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娟 周德俊



[摘 要]為探討師范生個人成長主動性、領悟社會支持與可就業能力之間的關系,采用個人成長主動性量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和大學生可就業能力問卷對242名師范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個人成長主動性、可就業能力與領悟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領悟社會支持在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可就業能力之間發揮著部分中介作用。結論:領悟社會支持可以部分調節個人成長主動性對師范生可就業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師范生;個人成長主動性;可就業能力;領悟社會支持
[中圖分類號] G646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12-0018-02
大學生可就業能力作為大學生就業的核心部分,是企業招錄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辦學能力的體現。可就業能力可能會影響個體的就業、生活和工作滿意度、自我效能感、工作績效的高低、職業生涯的成功、離職意向等諸多后果變量。[1]我國學者于海波(2014)認為大學生可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生選擇和獲得就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性格、愿望、社會資源等特征的綜合。[2]有研究資料表明,個體的心理資本可能對可就業能力產生重要影響。何安明等(2018)通過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可就業能力、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存在顯著相關,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和可就業能力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資本包括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心理韌性、信念、成長主動性等。其中個人成長主動性作為一種重要的心理資本可能對大學生可就業能力產生重要的影響。
個人成長主動性是指在成長過程中,個體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去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傾向。[4]近年來研究表明,個人成長主動性可能會影響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和職業認同等。Loo等(2014)對我國臺灣大學生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其好奇心、感恩、希望等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臺灣大學生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其好奇心、感恩、希望均呈顯著正相關。[5]領悟社會支持是指個體對社會支持的期望和評價,是對可能獲得的社會支持的信念[6]。對社會支持領悟程度高的個體能夠產生積極的情緒情感。葉青青等(2012)的研究發現,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在積極歸因和感戴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7]本研究將以在校師范生作為研究群體,揭示師范生可就業能力與個人成長主動性、領悟社會支持的關系。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某高校的242名師范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生49人,女生193人;文科108人,理科134人;城鎮71人,農村171人;單親22人,非單親220人。平均年齡20.26,標準差為1.397。
(二)研究工具
1.個人成長主動性量表
采用Robitschek等人編制的個人成長主動性量表,[4]共16個題項,包括四個維度:對改變的準備、計劃性、利用資源、主動的行為。量表采用李克特6點計分的方式,得分越高,表示個人成長主動性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3。
2.大學生可就業能力量表
采用于海波等編制的大學生可就業能力問卷,[2]總共八個維度36個題項,該量表的克隆巴哈α系數為0.945,包含八個維度:職業認同、人際關系、樂觀開朗、問題解決、社會支持、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網絡差異。量表的評分方法為likert-5級評分,得分越高,表明可就業能力越強。本研究中,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6。
3.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采用姜金乾修訂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8]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重要他人支持三個維度,12個題項組成。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9。
二、結果分析
(一)個人成長主動性、可就業能力與領悟社會支持的相關分析
研究顯示,個人成長主動性總分及四個維度與可就業能力、領悟社會支持均呈顯著正相關;可就業能力與領悟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結果如表1所示。
(二)領悟社會支持在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可就業能力之間的中介作用分析
根據溫忠麟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9]檢驗領悟社會支持在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可就業能力之間的中介作用,結果如表2所示,個人成長主動性能夠顯著正向預測可就業能力(β=0.543,p<0.001);當領悟社會支持進入回歸方程后,個人成長主動性、領悟社會支持對師范生可就業能力的預測作用均顯著,個人成長主動性對可就業能力的預測效應從0.543下降到0.451,R2增加0.085,這表明領悟社會支持在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可就業能力之間發揮著部分中介作用。
通過amos24.0構建結構方程,對領悟社會支持在個人成長主動性和可就業能力之間的中介效應進行進一步檢驗,模型如圖1所示。模型的整體擬合指數如下:χ2=198.781,χ2/df =2.424,GFI=0.900, IFI=0.912, CFI=0.910,RMSEA=0.077。個人成長主動性對師范生可就業能力影響的總效應為0.616,個人成長主動性通過領悟社會支持對師范生可就業能力影響的中介效應為0.79×0.16=0.1264,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0.1264÷0.616≈20.52%。領悟社會支持在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師范生可就業能力之間發揮著部分中介作用。
三、問題討論
本研究探討了師范生個人成長主動性和可就業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師范生個人成長主動性的總分及各維度與領悟社會支持和師范生可就業能力呈顯著正相關,個人成長主動性對可就業能力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效用。當領悟社會支持進入回歸方程后,個人成長主動性對師范生可就業能力的影響明顯下降。這表明,個人成長主動性可以通過領悟社會支持影響師范生可就業能力,領悟社會支持在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師范生可就業能力中發揮中介作用。個人成長主動性高的個體會積極主動地尋找社會資源,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個體所感受到社會支持越多,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心理韌性、人際交往方面有更大的優勢,從而獲得更多的心理資本,這對于提升其可就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個人主動性較高的個體往往會進行更加積極的職業探索,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職業興趣,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準備,從而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可就業能力。[10]綜上,個人成長主動性可通過領悟社會支持影響師范生可就業能力。因此提高個人的個人成長主動性與領悟社會支持水平,可能提升其可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江燕.大學生個人成長主動性對學業成就和就業績效的影響效應研究[J].新余學院學報,2015,12(6):80-83.
[2]于海波,鄭曉明,許春燕,晏常麗.大學生可就業能力與主客觀就業績效:線性與倒 U 型關系[J].心理學報,2014,46(6):807-822.
[3]何安明,姚予丹.大學生社會支持、心理資本與可就業能力的關系[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38(4):28-30.
[4]孫燈勇,王倩,王梅,滿叢英.個人成長主動性的概念、測量及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14,9:1413-1422.
[5]Loo, J. M., Tsai, J. S., Raylu, N., & Oei, T. P. S.Gratitude, hope, mindfulness and personal-growth initiative: Buffers or risk factors for problem gambling? [J].2014,PLoS ONE, 9(2), doi: 10.1371/journal.pone.0083889.
[6]葉俊杰.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的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 6) : 1468-1471.
[7]葉青青,劉潔,王新柳.大學生的感戴與歸因方式、領悟社會支持[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4):315-318.
[8]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31-133.
[9]溫忠麟.張雷,侯杰泰,劉紅云.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 2004(5): 614-620.
[10]張云龍,葉寶娟,羅照盛,孫超,劉棟.應對效能對大學生可就業能力的影響:職業探索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23( 5) :815-817.
(責任編輯: 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