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發展大局,本文圍繞高校《商務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以“三全育人”理念為指導,將理念融入、課堂融合、方法融通,資源融匯這“四融”實踐于課堂教學,在介紹英語語言和商務文化的同時宣揚中國優秀文化,引導學生形成符合中國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課程思政要素要與商務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融合,進一步挖掘商務英語課程的思政內涵,從職業素質、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多方面塑造學生愛國主義的世界觀。
【關鍵詞】三全育人;課程思政;商務英語
【作者簡介】曹惠超(1988.01-),女,漢族,浙江嘉善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跨文化交際。
【基金項目】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項目“《商務英語》課程思政校級示范課程”(項目編號:JGSF2020026)。
一、《商務英語》課程思政融入的特點及優勢
1.跨文化認知的培育:課程內容包含中外風土人情、職場情景禮儀等不同的涉外知識點,這些場景非常貼近實際職場,引導學生掌握工作經驗,傳遞了跨文化重要信息理念。《商務英語》課堂是提升學生國際素養的絕佳載體,教師通過引導分析語言教學素材,結合線上線下平臺設定高效的語言和商務技能訓練任務,極大地拓寬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其次,商務英語教材中的優秀故事人物和教學材料中所蘊含的各種道德規范都能夠持續影響我們學生,語言課堂富有強烈的情感感染力。因此,通過剖析英語語言所傳達的文化,解析東西方文化共性和特性,利用英語弘揚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新時代的理念等手段,本課程能夠直接幫助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對引導其形成正能量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愛國主義精神具有一定推動作用。
2.“三全育人”的提升: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三全育人”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根據國家高職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有效地調動高校各方面的力量,自上而下建構立體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形成堅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效果。在新課程思政要求的背景下,把德育理念更好地融入其日常語言教學之中,通過重設教學目標,重塑教學內容,重構授課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英語教學過程之中,實現全程全方位德育育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以傳播中國文化的方式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思政“四融”的滲透:“互聯網+”移動教育通訊手段的廣泛應用,使廣大高校教師運用各類移動教育終端,多渠道獲取豐富教育資訊,利用微信公眾號等移動App,與課堂教學相連接,真正做到思想融入、行動融合、方式融通、資源融匯這“四融”,線上線下教學結合,提供有趣味性的英語思政內容,開拓學生國際視野。課前布置學生從China daily等國際新聞頻道獲取國家相關新聞資訊,經過分析整合制成演講與其他同學分享,例如如何翻譯“中國夢”(Chinese dream)、“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全面從嚴治黨”(The Party shall exercise strict self-governance in every respect)、“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等關鍵詞均引起同學們熱烈討論,同學們在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翻譯水平,擴大了詞匯量,并且思想上進行了自我教育,提高思政知識碎片化學習效率。
二、《商務英語》課程思政“四融”教學策略實踐
1.中外政治思想融入。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緊抓“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體現外語教學人文特色,充分挖掘新時代思政內涵,收集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德育素材并融入我國社會主義核心思想價值觀和中國優秀學生傳統精神文化品德教育。現行《商務英語》課本多數以西方的商務習慣和文化為框架,在語言上選用地道的英語語句,更貼近西方文化社會的生活習慣,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教材中原有的全球化德育資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意識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要素加入課堂,結合課本教材內容和互聯網資源,充分把握優良的德育教育資源對學生人生價值觀形成的作用。
2.課堂教學行動融合。(1)思政融合課程評價需進行重新設計。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外國語言教育與我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融合,在已有的《商務英語》課程評價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升級“思政融合”評價體系,將具有國內思政教育成效的“德育素質”評估納入最終考核標準中,考核學生是否能夠通過本課程獲得文化差異認同意識,是否具有全球一體化的大國意識、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展示社會主義建設成果的能力等,加快課程思政改革的步伐。課程思政作為獨立評分板塊主要針對學生的daily report或者小組presentation的結果評價,同時有機滲透于課程整體評價之中,將課前任務、課堂活動、課后作業、評價標準均融入思政元素,在任務布置前給出明確的考核標準,設計貼近單元話題的活動內容,鼓勵學生自發主動地融合思政內容于各項任務,將語言、商務能力和個人思政素養綜合融入于考核結果。
