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娜
(廈門市第五中學,廈門,361000)
BYOD 是Bring Your Own Device 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最早出現在企業中,是一種辦公形式,指自己攜帶移動終端設備在覆蓋無線網絡的空間場地里進行辦公活動。因為其依托網絡環境,對辦公的時間、地點、人員限制極低,所以深受企業的歡迎,很快BYOD 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在美國的高校之中開始被廣泛應用。在高校中,學生和老師都自帶設備,通過無線網絡連接設備,師生、生生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進行互動,并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從而完成教學活動。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極大的滿足了學生對于新興科技和個性化教學活動的追求,取得了高效的教學效果,并逐漸被推廣到了美國的中小學中。
我國開展與BYOD 相關的教學實踐研究相對較晚,且大多數集中在高校之中,針對中小學的實踐研究非常的少。主要原因是BYOD 最早應用于企業之中,面對的對象都是成年人,高校師生雙方都是成年人可以無差別的直接吸收借鑒。而中小學的學生大多是未成年人,直接讓BYOD 這種形式進入中小學課堂,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是對學生的視力健康會有一定的影響;二是學生全員攜帶電子設備入校,對學校現有的管理制度和教學管理是不小的挑戰。三是網絡中存在大量不良信息,中小學生難以甄別。所以,對于新興的信息技術和教學手段不能照單全收,要客觀全面的進行分析,要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吸收和借鑒。
教師BYOD 區別于高校師生雙方都自帶設備的教學形式,是教師單方面自帶設備。這樣就可以規避學生自帶設備的潛在風險。教師BYOD 是在無線網絡的保障下,結合教室中的白板、一體機等硬件設備和手機軟件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BYOD 因為其主要的設備和信息端都掌握在教師一方,學生互動反饋主要是通過白板而非自帶的移動設備,可以有效的規避不良信息,減少學生對硬件設備的操作使用學習,更便于操作和實施。在吸收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護了學生,也更適合小學課堂。教師BYOD 對于軟件的選擇和應用是考驗教師的一大難題。結合教學實踐的應用研究,教師BYOD 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最普遍是希沃白板5、希沃授課助手、班級優化大師等教學類軟件,也有一些針對不同學科的需要會應用到的軟件如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美術寶、翻譯軟件等,總之,只要是課堂教學中有需要的都可以通過移動數據端連接互聯網獲取使用信息,以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教師BYOD 作為一種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形式,兼具傳統信息化教學的視聽體驗和無限的網絡信息資源,打破了空間的限制,極大的擴寬了課堂的知識維度,這些特點對于以視覺藝術為中心的美術學科教學是極其有利的。美術學科因其具有重視覺感受和情感體驗的特點,對圖像、視聽等數字資源需求度較高。探索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BYOD 可以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配置結構、提升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所以,在小學美術學科中采用教師BYOD 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研究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也是符合小學美術學科特點的。下面將以《珍愛國寶——古代陶瓷藝術》一課為例,進行教師BYOD 的教學實踐案例分析。
《珍愛國寶——古代陶瓷藝術》一課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20 課,屬于“欣賞·評述”領域,其教學目的是通過欣賞讓學生了解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史和藝術性;掌握正確的方法去欣賞陶瓷的造型、紋飾、釉色;了解陶與瓷的區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其中,分析陶瓷的造型、紋飾和釉色,了解陶與瓷的區別是重點,而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陶瓷藝術美的感受是難點。這一課的課程容量很大,單是教材中提供的陶瓷藝術品就有17 件,涉及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的各類陶瓷藝術珍品,一件國寶的背后都有極其復雜的時代背景和制作工藝。要在一課時之內完成以上龐大的教學任務,還要上的生動有趣,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課前教師收集了大量的陶瓷藝術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對學生布置了查閱陶瓷藝術品的相關資料的課前任務。在電腦端和手機端安裝使用希沃白板5、希沃授課助手、班級優化大師,并在希沃白板5 中完成課件的制作和再授課班級中和學生商議好班級優化大師的加分規則(積極回答問題+1、積極參加課堂活動+1、小組合作優秀小組集體+1)。手機端通過無線網絡連接和操控電腦、白板。使用錄制膠囊功能錄制授課過程,以便課后反思。
