來的困境,為有效提高高級院校托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可以加快頂層設計、明確專業目標,開展多方協同、打造混編師資,實施校企共建、整合資源配置。
關鍵詞 托育 人才培養 困惑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25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alent Development for Infant Educare and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JIANG Xiaoli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Jiangsu Changzhou, 213164)
AbstractGreat insufficiency of educare talents is the obstacle of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our educare service industry. However, as the main force of cultivating th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are facing the predicaments such as indetermined criteria for educare profession, unsolid teaching staff, and inadequate teachingresources. Inorderto improve thetalent quality for educare, highervocational institutes cantake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suchas accelerating top-level design, clarifying profession objectives, evolving multi-partycollaboration, building a mixed faculty team, implementing school-enterprise co-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Keywordseducare; talent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countermeasures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文教事業的繁榮,國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高水平大健康服務和高質量教育服務等的需求不斷擴大,尤其是我國家庭育兒理念日益科學化、托育服務需求日益多樣化,使得高質量、專業化的托育服務的需求日益擴大。相對于我國3-6歲學前教育事業已取得長足發展,0-3歲托育事業卻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家庭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質托育人才的極度緊缺嚴重阻礙了托育行業的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為回應社會民生關切,加強緊缺領域人才培養,教育部于2021年3月將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更名為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并將專業歸屬調整到醫藥衛生大類的健康管理與促進類。專業歸屬、專業名稱的變更,在為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重大的挑戰。
1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開設是發展托育事業的迫切要求
據《中國人口統計年鑒》統計,2018年中國0-3歲嬰幼兒群體超過5000萬人,目前大部分0-3歲嬰幼兒仍然由家長居家帶養,但是由于家長缺乏科學系統的育兒知識與技能、因繁忙工作或年齡老邁而精力體力不濟,無法為0-3歲嬰幼兒提供科學優質的照護與教育,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庭育兒矛盾的產生,因此高質量、專業化托育服務的市場需求極大。據2016年衛健委發布的十城市調查顯示,35.8%的家庭有托育需求,其中69.7%的家長希望將孩子送往專業的托育機構。[1]然而,從國家2020年1月開始運行的托育機構備案信息系統來看,全國僅有3000多家托育機構申請備案,[2]全國各類0-3歲嬰幼兒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有4.1%。[3]由此可見,我國龐大的托育市場需求和短缺的托育服務供給存在量的巨大矛盾。
對我國現有的托育機構的構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目前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有普惠性的托育機構、私立托育機構、私立幼兒園或早教機構開設的18個月月齡起點的托班和小小班,其中后三者為市場主體,追逐盈利的商業化運營導致其收費較為高昂,與大部分家庭的托育服務購買能力不相適應。此外,目前托育機構提供的服務以線下的、嬰幼兒生活照護的全日托為主,線上服務、親職教育、臨時托、計時托等服務內容和形式極少。可見,服務內容和模式的單一與廣大家庭個性化、多樣化的托育服務需求不相匹配。
我國托育服務發展的另一個短板是高素質托育服務人才的緊缺。目前,我國托育機構工作人員大多為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持有的證書大多為幼師證、育嬰員證、保育員證,其職業面向主要為幼兒園教師或入戶照護人員,難以適應托育機構崗位職責和職業技能的要求。
為引導和規范托育行業的發展,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同年,國家衛健委據此制定并施行了《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托育機構管理規范(試行)》,對托育機構的設置、硬件設施、人員聘用、常規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然而,對于托育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定過于籠統,缺乏具體可行的舉措。
高素質托育人才隊伍是提升托育服務質量、推廣普惠制托育服務的關鍵,為加快加強托育人才隊伍建設,教育部于2021年對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進行了更名及專業歸屬調整,形成了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這一新專業,提高了人才培養服務產業發展的對應性,并為高職院校托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課題。
2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困境
作為一個更名的“新專業”,作為一個有積淀的“新專業”,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困境。
2.1專業標準不清晰
