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海外軍事基地的由來、界定及國際法淵源

2021-01-07 04:01:29李伯軍
太平洋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國家

李伯軍

(1.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541004)

歷史地看,一國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的現(xiàn)象自古有之,且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地緣政治關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這主要是因為,海外軍事基地不僅僅是一國軍事力量在海外的延伸,也是其政治和外交影響力在海外的延伸。 從目前來看,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在維護國家海外利益和保障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因此,探尋海外軍事基地的歷史發(fā)展、從國際法上界定海外軍事基地、梳理海外軍事基地的國際法淵源,這三個基礎性問題對國際社會來說已經變得日益重要,這將有助于將一國海外軍事基地納入國際法治化的軌道,從而能更有利于發(fā)揮其維護國際社會和平與安全的職能。

一、海外軍事基地的由來

軍事基地作為國家用來儲備軍隊和軍需物資的根據地,其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和意義非常重大,是一個國家軍隊在戰(zhàn)時得以取勝的基本保證和前提。 自從國家產生后,基于保障國防和安全,軍事基地就誕生了。 不過,作為一種遠程投射軍事力量,海外軍事基地的誕生最初主要源于西方國家早期的海外擴張與地區(qū)爭霸。 概括起來,一國海外軍事基地的歷史發(fā)展大體經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

1.1 古代至近代以前的誕生階段

一般而言,在古代,于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的國家主要是那些謀求向外擴張的軍事帝國。 全球各區(qū)域帝國不但在其核心要塞地帶及其疆域邊境地區(qū)建立有軍事基地,而且,也在其盟國或所占國領土上建立了海外軍事基地,以達到對外擴張、維系統(tǒng)治與抵御外來入侵之主要目的。早在公元前5 世紀左右的古希臘時期,為了發(fā)展海外商貿、對付波斯入侵并與斯巴達爭奪霸權,雅典當時聯(lián)合愛琴海及小亞細亞的許多城邦國家在提洛島上組建了海上軍事同盟——“提洛同盟”(The Delian League),與之相抗衡的是當時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The Peloponnesian League)。 雅典憑借該軍事同盟在其盟國領土上修建了大量的海外軍事基地,幾乎控制了當時整個愛琴海和地中海,成了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 而公元前334 年—公元前333 年,亞歷山大在征服波斯時,曾利用其前進過程中建立的各種相互支撐的補給基地,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勝利。①See James R. Blaker, United States Overseas Basing: An A-natomy of the Dilemma, New York and London: Praeger, 1990, p.59.為了維系帝國統(tǒng)治及對外擴張的需要,后來的羅馬帝國、馬其頓帝國、奧斯曼帝國、拜占庭帝國和查理曼帝國等也都在海外設立有眾多的軍事基地。 在公元2 世紀,處于強盛時期的古羅馬帝國在歐亞非三大洲都修建了大量的軍事基地或軍事要塞,其中在位于今天英國威爾士紐波特附近的卡利恩(Caerleon)和尤斯卡(Usk)就修建有兩處海外軍事基地。 據美國學者查默斯·約翰遜的數(shù)據,羅馬帝國在公元117 年的高峰時期共建設了37 個主要基地,以護衛(wèi)從不列顛尼亞到埃及、從伊伯利亞半島到亞美尼亞的疆土。②[美]查默斯·約翰遜著,周潔譯:《帝國的警鐘:美國共和制的衰亡》,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年版,第160 頁。再如,在15 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就曾經在占領北非和埃及沿海地區(qū)后,利用過希臘島嶼駐軍,以圖控制地中海航線。

