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要:目的:探討核素骨顯像聯合腫瘤標記物檢測對乳腺癌骨轉移的診斷價值。方法:篩選2018.07-2021.06本院收治80例乳腺癌骨轉移患者,并同期選擇80例健康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均進行核素骨顯像聯合腫瘤標記物檢測,分析檢測結果并考察診斷價值。結果:研究組CA125、CA15-3、CEA水平均顯著高于對比組(P<0.05)。骨轉移灶數>2個的乳腺癌骨轉移患者,CA125、CA15-3、CEA水平均顯著高于骨轉移灶數≤2個的乳腺癌骨轉移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轉移分級越高,CA125、CA15-3、CEA水平上升越明顯,且分級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核素骨顯像聯合腫瘤標記物檢測可為乳腺癌骨轉移診斷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乳腺癌;骨轉移;核素骨顯像;腫瘤標記;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中具有較高發病率,數據調查顯示,2020年乳腺癌新增人數已經超過220萬,成為第一大癌癥,且一直處于不斷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女性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1]。當乳腺癌進展至中晚期,極易出現遠處散播與轉移,以骨轉移最為常見,一旦發生,可大大增加治療難度,對患者生存狀況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早期診斷、治療意義重大[2]。本次研究篩選2018.07-2021.06本院收治80例乳腺癌骨轉移患者,并同期選擇80例健康女性,均進行核素骨顯像聯合腫瘤標記物檢測,分析檢測結果并考察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篩選2018.07-2021.06本院收治80例乳腺癌骨轉移患者作為研究組:年齡最低30歲、最高65歲,均值(47.78±8.51)歲;同期選擇80例健康女性作為對比組:年齡最低29歲、最高65歲,均值(47.53±8.4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核素骨顯像:給予患者顯影劑靜脈注射,叮囑多喝水、多排尿,排空膀胱,指導摘除患者攜帶金屬飾物,2~3h左右開始顯像檢查,協助患者取仰臥體位,使用雙探頭進行從頭到足的全身平面連續骨掃描,若發現可疑病變,實施局部顯像或局部斷層融合顯像。
腫瘤標記物檢測: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離心后取上層血清,使用電化學發光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及配套試劑盒檢測 CA125、CA15-3、CEA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分析骨轉移灶與腫瘤標記物水平關系、骨轉移分級與腫瘤標記物水平關系,骨轉移灶、骨轉移分級主要依據核素骨顯像結果進行判斷。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24.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比較
研究組CA125、CA15-3、CEA水平均顯著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1。
2.2 骨轉移灶與腫瘤標記物水平關系分析
骨轉移灶數>2個的乳腺癌骨轉移患者,CA125、CA15-3、CEA水平均顯著高于骨轉移灶數≤2個的乳腺癌骨轉移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骨轉移分級與腫瘤標記物水平關系分析
骨轉移分級越高,CA125、CA15-3、CEA水平上升越明顯,且分級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現階段,臨床用于檢查診斷乳腺癌骨轉移的方法較多,如X線、CT以及磁共振等,雖然也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對于早期骨轉移特異性不佳,且診斷時間較長,極易導致延誤最佳治療時機[3]。伴隨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核素顯像技術在腫瘤疾病中得到廣泛應用,且可以實現早期發現與診斷效果。同時,腫瘤標記物為腫瘤細胞產生、釋放的物質,依據其特性也可為腫瘤疾病的識別、判斷提供參考。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骨轉移患者腫瘤標記物水平顯著高于正常人群,且骨轉移灶數越多、骨轉移分級越高,腫瘤標記物水平表達也會隨之增高。提示核素骨顯像聯合腫瘤標記物檢測診斷乳腺癌骨轉移的價值卓著,分析原因為聯合應用核素骨顯像、腫瘤標記物檢測,能夠提高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從而為疾病診斷、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
綜上,核素骨顯像聯合腫瘤標記物檢測在乳腺癌骨轉移患者中具有較高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唐森林,李倩,饒洪英,等.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聯合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在乳腺癌骨轉移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1,13(01):65-68.
[2]許阿磊,徐慧琴,汪會,等.精準定量SPECT/CT在乳腺癌骨轉移診斷和療效評價中的應用[J].腫瘤影像學,2020,29(02):169-174.
[3]李建靈.WB-DWI聯合WBS對乳腺癌骨轉移患者診斷效能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9,42(0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