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士鋒 梁 勇 王 進
(安徽省皖南康復醫院,蕪湖市第五人民醫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臨床表現為喘息、氣促、胸悶、咳嗽,并伴有可逆的呼氣、氣流受限。哮喘急性發作時氣道反應性增高,嚴重者可引起肺水腫等并發癥而危及生命[1]。西醫臨床多采用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但不能完全預防哮喘復發,隨著哮喘發作次數的增加和發作癥狀的加重,可引起氣道重塑,肺功能下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炎癥因子在氣道重塑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中醫學認為哮喘是在外感邪氣、飲食不節、病后體虛等因素的刺激下引動伏痰,導致痰壅阻肺,肺之布散津液功能失司,導致哮喘發作。伏風、暗瘀、宿痰是哮喘發病的根本,治則以活血搜風、宣肺平喘為法[3]。針刺法可通氣平喘,有助于改善哮喘癥狀[4]。本研究分析了搜風愈喘方聯合針刺對哮喘患者的療效及免疫球蛋白E(IgE)、VEGF、白細胞介素-4(IL-4)的變化。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考《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5]中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辨證為熱性哮證。納入標準:符合中醫、西醫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為熱性哮證;疾病處于哮喘急性發作期;年齡30~69歲;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呼吸衰竭、支氣管擴張等可造成氣喘或呼吸困難的其他疾病者;惡性腫瘤、肝腎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者;伴有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自體免疫性疾病者;過敏體質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9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齡30~69歲,平均(51.85±10.09)歲;病程 1~12年;平均(4.96±1.18)年。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30~69歲,平均(52.01±10.11)歲;病程 1~12年;平均(5.01±1.22)年。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訂的《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對癥治療基礎上給予針刺治療,常規對癥治療包括抗生素抗感染、補液、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等解痙平喘、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等[5]。針刺法取穴孔最、魚際、大椎、定喘、肺俞,均為雙側穴位。直刺0.5寸,針刺得氣后行瀉法,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每10 min行針1次,留針30 min。華佗不銹鋼毫針,0.25 mm×40 mm,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搜風愈喘方治療:蟬蛻10 g,橘絡10 g,萊菔子10 g,礞石10 g,杏仁10g g,莪術10 g,紅花10 g,地龍 10 g,僵蠶10 g,黨參10 g,炙麻黃10 g,山楂10 g,神曲10 g,炙枇杷葉10 g(包煎),甘草6 g。上藥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均連續治療7 d。
1.4 觀察指標 1)實驗室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7 d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轉速3 500 r/min、離心半徑10 cm、離心時間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IL-4、白細胞介素-5(IL-5)、白細胞介素-17(IL-17)、IgE、VEGF水平,檢測儀器:深圳雷杜生命科學有限公司RT-6000型酶標儀。試劑盒生產廠家: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2)哮喘控制測試(ACT)評分[8]:總分為25分,分值越高表明控制越好。喘息評分、哮鳴音評分標準[6]:分為無、輕、中、重,分別計為0分、1分、2分、3分。
1.5 療效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進行評價。臨床控制:經治療,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醫相關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經治療,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改善顯著,中醫相關證候積分減少≥70%,<95%。有效:經治療,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改善,中醫相關證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炎癥因子、IgE、VEGF水平等計量指標采用()描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醫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中醫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IL-4、IL-5、IL-17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IgE、VEGF水平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后IgE、VEGF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IgE、VEGF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ACT評分比較 見表4。