(2)思政融合課堂實施進行改革。思政教育融入外語類課堂必須依賴專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提升學生民族認同感。對英語教學課堂而言,授課時要求外語教師們絕不能去盲目崇拜西方現代社會中所宣導的文化理念,絕不能盲目提倡崇洋媚外的思想,而是更應該以面向全球化的教學角度上來去深入理解中西文化的異同,引導培養學生形成世界觀,對中外文化差異作出合理判斷。在教學內容方面,可以選擇近三年出版的更多中國特色內容的英語教材,選取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教學資源,結合新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小組合作、項目實施、團隊展示等方式,加強學生對中國特色教學內容的掌握,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拓展更豐富的思政素材,重點強調課程思政“融鹽入水”的教學理念,增強《商務英語》教學的示范育人作用。
3.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式融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研究注重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相關行業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的綜合分析,在一定很大程度上有效促進了院校課程理論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的有機結合。商務英語意在培養學生開展各項跨境商業社會活動的商務能力,例如職場交流、商務談判、跨境咨詢、學術論壇等常見活動。我們在深度挖掘商務英語課的思政元素的基礎上,要牢牢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將課程思政全面融入知識、技能和情感目標,再通過情景設定、實踐體驗、熱點啟發、作業引導等方式來融入英語課堂,結合時政信息重構教學內容,在英語語言課堂中做到語言與文化并重,將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將中國傳統文化要素融入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中,通過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國內外商務場景的重現等手段,提高學生國際商務素養,培養大國意識,提升文化自信。
4.互聯網教學資源融匯。通過微信公眾號、釘釘、超星學習通、云班課等自媒體推送給學生,與課堂教學相連接,線上線下結合提供有趣味性的英語思政內容,幫助并督促學生及時獲取國家當下的實時新聞和相關信息,關心中國對世界的信息輸出,全方位掌握最新的新聞資訊,從而獲得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通過相應的新聞語句翻譯練習,擴大學生英語新聞時政相關詞匯量,學以致用。“課程思政”與《商務英語》教學的融合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將《商務英語》第二課堂教學進行擴展,課余提高學生碎片化進行英語語言文化灌輸實踐,運用互聯網平臺組織學生對商務英語話題進行討論,同時利用平臺大數據技術整合學生個人學習檔案,掌握更細節化的學生學習情況。互聯網教學App等平臺同時也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陣地,通過相關任務布置實現對學生愛國主義價值觀形成的引導。
三、《商務英語》課程思政融入的案例
以本課程第四單元的主題內容“currencies”為例:
1.課前導入。課前任務完成情況預習檢查,鞏固關于“currency”詞匯的搜集和理解(pension、tuition、tax、allowance、salary、debt等),導入不同類型數字貨幣知識點,介紹數字虛擬貨幣相關內容(Bitcoin)比特幣,(Libra)臉書貨幣,以及(DCEP)央行數字貨幣,課程思政導入著重介紹央行數字貨幣內容。
2.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就文中數字貨幣的內容,進行國內外情況對比,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分享討論結果,介紹最理想的交易支付方式并給出理由(課程思政融入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情況,提升民族自豪感)。
3.相關商務話題討論。引入mobile payment和Internet Plus Strategy的內容,從新型支付方式的話題討論順勢引導學生對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大學生常用信用消費現象表達看法(課程思政導入對信用消費的正確價值觀,形成抵制校園貸的安全意識)。
4.總結和作業。總結復習所學詞匯,完成App課后作業任務(準備一段關于使用支付寶付款的對話上傳),并且小組間互相進行打分。布置拓展任務鼓勵以小組形式針對討論的問題做分析報告(課程思政融入課后作業,通過團隊合作完成拓展任務)。
四、結語
英語語言學習過程無法避免他國文化內容的沖擊和影響,商務英語課程是提高大學生自身思想理論政治素質的重要陣地,對大學生保持正確的政治態度有著極大的影響。如何將英語課程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全方位的有效結合,如何做到既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又能與英語語言文化特色相結合,打造具有英語特色的“課程思政”,值得高校英語教師持續積極地思考和探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深入推進,國家必須為新常態時代的經濟發展需要儲備一批人才,重點教育培養一批復合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課程中的思政內容要與高校商務英語教學內容整體進行有機結合滲透,不斷創新挖掘高校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優秀思政文化內涵,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塑造自身文化的自信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邊宇琪.外語類專業課與“課程思政”的融入[J].文教資料,2018 (18):231-213.
[2]俞靜.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推動“課程思政”教育深入展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9):107-108.
[3]周玉.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