1.2 自近代以來到二戰(zhàn)結束的發(fā)展階段

近代海外貿易的大發(fā)展使西方國家極為重視海洋。 地理大發(fā)現(xiàn)和新航路的開辟刺激西歐體系急劇擴張。③李繁杰:“歷史上世界格局變動對中國海權的影響”,《太平洋學報》,2013 年第 8 期,第 87 頁。因此,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與“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的到來,為了配合海外殖民擴張政策的實施并維護海外殖民利益,西方列強紛紛開始在殖民地國家領土上建立海外軍事基地。 最初,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海外殖民擴張過程中,基于對外輸出商品和開展海外貿易之目的,在亞非拉地區(qū)建立海外軍事基地主要是通過設立海外貿易站點或通過對所謂“無主地”進行先占等方式進行。 有學者曾指出,在近代,領土擴張主義的強權諸如威尼斯人、熱那亞共和國、伊比利亞殖民君主國、荷蘭、法國、意大利和英國都曾在海外建立有商棧、貨棧和海外軍事基地,以此來強化他們的力量和國際影響并捍衛(wèi)他們的重大利益。④Zdzislaw Lachowski, “Foreign Military Bases in Eurasia,”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Policy Paper, No.18, 2007, p.2.在早期建立海外基地的帆船時代,一國在海外對某個地方實施簡單的軍事占領后,再輔之以升起國旗的方式,便可以在那里建立軍事基地,或者基于遠洋貿易運輸或其他貿易活動的需要而建立加煤站。 建立這些加煤站有的獲得了當?shù)鼐用竦耐?,有的則沒有。 這往往是西方海外殖民擴張的開端。⑤[德]馬克斯·普朗克比較公法及國際法研究所編,中山大學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室譯:《國際公法百科全書:第三專輯,使用武力、戰(zhàn)爭、中立、和約》,中山大學出版社,1992 年版,第520 頁。后來,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不斷發(fā)展和受美國著名軍事理論家馬漢海權理論的深刻影響,西方國家開始謀求在海外大規(guī)模建立軍事基地以進行殖民擴張。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率先在海外建立了龐大的軍事基地體系。 1588 年,英國自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后開始向海外積極進行殖民擴張,從北美到西印度群島,從東印度公司的建立到在非洲大陸進行殖民,英國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都在這些殖民地國家建立了大量殖民據點或海外軍事基地和設施。 法國在海外殖民擴張的范圍主要限于非洲大陸,故其海外軍事基地也基本上集中在非洲大陸。 對于美國而言,自19 世紀開始,美國就陸續(xù)開始在加拿大、巴拿馬、夏威夷及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qū)建立海外軍事基地。 1898 年,美國發(fā)動的美西戰(zhàn)爭是其向海外進行軍事擴張的一個轉折點。 在這場戰(zhàn)爭中,美國通過打敗西班牙,乘機奪取了古巴、夏威夷、波多黎各、菲律賓和關島等國家和地區(qū),同時在這些地方建立海外軍事基地。 后來,在二戰(zhàn)時期,美國國內通過“戰(zhàn)時租借法案”后,與英國(1940 年及 1941 年)、丹麥(1941 年)、利比亞(1943 年)等國訂立“基地租用協(xié)議”而從盟國手中獲取了大量的軍事基地。①例如,在二戰(zhàn)期間的1940 年和1941 年,美國與英國先后達成了《關于租借海空軍基地以及移交驅逐艦換文的英美協(xié)定》及《關于使用和操縱海空軍基地的協(xié)定》。 依據這兩個協(xié)定,美國從英國政府那里獲得了位于紐芬蘭、百慕大群島、巴哈馬、牙買加、圣勞西亞、特立尼達以及英屬圭亞那的許多??哲娀?。

1.3 二戰(zhàn)結束以來到冷戰(zhàn)結束之前的鼎盛時期

二戰(zhàn)結束后,基于非殖民化運動的興起,西方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在其海外殖民地領土上建立的軍事基地多數(shù)都被當?shù)貒沂栈兀€是有不少基地以共同軍事防御為由被保留下來。自近代以來,雖然英國在全世界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海外軍事基地,但由于國力的日漸衰落以及連續(xù)遭受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削弱,許多海外軍事基地旁落到美國手中,自身擁有的海外軍事基地所剩無幾。 因此,戰(zhàn)后英國通過與他國訂立雙邊軍事合作協(xié)定的方式盡力保留了一些海外軍事基地。 和英國一樣,在非殖民化運動過程中,法國也以共同軍事防御與軍事援助為手段盡量保持了其在非洲大陸的傳統(tǒng)軍事存在。 例如,根據加拿大學者布魯諾·夏博諾(Bruno Charbonneau)的統(tǒng)計,在 1960—1994 年,法國與27 個非洲國家簽訂了軍事合作協(xié)定,為其在非洲大陸維持軍事基地提供了法律依據。②Bruno Charbonneau, France and the New Imperialism.Security Policy in Sub-Saharan Africa, Aldershot, Ashgate, 2008,p.61.全盛時期的蘇聯(lián),在除中國和朝鮮以外的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有駐軍,共擁有23 個規(guī)模較大的海外基地,主要分布在東歐以及越南、蒙古、古巴、阿富汗、敘利亞等地區(qū)和國家。③李佑任、馬建光:“俄羅斯海外軍事基地變遷:從布局全球到回歸周邊”,《解放軍報》,2015 年 3 月 27 日,第 7 版。不過,對于美國而言,情況則有所不同。 二戰(zhàn)期間,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從盟國手中獲得了大量的海外軍事基地,導致其海外軍事基地的數(shù)量急劇增加。 根據美國學者戴維德(David)的統(tǒng)計,在二戰(zhàn)結束時,美國在近100 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大約2000 多個軍事基地,大小軍事設施高達30 000余個。④David W. Tarr, “The Military Abroad,”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368, 1966, p.33.二戰(zhàn)結束后,由于基地所在國家抵制和美國削減兵力,美國戰(zhàn)時在各盟國的駐軍開始撤離,⑤徐瑤著:《美國海外軍事基地體系的演變》,時事出版社,2018 年版,第 45 頁。一直到冷戰(zhàn)爆發(fā)初期,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的規(guī)模經歷了一番調整和縮減。 依據美國學者安妮·貝克(Anni P. Baker)的統(tǒng)計,在朝鮮戰(zhàn)爭結束前后,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的數(shù)量已經縮減到815 處。⑥Anni P. Baker, American Soldiers Overseas: The Global Military Presence, Praeger, 2004, p.53.然而,到了冷戰(zhàn)中后期,隨著美蘇爭霸加劇,美國又擴大了其海外軍事基地的規(guī)模。 依據1988 年美國白宮出臺的《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統(tǒng)計,在冷戰(zhàn)臨近結束前的1987—1988 年,美軍在海外部署的軍事基地達到 1701 處。⑦轉引自孫德剛著:《美國在大中東地區(qū)軍事基地的戰(zhàn)略部署與調整趨勢研究》,時事出版社,2018 年版,第29 頁。

