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在“學習金字塔理論”中對于各種學習方式的成果與效率進行對比之后發現,學生通過“教別人”和“馬上應用”的方式學習,能夠記住90%的學習內容,并能夠靈活運用這些內容開展實踐。基于此,在本文中,筆者嘗試將同伴互助學習模式引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在互助中實現知識的“互相教學”與“共用應用”。與此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從而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同伴互助
【作者簡介】燕鵑,江蘇省邳州市向陽小學。
同伴互助,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學習的教育需求,是廣大教師對于教學的新嘗試與新探索。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個人學習成果及實踐經驗,嘗試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中Story time這一模塊的教學為例,針對同伴互助視域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展開研究與探索。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充分發揮同伴互助在“提高課前預習效率”“改革新課講授理念”“優化隨堂講練成果”“豐富課堂活動形式”“拓寬語言實踐渠道”“創新教學評價形式”等方面的作用,推進“教”與“學”的改革創新,促進師與生的共同發展。
一、以同伴互助提高課前預習效率
在生本課堂上,課前預習是必要環節。然而,在英語教學中,學生需要預習的內容較多,包括詞匯、句式、課文、文化等。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要想面面俱到地完成各項預習,必然會感到難度大、阻力多。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同伴互助的方式開展預習,使學生在互相啟發中降低預習難度,在分工協作中減輕預習壓力,從而提高課前預習的效率,為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在“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預習中,學生既需要掌握Christmas Day, present, turkey, pretty等生詞,又需要抓住first, next, then, finally四個關鍵詞,把握文章敘事結構及順序。同時,還需要了解圣誕節的文化知識。如果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這些內容,則學生必然感到顧此失彼,難以應對。相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開展預習,使學生將預習內容進行分工之后,各自負責自己擅長的領域。然后,再將各自的預習成果進行共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自主學習、交流分享、信息整合等步驟,不僅鍛煉了學習能力,也培養了協作意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互幫互助,克服了預習中的障礙,提高了預習的效率。可見,教師可以通過同伴互助,為學生的預習提供了強大助力。
二、以同伴互助改革新課講授理念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始終是“新課講授”環節的“主角”,學生只能處于旁聽和從屬地位。顯然,這種接受式學習方式并不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那么,面對一些比較深奧和復雜的英語知識,教師如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規律,完成學習呢?構建同伴互助學習模式,使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互相啟發,共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不錯的選擇。
例如,在“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first、next、then、finally四個副詞的含義及用法,并以這四個詞為線索,理清課文的段落結構及敘事順序,是本課知識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充分尊重成員的意愿,發揮成員的特長,通過互相啟發與互相幫助來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從而共同攻克難關,掌握要點。比如,有的小組采用了先分工,再協作的方式,要求每個成員負責一個段落的分析,然后,再將各個段落的內容整合到一起,填充到表格中;有的小組采用全程協作的方式,大家共同繪制時間軸,并按照時間順序,將每個時間段對應的具體事件逐一填寫到時間軸上面;還有的小組采用一人主導、多人協助的方式,由一個同學整理出文章的結構圖,然后,由其他同學根據文章內容,補全結構圖……無論哪種互助方式,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獨立思考與互相啟發,了解了first、next、then、finally的含義及用法,并以此為線索,理順了文章結構。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將新課講授的“舞臺”還給了學生,使得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共同充當學習舞臺的“主角”,實現了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在互助中自主學習。
三、以同伴互助優化隨堂講練成果
隨堂講練,是幫助學生鞏固和檢驗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然而,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通常采取的是“學生練,教師講”的固化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學習能力也沒有得到充分培養。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互相糾錯,改錯,并在糾錯與改錯的基礎上分享答題經驗,總結答題心得。這樣一來,教師能夠使學生在互助中優化隨堂講練的成果,提高隨堂講練的效率,使學生更好地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選擇題:Parents? ? ? ? ? ? ? ?presents? ? ? ? ? ? ? ?their children. A. sell; to B. buy; from C. buy; for顯然,這道題考查的是動詞buy的用法及搭配。在完成這道習題之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檢查、互相糾錯、互相講解。于是,答對的學生為答錯的學生進行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給孩子買禮物”,“為……買禮物”的搭配是“buy sth. for sb.”,所以要選C。此時,答錯的學生恍然大悟,說道:我想起來了,sell跟to搭配,表示“把……賣給……”,buy跟from搭配,表示“從……買”,“buy跟for”搭配,表示“為……買……”,我沒理解題意,還把sell和buy的搭配記混了。顯然,在同伴互助的過程中,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不僅完成了習題的檢查、糾錯與講解,還拓寬了解題的思路,豐富了知識的積累,大大優化了隨堂講練的成果。
