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巖 周圓圓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宮頸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間收治的早期宮頸惡性腫瘤患者60例,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研究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切除淋巴結數、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包括尿潴留、淋巴囊腫、血管損傷等情況;結果:對比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并且切除淋巴結個數多于對照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3.3%,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0%,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腹腔鏡下宮頸惡性腫瘤根治術,患者創傷小且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宮頸惡性腫瘤;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宮頸惡性腫瘤即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宮頸癌有年輕化趨勢,這多由于HPV感染和患者日常生活作息不良導致,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2]。早期多采用以手術和放療為主、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但手術并發癥較多且風險較大,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腹腔鏡手術逐漸在宮頸癌治療中運用并取得顯著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宮頸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間收治的早期宮頸惡性腫瘤患者60例,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患者年齡均在40~70歲,平均為(42.9±3.0);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開腹手術將盆腔淋巴結和子宮切除;研究組實施腹腔鏡手術:術前做好準備工作包括消毒、鋪巾、蓋單等;手術過程實施全麻,并協助患者保持正確臥位,取患者膀胱截石位,放置導尿管;選下腹部進行常規穿刺二氧化碳建立氣腹,用10mm套管針放置腹腔鏡,分別在左、右下腹作10mm,5mm穿刺套管,接著探查盆腹腔,了解子宮大小、位置、與周圍臟器關系,探查時注意小心仔細。通過探查符合手術實施標準后,切斷子宮動脈需沿著膀胱上動脈逆向尋找,最好在離子宮旁1cm部位用分離鉗輕輕地進行分離;切斷子宮動脈自髂內動脈分叉處后繼續切除骶主韌帶,隨后清除髂外動脈前及其周圍的淋巴脂肪組織,對閉孔以及閉孔深淋巴結、腹股溝深、髂外等進行清掃并將其取出,最后檢查無出血后放置引流管[3-4]。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切除淋巴結數、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包括尿潴留、淋巴囊腫、血管損傷等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院通過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相對數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情況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并且切除淋巴結個數多于對照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切除淋巴結數(個)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d) 住院時間(d)
研究組 30 159±15 298±47 22±3 1.8±0.5 7.5±1.7
對照組 30 245±18 349±39 16±5 4.1±0.9 14.2±1.5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并發癥情況對比
對比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3.3%,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0%,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比較
組別 n 尿潴留 單純淋巴囊腫 血管損傷 膀胱撕裂傷 切口感染 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 30 1 1 0 2 0 4(13.3%)
對照組 30 4 2 1 1 1 9(30.0%)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宮頸惡性腫瘤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目前往往根據患者臨床分期及個人病情情況進行以手術治療為主,聯合放化療的綜合治療方案[5]。由于傳統的開腹手術帶來的創傷更大,術后恢復的時間較長并且術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手術的風險也大大增加。因此,采用更有效的手術方式對于宮頸癌患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腹腔鏡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因其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且并發癥發生率低而受到醫生與患者的普遍認可。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并且切除淋巴結個數多于對照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對比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3.3%,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0%,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宮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不良情況的發生也降低,患者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腹腔鏡手術治療宮頸惡性腫瘤,患者治療效果好以及恢復相對較快,安全方面更具有優勢,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 劉月英.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中保留與切除雙側輸卵管對患者術后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9, 25(5):2.
[2] 趙紅梅. 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進展[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9, 25(17):2.
[3] 李玉華. 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以及安全性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 7(32):1.
[4] 尹文琴. 腹腔鏡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及對盆底、性功能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學, 2019, 31(7):3.
作者簡介:耿巖(1993-12-),男,漢族,本科,河南民權人,初職,研究方向:婦科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