托育行業從業人員缺乏清晰、明確的專業標準。專業標準規定了從業人員在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等職業素養方面的具體要求和所應達到的水平,指明了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提供了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指標,在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以培養3-6歲幼兒保教人才——幼兒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為例,為促進高素質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建設,教育部于2012年頒發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并規定了幼兒園教師必須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不僅為教育主管部門、幼兒園管理部門提供了幼兒園教師準入、培訓、考核的標準,也為培養幼兒園教師的幼師學院、高等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師范大學等的學前教育專業提供了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據,確保了全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統一化、標準化、規范化、高水平、高質量。而托育行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僅有兩年多的發展歷程,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尚未頒布專門的法律法規從制度層面規定從業人員的專業標準,行業組織也未制定業內廣泛認可并通用的導向性的專業規范,各托育機構往往受自身資本等實力的制約,從自身運營發展需要的角度出發,開展員工聘用、培訓、管理、考核等工作。這就導致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的高職院校在托育人才培養工作中缺乏具有統一規范價值的專業標準為參考,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資源的建設、教學活動實施等方面缺乏科學的依據與統一,使得各高職院校培養的托育人才在職業核心素養等方面缺乏同質性,既不利于提高學生對行業內工作崗位的廣泛勝任力,也不利于發揮專業服務行業發展的作用。
2.2師資實力不雄厚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4]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師是促進專業發展、提高專業教育教學水平最關鍵的要素。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一般為開設同一或相近專業的本科院校的碩博畢業生,而我國本科院校尚未開設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相關的專業,因此高職托育專業的師資大部分來自學前教育專業,少部分來自英語、美術、音樂等其他專業,教師教育背景與托育專業的關聯不緊密,導致教師專業理論素養不強。此外,由于大部分教師既無托育行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也缺少托育行業企業一線的實踐經驗,甚至不了解托育機構運營模式、相關崗位工作內容和職責,導致教師專業實踐技能較弱。理論素養與實踐技能的欠缺,使得目前高職托育專業缺乏技能勝任理論課程教學又能駕馭實踐課程教學的專任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在托育專業的外聘師資方面,由于托育行業本身就處于剛剛起步發展的階段,業內具有權威性和號召力的專家大咖相對較少,因此高職院校較多的聘請托育機構的一線工作人員擔任外聘教師。由于不同的托育機構在理念、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托育機構的一線工作人員一般僅熟知本機構的工作、管理規程和要求,對其他機構則不一定熟悉,在教學內容的普遍適用性方面存在不足,并且,由于他們大都缺乏以高職學生為教學對象的教學能力培訓,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轉化為教學內容系統傳授給學生的輸出能力也有待提高,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高職院校托育專業的專兼職師資團隊均存在雙師素質不高的問題,這成了制約高職托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一大絆腳石。
2.3教學資源不完備
廣義的教學資源涵蓋能為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提供支持的一切要素,包括人、財、物、信息等一切要素,狹義的教學資源則指除了教師等服務于教育的人之外的要素。而AECT94則將教學資源界定為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支持系統,通俗的說,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了的顯性的或隱性的、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5]包括教材、信息化教學資料、網絡學習平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設施場所等諸多要素。本文采用AECT94對教學資源的界定。高職托育專業的教學資源建設仍存在亟須改進、完善的地方。第一,在當當網、淘寶網等電商平臺的網上圖書商城以“托育”為關鍵字進行搜索,發現相關圖書寥寥無幾,更遑論活頁式、數字化教材了,專業教材的匱乏使專業教學內容缺少具體的載體,不利于教學內容的呈現和組織。第二,以“托育”“0-3歲嬰幼兒”為關鍵詞在中學大學慕課、智慧職教平臺進行搜索,相關的課程、資源極少,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教學的需求。第三,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非常強,需要模擬職場環境的校內實訓室、呈現真實職場環境的校外實訓基地來滿足實踐教學之需。作為新專業,托育專業的校內實訓室仍在逐步建設中,校外實訓基地也在不斷開發中,實訓體系尚不完善,無法滿足實踐實訓教學在數量、類型、內容等方面的要求,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成效。
3提升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成效的策略
3.1加快頂層設計,明確專業標準