四、以同伴互助豐富課堂活動形式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為了響應課標的號召,教師可以將教學融于課堂活動中,并鼓勵學生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參與活動。這樣一來,能夠更好地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互助中實現共同進步。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使學生樂于學英語、善于用英語。
例如,在“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英語知識,鍛煉語言技能,同時,體會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文化,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如下語言情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圣誕節,請大家結合課文內容,以同伴互助的形式,通過兩人的小組對話或多人的群組表演,展現中西方兒童一起歡度圣誕的場景。聽完教師的要求之后,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了自由組隊,形成了互助小組。然后,學生各自發揮所長:擅長寫作的同學主動承擔起撰寫劇本的責任,擅長口語的同學主動承擔起幫助同伴發音和糾音的職責,擅長表演的同學生動地為大家描繪了對話的情境,并承擔起表情、儀態與聲音的指導任務……在學生通過互助、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之后再開始對話或表演,則能夠很快融入語言情境當中,深化對于英語語言的理解與體驗,強化對于英語語言的鞏固與應用,從而實現英語語言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五、以同伴互助拓寬語言實踐渠道
學生要想切實提升英語語言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除了課堂上多積累語言知識、多參與能力訓練之外,還應該利用課余時間,切實參加語言實踐活動,使自身的綜合素養在真實的語言實踐中得到培養與鍛煉。然而,小學生的英語水平與社會經驗有限,缺乏獨立參與語言實踐的能力與機會。那么,教師就可以發揮同伴互助學習模式的優勢,使學生在互助中共同克服語言實踐的困難,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拓寬語言實踐的渠道。
例如,在學完“At Christmas”這一單元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西方國家傳統節日的知識和文化,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實踐任務:通過網絡平臺征集來自西方國家的網友作為調研對象,選取萬圣節、感恩節、復活節等西方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了解該節日的歷史淵源及慶祝儀式,并以“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the west”為題目,寫一篇小文章,展現自己的調研成果。這個任務包括受訪對象的征集、訪問內容的擬定、調研材料的閱讀與分析、調研成果的總結與書寫等多方面的內容。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項實踐任務顯然過于復雜和困難。那么,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來共同完成任務。這樣一來,學生通過互幫互助共同克服語言實踐中的各項困難,切實參與了語言實踐活動,提升了綜合語言素養。
六、以同伴互助創新教學評價形式
與教師的評價相比,同伴之間的評價顯然更全面、更親切、更細致,更容易觸動學生的心弦,引發學生的反思。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組織學生開展同伴互助式評價,鼓勵學生真誠地指出同伴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上的優點與不足,并通過集體討論,共同找出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的方法,以此促進學生的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例如,在完成“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這一模塊的教學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三個方面,對于同伴進行評價。于是,有的學生指出,同伴在小組活動中認真做事,但不善表達的問題,并鼓勵他要充滿自信,大膽抒發見解;有同學指出,同伴預習不全面、不細致、不準確的問題,并主動提出跟他結成“預習互助小組”,幫他一起預習;有同學指出,同伴在集體活動中獨斷專行,不聽取他人意見,不給他人表現機會的問題。經過大家的討論,該同伴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并采納了大家的“等三秒再發言”的建議,利用這三秒鐘,給他人留下表達的機會,也給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間……從學生的互評結果中,我們不難發現,通過同伴互助,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并促進了學生的共同成長。
總之,同伴互助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構建與實施,對于促進教學創新與學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于同伴互助視域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的研究與探索,充分發揮同伴互助的優勢,促進“教”與“學”的和諧共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光群.同伴互助學習策略在六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實證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
[2]周燦.同伴互助學習策略在“三步走”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0(35):16-17.
[3]何嫻.同伴互助學習策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晉寧區某小學四年級學生為例[D].云南師范大學,2020.
[4]陳君.同伴互助提升小學英語誦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