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美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僅需要自己的堅持,還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堅持,這也是我們需要家校協同培養學習習慣的主要原因,當然家校協同的方式也是我們取得研究結果成功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家校協同 小學生 學習習慣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58
近幾年隨著家校共育的理論和實踐在我國不斷發展,家校協同教育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實踐教學,然而家校協同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方面的研究并不具體,沒有一個直觀的指導策略,特別是小城市以及留守兒童居多的城鎮小學,許多家庭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家長缺乏系統的教育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往往進入教育子女的情感誤區,態度誤區或方法誤區,只看重成績卻忽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所以我們做了家校協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課題,旨在搭建家長、學校與學生共同實踐的橋梁,切實推進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形成適應縣鎮小學并且可向其他區域推廣的模式和藍本。
一、透過表象,觀其本質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本質?!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葉圣陶老先生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卑徒鹫f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彼耘囵B習慣就是教育的重要目標。
其次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如何在相對狹小的空間里保證學生安全有序地活動,如何在不大的教室里保證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小學階段學習生活,這么多年來,教師們的經驗就是培養好習慣。
再次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培養好習慣是培養“根系”的教育,是發展人的潛能的教育。從兒童教育來說,幼兒園、小學是一個人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現代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影響一個人成才的因素中,非智力因素約占75%,智力因素約占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的最主要方面。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學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基礎。好習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二、找準根源,對癥下藥
在前期的調查研究中,我們也發現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已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大家也慢慢認同培養學習習慣比成績更重要,學習習慣的好壞會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是事實上還是有一半多的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也做了調查研究,大家將沒有形成良好習慣的原因歸結于沒有堅持,筆者又進行了論證,對于小學生來說,堅持不僅僅需要孩子自己的堅持,還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堅持,這也是我們需要家校協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主要原因,當然家校協同的方式也是我們取得研究結果的重要保障。
有些家長覺得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只要平時多提醒就可以了。但習慣不是靠提醒就可以的,而且提醒很有可能造成孩子覺得學習很困難,家長卻不理解的緊張局面,起了反作用。孩子成長確實需要“放手”,“放手”也是“由扶到放”的過程,而不是直接撒手不管。小學生自控力差,這是他們的特點,只要求他們自己去堅持培養習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做陪同者。面對誘惑大人也不能保證就能無動于衷,更不要說孩子。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精力全放在孩子的自律上,小學生的“自律”也是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我們要給孩子一個適合他們的環境,等待他們慢慢去改變。
三、規劃具體,重視細節
家校合作的落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大部分人甚至教師也不知道如何具體執行,因為習慣不是一天就形成的,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怎么做計劃實現什么目標我們都要提前做好明確具體的分工,考慮全面,把習慣培養的過程變得可觀察、可操作、可研究,所以這里的“具體”要具體到每一天,具體到每一個學習情境,還要具體到教師、學生、家長都要做什么,怎么做,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我們應該有怎樣相應的策略,總之越具體,落實的可能性才越大。
1.學校要將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納入校本課程
學??梢园茨昙壏纸M,由每組的負責人去討論方案的細節。包括安排教師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針對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不足,確定各個年級學生最迫切需要培養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打造成精品教學設計,并在課上為同學們講解。這是我們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一步,我們不能只是告訴學生接下來要培養哪個習慣,那樣只是在布置任務,教學效果不佳。要讓學生在有組織的校本課程學習過程中耳濡目染,在課程上切身去體驗,去感受,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逐步養成好習慣。
2.學生在課上學會如何去培養習慣
通過上課,學生才能切身體驗到培養習慣的重要性,學生是因為習慣的重要性而不是因為“任務”去做,就會動力十足,并且在課上的體驗和感悟切實保證了學生知道應該怎么去做,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可以具體到每一個學習情境。
3.為家長做培訓
家校合作成功的契合點在于家長知道如何配合學校,所以學校不光要教會學生怎么做,還要通過家長會或者制作相應視頻的形式對家長進行培訓,我們選擇的方法是制作和習慣課相對應的小視頻,通過視頻讓家長認識到培養習慣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如何督促孩子去培養和堅持。
四、聚焦反饋,狠抓落實
學生方面,針對每節課我們都會有相應的行動卡,提醒和督促學生去堅持培養習慣。學生要每天堅持填寫行動卡,反思自己在培養習慣過程中的不足,也可以直觀看到自己的進步,既是對自己的監督也是對自己的鼓勵,還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培養習慣帶給自己的成功和喜悅。
家長方面,通過觀看視頻去跟學校做好配合,堅持督促孩子,并對孩子的表現給予鼓勵,同時將孩子的表現及時反饋給教師,還可以對習慣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想法和改進的建議等。家長真正參與進來,和孩子一起經歷每一個習慣培養的過程,也能夠分享其中的成果和喜悅。
教師方面,教師對學生的自我評價要及時反饋,給予鼓勵或者獎勵,另外還要對家長的反饋有及時的跟進,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讓家校合作處于一個積極、良性的循環中,過于單一、重復就會讓培養計劃流于形式。
家校協同要想真正落實,就需要有及時和有效的反饋,這樣才能保證家校協同的目標可以在一個健康、有效的環境中得到實現。要提前設計好明確、直觀并且有指導性的反饋卡,分別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的反饋和家長的反饋。家長和教師的反饋對學生是一個鼓勵,對彼此也是一個鼓勵,而學生自己的反饋,對于家長和教師來說也是一種鼓勵,可以說反饋是堅持和落實培養計劃的一個重要法寶,大家都能看到學生在培養過程中的進步,才會更愿意也更有信心堅持下去。
五、組織整理,不斷充電
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是積累材料,要求課題研究者做工作的有心人,記錄下研究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并在積累材料的同時加入自己的思考,并總結出研究中較為實用的方法,提煉出值得推廣的策略,這樣的資料才具有真正的參考價值,我們的研究也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此外,還要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重新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拓寬其知識面,為實踐研究提供知識層面的支持。還要創新工作方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會,從班級內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不斷整理,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時刻精準把握家校合作的契合點。
六、關注孩子,靜待花開
我們都知道,習慣不是一天就形成的,習慣的形成因人而異。在習慣培養的過程當中,小學生會出現遺忘、忽視甚至倒退的現象,這都是很正常的,培養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件有時間期限的任務。我們要去關注孩子的感受,要督促而不是“替代”,我們要給孩子自我監督和自我調整的機會和時間,靜靜等待花朵的開放。
參考文獻:
[1] 邊玉芳《讀懂孩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2] 韓蘭蘭《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伙伴——淺談家校合作》2009年第2期。
(本文為德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家校協同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20DZYB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