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雪娟
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萍鄉 337042
利用現代學徒制培養機械設計專業制造人才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在操作性比較強的紡織機械專業中,利用現代學徒制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為社會發展提供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需要重視現代學徒制在提高人才培養效果中的積極作用,不斷促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完善校企課程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從而提高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的教學水平。
現代學徒制指的是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教學的一種新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技術水平有積極作用,它是從歐洲國家的學徒制發展而來的,與我國高校教育模式相結合形成的新型教學方式。在傳統的高校教學過程中,更加強調的是理論知識的教學,在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情況下學生雖然在學校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是并不能勝任企業的實際工作。因此,導致人才培養效率低下,使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問題。
利用現代學徒制在開展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目標,進行雙導師授課。在現代學徒制應用過程中,學校與企業之間可以進行深度合作與交流,培養出現代復合型人才?,F代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存在較大區別,現代學徒制更加強調因材施教,在培養學生實踐和應用技能的過程中,重視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充分發揮因材施教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人際交往能力。此外,現代學徒制能夠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F代學徒制教學模式采用情景教學模式為主,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會模擬工作環境,使學生在工作環境中感受工作氛圍。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指導。教師處于教學活動中的輔助地位,如此方能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的積極性?,F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生存競爭力?,F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在紡織機械專業應用過程中,能夠讓學生親身感受一線生產的工作狀態,學生可以對企業的制度文化、工作環境和人才聘用等要求有更深入和具體的了解,從而根據行業發展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使學生更適應社會發展,幫助學生提高社會生存競爭能力,有利于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1]。
現階段,在高職院校應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時,還存在一些問題,會對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應用效果產生影響。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很多教學內容不能及時更新。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主要以“2+1”為主,“2+1”指的是在學生入學后進行兩年公共必修課、部分必修課和專業技術基礎課的學習,然后在第3年完成專業知識課程和實踐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會導致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間比較長,而教學實踐的時間相對較短,很容易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脫節,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上手比較慢,不能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第二,教學模式的完善度比較低。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應用過程中,應該以優質企業為核心,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根據具體的教學需求,構建完善的現代化紡織機械課程體系,才能夠充分發揮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積極作用。我國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發展時間比較短,雖然校企聯合模式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是在設置課程體系、教材編寫、對學生的管理和企業合作等方面相關的制度并不夠完善和健全。第三,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應用過程中,企業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再加上相關政策和機制不完善,人才流動量相對較大,企業在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對企業來說會承擔較大風險。因此,企業的參與度一般比較低[2]。
在開展紡織機械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時,學校和企業要共同制訂學徒培養計劃。例如在設定課程體系時,需要以紡織機械專業的行業發展需求劃分選修課、必修課、生產實習考核等教學內容。其中,專業必修課以紡織機械、機械工藝與裝備、基礎實驗等為主。學校需要根據不同的工作任務設置紡織機械實訓的工作場景,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工作場景中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學校與企業可以聯合購置設備完成實操訓練過程。同時要根據職業標準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和改進,使相關理論和實踐能夠充分結合。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應用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市場發展的需求,學校與企業要實施技能培訓工作,確保理論與實踐教學能夠無縫對接,緊貼市場發展需求培養市場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還可以聘請企業高級工程師開展技能講座,及時為學生解決就業疑惑和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企業發展培養出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3]。在紡織機械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從具體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紡織機械設備的實際情況,制訂完善的課程內容。例如,可以從化纖機械設備的維護、后處理機、故障處理等方面出發,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以此為基礎,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在對機械設備故障處理內容進行教學時,可以從紡絲機、后處理機、打包機等常用設備的故障進行整合分析,讓學生掌握機械設備故障處理流程和技術要求。
在紡織機械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應用過程中,需要重視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有效結合。在教學環境中,要完成課堂向實驗室實訓基地進行轉變的目的。在對知識進行講解時,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在完成理論講解之后,教師必須及時進行實踐演示,使知識更加直觀形象,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時,要認識到該模式本身更加重視實踐,是一種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生培養模式。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積極改進,防止教材過于滯后或者定義化,根據學生的實際對理論進行驗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紡織機械設備實踐教學中,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在生產性教學場地開展實踐操作。例如,在開展紡絲組件組裝教學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在實訓基地的專業教室中進行教學,為學生講解設備組裝要點后,再讓學生進行組裝操作。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紡絲組件的組裝要求。
為了充分發揮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在紡織機械專業中的應用效果,需要根據教學學年對課程安排進行科學合理設置。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應用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在學校期間的總學習時間進行科學劃分,要根據每一個學年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要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第一,第一學年課程安排。在這一階段要以學校教學為主,教師主要是向學生傳授紡織機械專業的相關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對基本機械制造原理進行準確掌握。同時要邀請企業人員,利用講座等方式向學生講解一些簡單的紡織機械知識。對一些重難點知識可以由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授課。此外,要輔助實驗教學,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對機械制造的具體過程有所了解。第二,第二學年的教學安排。在第二學年中要適當加大企業的教學比重,在制作教學內容時,需要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保證教學內容的精細化和與企業發展實際的適應性。同時學校對理論知識要進行深度研究,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理論掌握情況。第三,第三學年的教學安排。第三學年主要是頂崗學習,要讓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在具體的工作中全面掌握紡織機械的運行流程,掌握紡織機械在運行過程中的具體參數和在紡織廠車間運行過程中紡織機械的安全注意事項等。利用有效的頂崗實習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4]。
總之,在紡織機械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根據高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課程安排方案進行合理改進,同時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完善校企課程體系,重視企業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中的積極作用,促使學校理論教學與實踐培訓能夠有效銜接,從而培養出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的優秀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