兩組治療后ACT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時 間IL-4(ng/mL)IL-5(ng/mL)IL-17(pg/mL)觀察組(n=45)對照組(n=45)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86.02±11.48 70.82±9.26*△85.26±12.11 79.33±11.47*130.11±25.85 74.21±14.63*△128.22±26.96 87.63±20.12*54.81±5.12 41.11±3.87*△54.26±5.33 47.02±4.10*
表3 兩組治療前后IgE、VEGF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IgE、VEGF水平比較(±s)
組 別 時 間IgE(×103U/L)VEGF(pg/mL)觀察組(n=45)對照組(n=45)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91.88±80.33 251.36±58.56*△289.63±78.29 278.02±65.66*330.22±43.85 194.22±24.85*△328.23±45.21 258.12±28.66*
2.5 兩組治療前后喘息評分、哮鳴音評分比較 見表4。治療后兩組患者喘息、哮鳴音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喘息評分、哮鳴音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喘息評分、哮鳴音評分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n=45)對照組(n=4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喘息評分2.32±0.34 1.23±0.17*△2.36±0.27 1.76±0.21*哮鳴音評分2.27±0.23 1.17±0.21*△2.23±0.28 1.62±0.22*ACT評分9.47±2.52 22.10±3.15*△9.56±2.11 20.09±3.08*
哮喘急性發作時應及時解除支氣管痙攣狀態,恢復肺通換氣功能。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可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抑制炎癥介質釋放,支氣管擴張劑可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降低氣道阻力,是目前臨床治療哮喘的常用藥物,但仍有部分患者癥狀改善不理想[9]。隨著病程進展可引起氣道重塑,患者的肺功能逐步下降[10]。
中醫學認為,哮喘屬于“哮證”“喘證”之范疇,多為本虛標實之證,風邪犯肺未治或治療失當,使肺脾兩傷。氣虛導致血滯,遂成暗瘀、宿痰內伏、肺氣失宣,在外感邪氣、飲食不節等刺激下發作[11]。針刺治療取穴孔最為手太陰肺經穴,可清熱止血、潤肺理氣;魚際可清肺瀉火、清穴肺氣;大椎配定喘、肺俞善治哮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哮喘發作[12-13]。
本研究自擬的搜風愈喘方中以蟬蛻、僵蠶、地龍共為君藥,蟬蛻疏散風熱、息風止痙;僵蠶祛風解痙、化痰散結;地龍清熱息風、通絡平喘。三藥合用,止痙平喘之效大增。橘絡、萊菔子、麻黃、炙枇杷葉共為臣藥,橘絡化痰止咳、宣通經絡;萊菔子降氣化痰、消食除脹;麻黃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炙枇杷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佐以紅花、莪術活血通經、祛瘀止痛;黨參補脾肺氣、生津補血。杏仁潤肺止咳、祛痰平喘;礞石化痰利水、下氣墜痰;山楂、神曲健脾消食、利水化痰。甘草為使藥,調和全方。諸藥合用,共奏活血搜風、宣肺平喘之功效[14-15]。
本研究中采用搜風愈喘方輔助治療者總有效率高于采用常規對癥治療聯合針刺治療者,治療后ACT評分高于采用常規對癥治療聯合針刺治療者,喘息評分、哮鳴音評分低于采用常規對癥治療聯合針刺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搜風愈喘方聯合針刺可抑制哮喘發作。這是由于搜風愈喘方中僵蠶、蟬蛻可抗驚厥、抑菌;地龍黃嘌呤可舒張支氣管、增強免疫、抗菌。橘絡可擴張支氣管、祛痰;紅花醇具有抗炎、促進淋巴細胞轉化、調節免疫等作用。黨參可促進淋巴細胞分裂,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興奮呼吸中樞;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可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苦杏仁苷水解產生的氫氰酸可促進纖毛運動,增強支氣管黏膜對異物的清除力[16-17]。
哮喘患者往往存在T淋巴細胞功能紊亂、炎性因子表達增加等免疫學特征,患者氣道黏膜發生炎癥因子浸潤,誘發或加重氣道炎癥、氣道高反應性[18]。IL-4、IL-5、IL-17均是炎癥反應的重要介質,可趨化炎癥細胞向炎癥部位聚集,加重哮喘病情[19]。此外,哮喘的發生還與IgE有關,致敏因子作用于T細胞,引起Th1/Th2比例失衡,IgE呈高水平狀態[20]。VEGF可通過刺激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形成大量新生血管,并增強血管通透性,參與氣道重塑過程[21]。本研究中采用搜風愈喘方輔助治療者治療后 IL-4、IL-5、IL-17、IgE、VEGF水平低于采用常規對癥治療聯合針刺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搜風愈喘方聯合針刺可抑制哮喘患者炎癥因子的釋放,降低IgE、VEGF的表達水平。
綜上所述,搜風愈喘方聯合針刺可抑制哮喘患者炎癥因子的釋放,降低IgE、VEGF的表達水平,有效控制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