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迪
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隨著人們對于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高度要求,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已經成為了教育教學工作的常態化發展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如何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成為了重點思考問題。通過這一教學活動的落實能夠保證勞動教育理念得到貫徹,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通過對教育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勞動教育的落實作用進行分析研究,從而為這一教學方式奠定良好的理論結合實踐發展基礎,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高效發展。
1.學生認識不足。
在當下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雖然教師能夠明確實踐活動的開展是落實勞動教育的前提保障,從而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這一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是,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對這一學習活動的認識明顯不足,不能夠將高度的積極性投入到實踐活動中,最終造成了勞動教育教學理念不能夠的得到充分落實,嚴重阻礙了教學工作的高效發展。[1]勞動教育已經被教育部重點提出,并且在不同學段都有明確的勞動教育課程課時要求,具體數據如表1。

表1勞動教育課時要求
2.缺乏空間平臺。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雖然能夠重視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理念的貫徹,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對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清晰發現,由于相關實踐活動的開展空間與平臺的缺乏,導致這一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夠得到充分的基礎前提保障,使學生的學習受到局限性影響,最終也不能夠促進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高效性。在進行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學校應該重視為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空間平臺的建立,從而使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能夠以完善的平臺作為教學基礎,才能夠保證最終的勞動教育理念得到落實開展。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能夠明顯發現由于相關平臺的缺乏,學生受到局限性影響,不能夠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身心高度投入,最終造成了活動開展效率低下,不能夠與傳統的教學產生差異性,嚴重阻礙了勞動教育理念的深入發展。
1.落實勞動理念。
在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時常要求教師能夠進行勞動教學理念的落實。但是,由于相關實踐活動的缺失,導致這一理念長期是空談的狀態。通過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充分促進勞動教育理念的落實,保證這一理念能夠以實際的教學行動進行貫徹,最終則能夠充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學生的理論驗證性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將實踐活動進行常態化發展,能夠有效創新教學,改變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最終則能夠保證學生在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高效培養提升,對學生的未來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2]因此,實踐活動的開展有著落實勞動教育理念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教師發展自身的有效平臺,只有將實踐活動的開展與勞動教育的理論進行聯系,才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高效發展。
2.實現教學目標。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最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常常與學生的學習、發展目標緊密聯系。而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理念的落實,能夠有效促使學生達到學習與發展要求,促進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最終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明確實踐活動的目的是實現教學目標,同時能夠在落實勞動教育的前提下實現這一目標。避免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落實勞動教育作為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最終導致學生處于實踐活動中僅僅能夠體現出勞動而缺失了教育核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通過在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不斷對自身進行教學要求的提高,使自身能夠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起到充分的引導作用,最終則能夠保證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升。實現教學目標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性前提,因此教師應該將這一要求融入到實踐活動中,促進理念與教育的雙豐收。
1.重視轉化理念。
在勞動教育的教學理念下,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負責,同時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提升進行負責。這則意味著教師不能夠在落實這一教學理念的過程中過分追求最終的活動結果,而是要重視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能夠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體現出全面提升,才能夠真正落實這一教育理念。[3]在進行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自身傳統教學理念進行摒棄,能夠將勞動教育理念作為教學工作的指導方針,將這一理念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滲透強化,保證理念服務與實踐,實踐得出教育理念。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例如在大掃除這一類活動中,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踐活動氛圍,保證學生的活動參與興致,最終才能夠切實做到勞動教育理念的實際化發展,推動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2.重視活動設計。
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自身實踐活動設計對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能夠在進行實踐活動開展前將勞動教育理念貫徹到設計中,保證活動開展的合理性與高效性。例如可以在班會中融入勞動教育主題,設計相應的話題讓學生討論,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興趣培養激發、知識學習應用、能力促成提升作為核心進行融入,保證設計的科學性。同時,在進行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能夠為自身教學目標的實現進行活動形式的設計,并且能夠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融入學生的學習目標,豐富設計內容,促進活動的高效開展。
3.常態化發展。
勞動教育不能夠長期作為理念進行發展,而是應該將其進行實際落實形式的轉化進行高效開展。[4]這一要求是能夠保證勞動教育理念向實踐活動轉化的重要理論。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將勞動教育進行常態化發展,從而能夠在教學前期對學生進行全面實踐活動的設計,保證學生能夠長期處于良好的實踐活動環境中進行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升,避免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教學前設計不夠充分,導致教學工作回歸傳統化,嚴重阻礙勞動教育的全面性發展。此外,還要讓家長也參與進來,更全面地落實勞動教育,開展“我是家庭小主人”的活動,鼓勵學生回家后主動做家務。
4.銜接社會資源。
在勞動教育理念貫徹的過程中,應該將實踐活動內容與社會資源進行銜接。通過這一形式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能夠豐富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實踐活動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保證人才培養的與時俱進性。例如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一些社會性勞動實踐活動,清掃公園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進行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社會資源的兩面性與豐富性,能夠在設計的過程中合理選擇社會資源,促進實踐活動的高效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性發展。
隨著人們對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教師應該重視實踐活動對勞動教育的落實,促進學生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