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關系到一個民族未來的長遠發展,近年來,針對我國教育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國家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其中向新課標方向改革是主要的方向之一,本文就基于新課標的教育要求,探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旨在為行業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經驗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教育改革
【作者簡介】王國定(1968.10-),男,江蘇鹽城阜寧人,江蘇省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中學英語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引言
我國新課標的教育改革任務是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基礎上,將單一的記憶式教學逐步轉化為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激發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從長遠角度提升其學習動力和學習技巧,以培養學生獨立應對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成長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聚焦核心素養的現代教育是新課標教育改革的焦點問題。
一、 新課標任務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的趨勢探討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新課標教學改革,各學科在改革中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改革任務,在英語教學方面,開始呈現出由主科向選修學科邊緣化的趨勢發展的態勢。在國家提出文化戰略之后,從外引入外文學習開始轉變為向外推廣中文教學,這關系到國家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問題。再有,從相關教育部門負責人統計的數據來看,中國人在學習英語后,超過95%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會用到英語,超過98%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會用到基礎英語詞匯以外的英語,所以英語教學實際的意義遠不如語數和其他文理學科,其地位逐漸下降在當下已有表現,在未來可能呈現出加速的趨勢。在新課標教學任務方面,英語教學開始從背誦記憶教學向功能方法教學方向轉變,即教育中不再單以詞匯學習和語法背誦為主,而是重點教授學生一種語言學習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對于學生學習英語適用,對于學習多種外語都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在英語教學中,了解語言背后之外的文化,拓寬學生視野,也成為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二、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和不足之處分析
在我國推出新課標教育后,在實際的教育中,其教育改革的進度十分緩慢,結合其表現分析其內在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教師教學模式固化,對新課標教學任務理解不足。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語數外被并排為三門主課,是教學中的中堅任務,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具有較高的話語權和發言權。在新課標的理念下,英語教學的地位開始被削弱,這讓絕大多數英語教師難以接受。從教師職業生涯角度來說,這種改革讓不少英語教師開始擔心自己的飯碗問題,從而難以得到大多數英語教師的支持。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呈現出較強的抵觸心理,對執行新課標教學任務并不積極,多以傳統英語記憶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方式授課,這是導致英語新課標推行進度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2.應試教育體制根深蒂固,推行新課標下的閱讀教學新模式風險太大。從教學考核評價體制來看,應試教育的根本模式沒有改變,在既有的成熟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如果額外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其風險難以有效管控,比如推行新課標理念下新的閱讀教學模式,最終導致學生應試考核分數降低,最終誰來承擔其中的責任?而一線英語教師必然首當其沖,所以在未推出強制性教學模式改革的環境下,大多數教師保持隔岸觀火的態度進行風險管控這是人之常情。還有很多學校將教師和所教班級學生的平均成績掛鉤,這更會限制教師嘗試新課標教學的步伐。
3.學生方面的時間不足,興趣下降。當下我國的教學中,學生任務繁重是眾所周知的,學生精力完全不足,對推行新課標教學的配合積極性不高,在初期的新課標教學嘗試階段,必然意味著學習任務量的顯著增加,這會進一步加劇學生的抵觸心理。在閱讀理解教學中,面對大量繁瑣的閱讀資料,學生會產生一種挫敗感和無力感,這會嚴重干擾學生持續閱讀的積極性,影響新課標閱讀教學的有效推行。
三、新課標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1.加強基礎詞匯學習,拓展詞匯量。雖然新課標下的閱讀理解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記憶教學方面,但是基礎詞匯的學習記憶還是很有必要,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具備較為堅實的基礎詞匯儲備,才能展開所謂的新課標閱讀理解教學。
在基于閱讀理解的詞匯教學方面,要善于結合語境學習記憶詞匯,在閱讀過程中,如果頻繁遇到一個陌生詞匯,則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句子加以重點閱讀理解記憶,該種記憶模式可同時實現含義的理解記憶和用法的理解記憶,相比傳統的詞匯學習到語法學習再到實戰學習而言,可謂是一步到位的記憶手段,比如在句子“The use of light and dark symbolizes good and evil. ”的學習中,對于初次接觸到“evil”的學生,在了解了句子的大致含義后,可類推出“evil”的含義為“惡、邪惡”,在用法上,也大致明白,該詞和“good”的詞性相同,用法上幾乎如出一轍。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使用專門的讀書筆記本,將這些頻繁出現的陌生詞匯進行整句摘錄,在空閑時隨手翻閱,這樣都能大大提升學生對新詞匯的記憶效果。
2.探求多種閱讀模式,提升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高中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各學科都應該重點把控的教學任務,在高中英語教學方面,也應當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模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其中有以下兩種教學閱讀模式值得探討。