專業標準是人才培養工作的引領,要提升高職院校托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第一要務就是以托育行業人才需求為專業育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專業標準。要改變目前托育專業人才培養培養標準各行其是、缺乏同質性的現狀,必須由政府牽頭,開展廣泛深入的調研,吸納發達國家建立托育師資培養體系的成果,參考制定并出臺《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經驗,加快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并實施國家層面的托育師資專業標準和職業資格準入標準,對托育師資的培養目標、職業能力、職業素養、技能證書等進行統一規定,確保高職院校在專業招生、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課程、組織教學、開展教學評價等方面有據可依,提高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對應性,為托育行業發展打造“師德高尚、技能精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3.2開展多方協同,打造混編師資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職業素質的高度決定著育人水平所能達到的高度。職業教育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一種教育,其師資不僅要具備一般的教學能力,還要具備職業崗位實踐能力。德國的職業教育之所以能成為全球職業教育的典范,與其由職業學校教師和企業實訓教師共同組成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分不開的。在高職托育專業師資實力提升方面,針對托育教師醫護、保健、教養核心技能的培養,迫切需要院校、醫院、托育機構多方協同,打造雙師素質的專兼職混編團隊。高職院校應堅持“引聘名師、培養骨干、專兼結合、學科互補、理實相長”的原則,積極拓寬師資隊伍的來源,全面提升教師團隊綜合素養,實施團隊教師任務分工、職責共擔、主動溝通、相互配合的協作機制。
首先,在教師團隊的構建方面,高職院校應聘用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的高層次人才、聘請學術權威來提升團隊的理論水平,聘請行業專家、企業精英來提升團隊的實踐能力并引進行業的新成果、新動態,促成專業建設的新發展。
其次,在教師團隊的培養方面,高職院校應鼓勵專任教師通過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研修提升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能力,通過企業實踐、掛職鍛煉熟悉行業企業一線工作以提升專業實踐技能的教學能力,并將對此的考核與評優評先、職稱職務的晉升掛鉤,激發教師充實自我、提升自我的積極性。高職院校也應為兼職教師提供形式多樣、時間靈活、自主選擇的線上、線下的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并為外聘教師配備由專任教師擔任的“助教”,幫助外聘教師更快更好的適應教學崗位,熟悉管理規章,勝任教學工作。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通過采取專兼結對、新老拜師等措施,促成專兼職教師的學習互補,促進新教師的專業成長,加快推進“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
最后,在教師團隊的協作方面,可以根據教師的能力水平、特長優勢,進行合理分工和協作。高職院??梢云刚堈?、學術權威、行業專家與校內專業帶頭人、專業負責人共同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動態修訂、完善托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標準;聘請企業精英與專任教師共同實施“雙導師”教學,指導學生的實踐實訓課程、頂崗實習、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教師團隊學科背景交叉、理論實踐各有專長,互補短板、各揚特長、相互配合、協同育人,能極大的提高托育專業教育教學的成效。
3.3實施校企共建,整合資源配置
高質量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對于推進高職托育專業的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托育專業亟須開展以下教學資源的建設。
首先,應大力開展教材建設。高職院校應充分動員專兼職教師團隊,發揮專任教師擅科研、企業教師強實踐的特點和優點,組建校企合作編寫小組,共同編寫教材。在教材的編寫中,要注重吸收托育行業的新發展、新知識、新成果,圍繞托育師資的主要崗位職位,瞄準醫、保、護、教的核心技能,編寫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數字化教材,并根據教學需要、教學反饋不斷更新、完善教材。
其次,應積極開展在線資源建設。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日益深入,教與學的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經過疫情期的實踐,線上教學的優勢深入人心,再也不能沿襲傳統的線下教學的模式,因此建設和完善在線教學資源勢在必行。高職院校應積極與企業合作,打造校企資源共享、內容持續更新、形式豐富多樣的資源共享平臺,并可以與衛健委、人社部等下屬的職業技能培訓部門合作,將平臺資源用于面向社會的托育人才培訓,發揮專業的社會服務功能。
最后,深入推進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校內外實訓基地在托育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建設和完善也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然而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時不我待。因此,高職院??膳c區域內開設托育課程的同類院校、托育機構共建共享校內外實訓基地,可以差異化、互補式建設實訓基地。在校內實訓基地方面,高職院校應對標國內標桿院校的建設標準,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可以與同類院校、知名托育機構合作,擴大實訓基地數量,豐富實訓基地的類型,發揮校內外實訓基地校內練兵、校外實戰的不同作用,滿足學生多輪循環、不同層面實訓實習的需要,實現學校和崗位之間無縫對接的人才培養。
4結束語
推進高職托育專業建設水平,提升高職托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還要經過長期的探索、改進和完善。必須以專業標準的明確為前提、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以教學資源建設為抓手,推動托育專業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為打造我國高素質的托育人才隊伍做出貢獻。
項目基金:本文受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早、幼教發展研究中心”項目的資助,為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教師企業實踐鍛煉項目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需求調查[EB/ OL]. (2017-11-29) [2021-04-17] .http://www.nwccw.gov.cn/2017-11/29/ content_186813.htm.
[2]洪秀敏,朱文婷,張明珠,劉倩倩.“十四五”時期我國托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思考.學前教育,2020(12):4-8.
[3]婁周平.中國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存在問題及對策.現代商貿工業,2021:99-100.
[4]人民網.習近平向全國廣大教師致慰問信. [EB/OL]. (2013-09-10)[2021-04-17].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10/c64094-22864548.html.
[5][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教學資源/4429122?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