通過手機播放白板課件,使用蒙層功能,將事先插入的《China·瓷》海報圖片隱藏起來,使用橡皮擦功能,擦除局部的英文單詞China。提問學生這個單詞是否認識?其中文含義是什么?學生回答后,再擦除海報的其他圖案,請學生進一步解讀海報所傳達的信息。導出課題,引出大航海時代,中國瓷器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風靡全球,成為中國名片的歷史背景,激發學生對陶瓷藝術品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并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加分,以示鼓勵。
1.情景設置——走進陶瓷博物館,使用超級鏈接功能,鏈接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數字展廳,利用白板的觸摸操作,帶領學生瀏覽博物館內珍藏的陶瓷藝術珍品。通過觀察博物館內陳列的陶瓷作品的年代變化,總結出先有陶器后有瓷器。通過數字博物館的立體展示,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多角度的觀察陶瓷藝術作品。
2.播放微課視頻《陶瓷的發展》,幫助學生了解陶器和瓷器的產生、發展、演變過程和本質區別。
3.觀看完微課視頻后,利用超級分類功能開展課堂活動,請學生上來分一分陶器和瓷器的屬性特征。其他同學拿出《學習任務單》完成第一題:陶器與瓷器的區別。在少數學生上臺互動的同時,不能忽略大部分沒有上臺的學生,與互動內容相同的學習任務單,更有效的保證了絕大部分學生的有效參與。對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和正確完成《學習任務單》的學生在班級優化大師中加分。
手機操作白板展示圖片現代瓷瓶、青花瓷瓶(民國)、祭紅梅瓶(清代),提問學生三個瓷瓶幾號價值最高為什么?并完成《學習任務單》完成第二題:給下列瓷瓶的價值排個序。根據學生的答案,展開分析,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認識現代瓷器、古物、文物之間的區別。只有保存相對完好,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的的珍惜古物才能稱之為國寶,它們是我們國家的文化遺產,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藝術成就,其價值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教育學生懂得珍惜保護國家文物,適時地進行德育滲透。對正確完成《學習任務單》的學生加分。
手機操作白板展示圖片白釉黑牡丹紋瓶,鼓勵學生來賞析這件瓷器作品。對積極回答的學生加分。根據學生的回答,揭開事先被遮擋的詞條,分別是白釉、黑牡丹、瓶。每個詞條都是思維導圖的一級標題,分別點開二級標題,對應的是釉色、紋飾、外形。接下來請學生們分組分別從這三個方面開展探究,學生自主分為3 個大組,第一大組為外形組,第二大組為釉色組,第三大組為紋飾組。同時教師在班級優化大師中也完成相應的分組。每個大組有3 件陶瓷作品,各大組再分為3 個小組,分別選擇1 件陶瓷作品根據課本和課前收集學習資料展開分析討論,并完成學習任務單。使用計時功能計時10 分鐘,結束后,請小組代表來分享。
教師使用希沃授課助手中的拍照上傳功能,拍照上傳小學代表完成的《學習任務單》投屏在大屏幕上,方便學生觀看。小組代表分享的過程中教師使用手機播放白板課件外形組分享完,展示與陶瓷作品外形相似的動植物圖片這些陶瓷藝術品的外形就來自生活中所觀察到的事物,在它們身上都體現出了自然之美和我國古代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釉色組分享完,播放微課視頻《陶瓷釉色之美》陶瓷釉色的變化也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種體現,代表了哪個時代的科技水平;紋飾組分享完,播放微課視頻《陶瓷紋飾之美》陶瓷的紋飾可不只是繪畫這一種這么簡單,刻花、印花、雕塑、鏤空、堆貼、彩繪多種技法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陶瓷紋飾。每個分享完成的小組,小組集體加分。最后通過班級優化大師展示本節課學生的加分情況,及時對學生給與反饋和鼓勵。課后教師將課件、微課視頻、課堂實錄、教案、學習任務單等學習材料上傳至網盤,供學生和學生家長下載學習。
《珍愛國寶——古代陶瓷藝術》一課,采用了教師BYOD 的教學形式和多樣的數字信息化教學手段,對師生雙方的成長和學習都非常有利。對學生來說,教師BYOD 一方面,利用網絡資源極大的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擴寬了學生的視野,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對內容和空間限制,便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通過白板一體機和希沃軟件一方面,實現了人機互動,豐富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和內容,及時、可視的評價反饋也促進了學生成就動機的生成和內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距離。對教師來說,教師BYOD 打破了教師傳統的備課形式,豐富了教師教學環境,擴大了教師個性化教學發展的空間,促進教師不斷的學習各種新型的教學軟件和獲取更多新興的教學理念,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有利于教師自身的成長發展。
教師BYOD 的應用方式可以根據不同課程的類型和特點千變萬化,并不局限以一種模式,一堂課、一個案例也不可能窮盡所有軟件和技術,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還要不斷的摸索和實驗。同時,我們也要理性的看待教師BYOD 的利與弊,對網絡和設備的過分依賴是它在目前課堂教學中的一大弊端。一旦網絡和設備出現故障,課程將難以開展下去,這使得教師不得不做好“兩手準備”,這無形中就增加了教師的備課負擔。所以,教師BYOD 在中小學的教學實踐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教師在學習應用的同時也要盡力規避其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