第一就是競賽式閱讀教學模式,該模式通過激發學生之間的競爭心理,從而提升學生強化閱讀的意識,激發自身閱讀理解潛力的培養。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可根據教學任務進行專項的設計和安排,比如在課外范文、實時經典的涉獵閱讀中,考慮到這類文章多以記錄形式為主,在閱讀中先確定其目標是“知其意”即可,因此展開的競賽式閱讀教學是,能最快了解文章含義者為勝出,那么在評測中,教師可基于文章含義出題,讓學生通過泛讀快讀的方式閱讀,最后快速得到答案。為了提升學生的積極參與度,加強學生之間的學習幫助,可采用分組計分的方式讓學生一同努力理解文章含義。如果是像課文一樣具備高度閱讀價值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多讀熟讀的方式反復閱讀理解,在競賽上,可借鑒“瘋狂英語”的閱讀模式,能以最清楚的咬字快速閱讀完文章的學生為優勝,這樣讓閱讀理解時刻保持競爭性,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閱讀興趣。
第二種能有效激發學生持續閱讀,培養閱讀興趣的有效方式就是目標獎勵的閱讀導向模式,該模式的理念是,為學生設置一定的閱讀階段目標獎勵,從而讓學生在目標導向的驅動下更有興趣地展開閱讀。在實際操作中,可先設置閱讀任務目標,比如有條件的班級,可在班級放置英語類閱讀欄,設置獎勵為:完成一本英語閱讀書籍的學生,可減免一次英語作業,這樣也能較好地協調學生閱讀時間和作業時間沖突的問題,當然也可設置其他物質類或者精神類的獎勵,總之獎勵要有一定的分量,要讓學生保持較高的閱讀理解興趣,這樣才能推動學生保持持續學習的狀態。
3.文化導向,提升學生的猜詞能力。前面提到,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更注重語言學習的可遷移性,即學生要掌握語言學習的通用方法,掌握一種技巧和手段,在應對多種語言學習時,都能保持較好的發揮空間。由此提出了一種具有高度普適性的文化導向的語言學習方法,該方法的優勢在于,其學習方法較好地符合了人類嬰幼兒學習語言的模式方法,采用猜詞到證實的學習模式大大提升了學生獲取外文信息的能力。
文化導向的猜詞能力培養的方法是,在日常的閱讀理解教學中,要提升格局,將目光放在文章背后的文化環境中,它可能是直接涉及文化的知識點,比如外國文化節日,外國人生活節奏的問題,也可能是句子中蘊含的某種表達方式,比如在表達香蕉的顏色時,會使用“color of banana”而不是“banana's color”這些表達習慣的不同,其實也就說明雙方文化在看問題時,關注點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其背后也是一種文化習慣。所以在新課標理念下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文章文化背景展開講解和拓展,號召學生多閱讀相關的新聞、歷史文化題材,在閱讀的同時拓寬學生的文化知識面,讓學生在固定的文化背景下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在基于文化學習的猜詞能力培養中,要善于結合上下文進行猜詞訓練,要善于站在英美人的思維角度進行思考,這樣猜詞難度會大大降低,猜詞準確率也會明顯提升。比如如下文章“Christianity is a monotheistic religion based on 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Jesus of Nazareth.Adherent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are known as Christians. Christianity teaches Jesus is the Son of God, God having become human and the savior of humanity. ”。其中初次接觸到該文章的學生難以理解“Christianity”的含義,不過在接下來的閱讀中發現,“Christianity”的解釋是一種宗教,如果對英國文化有了解,可猜測英國人普遍崇尚基督教,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又提到了“耶穌”,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Christianity”就是基督教的含義,再代回到文章中發現能得到很好的印證和詮釋,由此正確猜出新詞的含義。基于文化導向的英語教學模式具有很好的普適性,這種語言學習模式對于學生學習其他語言也有很好的幫助。
4.關注閱讀技巧的培訓。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閱讀技巧的培訓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閱讀基礎水平,結合閱讀技巧可發揮錦上添花的功效,但是如果學生基礎閱讀理解積累量不足,會發現閱讀技巧難以發揮功效,因此此次在研討中將閱讀技巧的培訓放在最后闡述,就是建議各位高中英語教師可適當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但不能將其作為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來抓。
在閱讀技巧的培訓中,要善于結合閱讀理解的目標選擇閱讀技巧,比如最常見的應試教育中,由于涉及的閱讀文章較多,在理解上要善于以粗讀快讀的方式進行,有不少教師建議在閱讀時可先讀題,再帶著題目去文章中找答案,這種閱讀建議的確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快速應對測試,但是在教育之外的實際生活中發現,很少存在需要根據問題找答案的情況出現,因此所謂的閱讀技巧具備較大的局限性,這也是在此不推薦將閱讀技巧作為新課標教學內容下的教學任務的理由所在。
在培養閱讀技巧時,要盡量將閱讀技巧和該文化下的常規的閱讀思維模式進行結合,比如在閱讀英文文章時,不能以中文文章“承上啟下”“總分總”的閱讀習慣來理解,考慮到英文文章直白的表達手法,在閱讀中,可重點關注一些英文文章的轉折詞匯,比如“In my Opinion”“but many people disagree”“people are calling for...”等短語,在出現這些短語后,大致了解上下文之間的轉折關系和表達的大致思想,這種理解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快速了解文章內容,對全局的把控也有利于學生再度根據提問回到文章找到答案,比較符合西方人的閱讀習慣。當然在具體的高中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的閱讀技巧培養方法可根據自身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適當的調整。
結語
新課標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但是在實際應試教育的體制未改變的前提下,在對新課標的教育改革上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推行,在教學理念上要盡量向新課標的理念靠攏,注重閱讀思維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在閱讀中關注文章背后的文化知識,積極拓展學生的視野,在有效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興趣的同時,兼顧英語考核,這對高中英語而言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教師應當把握新課標教學改革重點,累積經驗,爭取實現傳統教學到新課標教學下的順利過渡。
參考文獻:
[1]吳志紅.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 2018(3):38.
[2]朱國前.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6(36):17-18.
[3]陳艷.試談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 (S3):620.
[4]張碧祥.高中英語閱讀方法心得[J].學苑教育,2012(4):75.
[5]嚴彪林.高中英語閱讀方法與技巧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8 (3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