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北京一零一中學收到了通知,該校模擬政協的優秀提案《關于將照護老人技能培訓納入高中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議》于3月4日提交至全國兩會。提案的撰寫者是6名來自該校高二國際部的學生,平均年齡不到17歲,關注的是中國2.54億60周歲以上老人的養老問題。
為什么這群00后會關注養老話題?這又會給他們自身帶來怎樣的改變?
小組成員郭嘉琪是因為外公生病無人照料而意識到:“養老知識其實很重要,我一定要調研清楚養老中存在的問題。”一起并肩作戰的小伙伴何奕萱心里也掛念著遠在外地的爺爺奶奶:“萬一有一天他們走不動路了,干不了活兒了,需要被人照顧,那要怎么辦?”
長輩的安危讓孩子們對養老問題有了感性認識。而當這個關注從情感體驗變為理性的課題時,這群00后孩子也在改變。輔導老師殷衛霞發現,孩子們的視角變了,從關注自己身邊的老人到關注全社會中老年人的生活狀態;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在變:“過去他們遇到問題時,首先會抱怨,為了批判而批判,現在開始思考要如何解決,找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去年4月,孩子們開始如火如荼地準備北京市“模擬政協”比賽。起初,他們以為走出校園對陌生人進行采訪并不難。結果,不少人以各種理由當場拒絕了他們。除了與陌生人訪談,6個孩子還去了養老院、技能培訓中心和民政局等機構,向工作人員了解,為什么沒人愿意做養老服務、我們又能做什么。
一次次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孩子們在慢慢成長。“模擬政協”活動,讓他們帶著問題去了解社會,再帶著建議方案去服務社會,在挫折中成長,完成了“小課堂”與“大課堂”的真正對接,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最終,在這份被帶上全國兩會的提案中,同學們建議:要在高中設立照護課程,制定課程標準,開發照護教材;依托本地養老院,建立以照護為主題的實踐教育基地;為高中學校提供照護老年人技能培訓課程,將其納入勞動教育課程安排課時。(文/楊潔 樊未晨,摘自2021年3月26日《中國青年報》,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