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雙 王盼 朱倩 黃黎容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進一步密切了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英語教學中變得舉足輕重。本文淺析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指出目前高職英語的發展現狀,試圖提出針對性措施,旨在培養擁有國際視野的英語高技能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has further intensified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route. Englis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mand for English compoun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points o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and attempts to propose targeted measures aimed at cultivating highly skilled English compound talents with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作者簡介】吳雙(1983-),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動物傳染病的防控和教學;王盼(1990-),女,漢族,江蘇江都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朱倩(1984-),女,漢族,江蘇泰州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黃黎容(1985-),女,漢族,江蘇泰州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成人高等教育。
【基金項目】江蘇省2019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9SJA1980),江蘇高校“青藍工程”項目[蘇教師函(2020)10號]。
引言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支持下,發展我國東南沿海及中西部的經濟建設,吸引更多的國外企業投資對于擁有英語技能且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大為增加。
一、英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而大學英語課程不僅充當語言橋梁還充當著文化橋梁的作用。英語所具備的文化包容性使其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幫助其探索語言背后文化所帶來的生活習慣、思想文明、思維方式,以正確的價值觀辨別中西方文化差異,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在未來的職場上能夠具備國際化視野,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中國和周邊沿線國家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涉及諸多領域的福祉。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可以抓住此次機遇在教育方面實現國際化接軌,增加與周邊國家的學術交流合作項目,如開設境外辦學、境外培訓、境外留學生等項目。讓學生在學校學好專業的同時通過國際化交流互動提升綜合能力,成為新時代復合型人才,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優勢,幫助國內企業文化“走出去”,推動我國對外經貿合作。
二、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目前,職業性和專業性不強的欠缺仍然是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的問題,在英語課堂中基礎英語的教學依舊是主要教學模式,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體現職業教育英語的特點,難以幫助學生在未來國際化舞臺上利用語言優勢發揮專業特長,因此傳統英語教學模式需要順應時代尋求改變。
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也在尋求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但是由于應試考試的評級機制導致教師在英語課堂上一如既往地注重英語詞匯的積累語法的掌握。教學模式也是基本局限于課堂傳統形式的講授,學生被動式地接受,這種傳統方式的授課形式不利于學生英語口語的實際應用,難以將英語與自己的專業聯系在一起,難以滿足“一帶一路”對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英語教學的師資隊伍雖然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有著較強的文學功底和教學經驗,但是長時間地脫離英語真實場景的應用,英語實務和實戰經驗成為很多教師的短板,英語口語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所以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師資力量在這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
三、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1.完善科學課程體系設置,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方面,根據“一帶一路”的市場需求既注重英語知識的提高,又要注重英語在職場上的靈活運用。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階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為低年級學生開展基礎英語教學課程,夯實學生英語語法詞匯知識點;根據專業差異為高年級學生補充相關行業英語知識,設置與英語國家文化、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等與行業英語有關的選修課程,以實現英語語言與專業知識的高效整合;開展與職業情景相似的模擬英語課堂教學。倡導現代學徒制教育即把真實的工作內容和場景引入課堂,實現“學生到學徒到員工”的人才培養模式,做到校企結合。同時,多讓學生真正地“走出去”,與“一帶一路”東南沿線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
2.改變傳統英語教學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手段。時代更迭,教學理念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將人才的實用性和前瞻性有機結合起來。以各類英語大賽為契機進行英語課堂滲透與課后延伸,譬如突出“職場實用口語”特色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英語口語賽項,該競賽項目圍繞職業院校學生未來崗位的英語口頭交際內容和技能。同時,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手段要豐富,為學生提供課后選修課程、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戲劇表演、英語歌曲比賽等課外活動。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達到創新教師教學手段,提升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目的,提升其英語應用交際水平。
3.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教學業務能力。為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技能型人才,高校英語教師師資水平也需要與之相匹配。英語教師應當多與專業課教師交流學習,找到行業與英語的結合點,將學生的專業和英語融合教學。同時,也可以選派教師對相關企業和實訓基地參與體驗學習,身體力行地感受實踐教學的需求,轉變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提高英語教學業務能力。此外,高校應當為教師提供境外研修培訓機會,增加教師在教育層面的國際化交流,從國外引進有執業教學資質的外教,同時推進高校合作機制,提升高職院校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
結語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擁有了更加寬闊的教學發展平臺,同時也面臨著更為緊迫的時代挑戰。高校應當順應時代發展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融入行業英語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為國家輸送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宋艷.“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23):28-29.
[2]章超.“一帶一路”戰略下面向東南亞的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廣東高職院校涉農專業為例[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65-70.
[3]李曉燕.高職復合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與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2):39-40,44.
[4]彭枚芳.“一帶一路”戰略下珠三角高職院校商務英語人才的國際化培養路徑研究[J].外語教育研究,2016(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