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許寧寧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與漢語體系有著明顯差別,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職業院校的英語學科交流性和實踐性較強,根據實踐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生源在英語學習階段自信心不足,尤其是在經歷第一次考試測驗后,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產生英語學習焦慮,不愿在英語課堂表現自己,甚至會對英語課產生恐懼心理。本文主要探究了海南高職農村生源英語學習焦慮及其影響因素,希望能夠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海南高職;農村生源;英語學習焦慮;影響因素
【作者簡介】明星(1983.06-),遼寧沈陽人,三亞理工職業學院公共基礎教學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許寧寧,三亞理工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為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基于海南農村生源語言焦慮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課題編號:SITJG2021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些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雖然綜合考試成績較為理想,但實踐能力不足,尤其是英語學科口語發音不標準,與其他地區的學生相比英語學習水平不高,許多學生在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時,會對教師以及學校產生懷疑,想要有效改變當前的教學現狀,就需要結合學生的主觀條件,分析對英語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制訂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對農村生源展開問卷調查,明確學習焦慮與學習成績之間的內在聯系。
一、教學形式差異對農村生源學習焦慮的影響
原有的教學環境與高職英語的關鍵教學內容存在較大差異,但基礎性知識具有趨同性,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做好初中與高職英語之間的內容銜接,加強學生對高職英語知識的理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由于高職英語的教材內容跨度較大,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通常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跟上教師的講課節奏。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大量采用英語口語,農村生源的學生往往一頭霧水,學生延續傳統的學習方式,在課堂學習時感到十分吃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英語學習仍然無法適應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狀態不理想,引發英語學習焦慮。農村地區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較弱,甚至一部分英語教師是由其他學科轉職,缺少正規的英語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口語發音不標準的問題,導致農村生源在高職英語課堂交流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發音問題,失去開口的勇氣。
為了解決以上這些問題,高職英語教師需要利用好課前的幾分鐘,對全體學生進行短期強度國標英語訓練,將讀音規則作為主要練習內容。除此之外,要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英語語法輔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奠定堅實的語法基礎,利用晚自習時間對原有教學環境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復習回顧形成基本語法概念。由于高職英語教學內容較為復雜,課程容量較大,學生往往在知識完全消化之前開始學習新的知識章節,導致許多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因此,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課堂教學進度進行調整,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性,將歸納總結的知識點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有自主預習、自主復習的時間,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掌握全新的學習方法后,調整教學步伐,降低學生的學習焦慮,農村生源對全英文授課的接受程度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旦發現學生存在疑惑,要及時用中文進行解釋,并通過英語實踐練習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接受程度,幫助學生了解全英文授課對自身英語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二、課堂評價方式對農村生源學習焦慮的影響
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教學思考,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項目,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通過客觀的教學評價,定義學生的學習能力。考試成績不能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在與學生進行交流實踐的過程中,許多學生認為,對于英語考試自身承擔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并帶有沉重的思想負擔,對最終的考試結果十分擔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十分重視考試結果,采用的英語學習手段都是圍繞著提升考試成績進行,長此以往,學生對考試本能地產生畏懼心理,在高職英語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經常組織學生參與隨堂考試,在考試前后會產生一定的學習焦慮。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教師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學生建立全新的考試觀點,許多成功人士的考試成績并不理想,但憑借自身的努力,仍然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最終的學習成績與實際學生的英語能力不成正比,開展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英語交流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各類語法知識。考試作為高職英語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學生最終英語學習成果的主要途徑,高職英語教學在設置基礎英語考試的同時,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通過實踐表現評價,彌補傳統考試測試的不足之處。根據學生的學習提升空間,設計出科學的教學實踐方案,引導學生憑借自身的學習能力,獲取豐富英語知識。降低學生的虛榮心,在與其他同學產生競爭關系之前,要善于總結自身的進步,不斷進步是獲取成功的前提,只有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考試的作用,才能降低考試帶來的心理負擔和學習焦慮,讓學生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參加考試。
三、師生關系建設對農村生源學習焦慮的影響
在高職英語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想要建立一個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農村生源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精神狀態處于緊繃,與教師之間存在陌生感,尚未,找到與教師之間的相處模式,引發嚴重的學習焦慮。同時教師采用問題引導法進行教學實踐,學生由于自卑心理,對教師的點名提問感到懼怕,在回答問題時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導致每堂課的問題設置單位,都會引發學生的學習焦慮,教師在教學開展前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了解農村生源在本地學生內心的真實形象,以此作為教學設計依據。
想要解決以上問題,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在課間活動提前到班級與學生進行交流,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進行預熱,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進行英文歌曲演唱或英語演講,城市的學生主動分享自身的學習經驗,農村的學生進行生動有趣的英語對話表演,拉進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為接下來的英語知識教學奠定有利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輕松風趣的語言教學法,及時為學生解答疑惑,優化教學流程設計,爭取不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通過網絡信息平臺面向全體學生提問,不斷地創新與完善教學模式,為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提問方式,分析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教學表現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時,積極思考自身學習習慣的不足,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問題引導方法,將高職英語教學內容整合到一起,建立知識框架,將學生按照學習水平進行層次劃分,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英語教學方式,提出的問題可以在英語課文中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助力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要求學生自主對文章中心主旨進行歸納總結,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指定農村學生解答,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師與同學對自身的認可,收獲成功的喜悅,同時要在問題引導前,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回答問題時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自身性格特點對農村生源學習焦慮的影響
農村的學生通常對新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由于學生的學習焦慮較為嚴重,英語知識作為語言類學科有著較為成熟的構成系統,學生要掌握的英語知識內容十分復雜,英語學習通常會引發學生的學習焦慮,但仍無法打消農村學生對英語課的喜愛。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學活動的安排,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認識到英語并不是簡單的詞匯與語法組合,而是通過英語學習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內容,只有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才會降低對英語學習的焦慮,愿意參加到英語實踐過程中。農村生源普遍缺乏自信心,對自身的學習評價較低,只是被動消極地接受英語知識,缺乏對自我的肯定和認知,只有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焦慮,從而更容易在激烈的課堂競爭下獲得成功。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教學活動安排要注重學生自我評價的提高,以和藹可親的教學面貌與學生相處,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給予表揚和肯定,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學習長處,在問題講解的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鼓勵學生利用課堂實踐進行英語口語交流練習。即使學生的英語發音不標準,但只要勤加練習就能夠取得進步。要善于把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回答的機會,勇于邁向全新的學習狀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同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無論學生回答對錯要為他們的勇氣給予表揚和認可。當學生認識到課堂回答問題不僅不會受到同學們的嘲笑,還會獲得教師的認可,就會擁有無限的學習動力,激發個人的學習潛能,在英語文章創作、英語閱讀、英語作業完成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實際表現,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五、結語
在進行城鄉教育差距探討的過程中,了解到當前我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農村學生的英語成績要低于城市學生,并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明顯的學習焦慮,合理分析課堂教學形式、教學評價方法、師生關系、學生個性化發展特點等因素對農村生源英語學習焦慮產生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參考文獻:
[1]牛園園.自貿區建設背景下海南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8):29-30,39.
[2]張欣欣.基于提升農村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20(4):63-64.
[3]劉艷平.農村生源高職生英語口語教學的創新攻略[J].廣東蠶業,2020(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