1.4 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調整時期

冷戰(zhàn)結束以來,隨著恐怖襲擊、海盜肆虐、環(huán)境污染、自然災害等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日益增加,國際安全局勢開始發(fā)生新的變化,一國海外軍事基地的職責和使命隨之從應對傳統(tǒng)的安全威脅朝應對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的方向轉變。 特別是,自“9·11”事件和索馬里海盜肆虐以來,聯(lián)合國安理會相繼于2001 年和2008 年通過了一系列有關授權國家武力打擊恐怖主義和索馬里海盜的決議。 為了增強應對此類威脅的軍事后勤保障能力,許多國家在海外開始重新調整和部署有關軍事基地和設施,全球范圍內的海外軍事基地布局隨之發(fā)生新的變化。

21 世紀以來,美國國防部將海外軍事基地主要打造為主要作戰(zhàn)基地、前沿作戰(zhàn)據點與合作安全所等三種類型。①有關論述可參見[美]查默斯·約翰遜著,周潔譯:《帝國的警鐘:美國共和制的衰亡》,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第167-171 頁。其中,前沿作戰(zhàn)據點被稱為美軍的“睡蓮”計劃,最早由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提出的,以保證在戰(zhàn)略需求與費用縮減間取得平衡。 “9·11”事件后,該計劃開始實施。 該計劃主張以小巧靈活的小型基地代替龐大的軍事基地,將此類小型基地打造成美軍全球作戰(zhàn)的機動“跳板”、作戰(zhàn)部隊輪換地和軍需補給點。②“美軍‘睡蓮’網絡計劃大起底”,《海南日報》,2013 年8月 22 日,第 12 版。為了應對恐怖主義威脅,美國在吉布提、伊拉克、沙特、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索馬里、尼日爾、肯尼亞、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等多國新建立或租賃軍事基地。 由于蘇聯(lián)威脅的消失以及受財力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美國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的海外軍事基地已經銳減到了587 處。③Office of the Deputy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Base Structure Report, Fiscal Year 2015 Baseline, Washington D. 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5, p.6.冷戰(zhàn)結束以來,蘇聯(lián)威脅消失、對美依賴程度加深等促使英國海外軍事基地規(guī)模也進一步縮小,進入了衰退的“小型化”階段,僅剩下8 處。④李家成、周子淙:“探析英國海外軍事基地由盛而衰的歷程”,《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 年第2 期,第155頁。由于受國內經濟乏力的制約和影響,法國和俄羅斯的海外軍事基地均處于不斷萎縮的狀態(tài)。 目前,法國僅在乍得、吉布提、加蓬、科特迪瓦和塞內加爾等法語非洲國家保留有5 處海外軍事基地。⑤Rachel Utley, “Not To Do Less But To Do Better: French Military Policy in Africa,”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78, No. 1,2002, pp.129-137.俄羅斯在之前的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大約有8 個海外軍事基地。⑥柳玉鵬:“俄羅斯海外軍事基地知多少?”《環(huán)球軍事》,2006 年第 9 期,第 59 頁。另外,基于反恐和打擊海盜的緣故,近年來,日本、印度、韓國、土耳其等其他國家也開始在非洲建立海外軍事基地。

二、對“海外軍事基地”的界定

無論是在國家實踐中,還是在學術界,基于本身結構上的復雜性以及政治和軍事上的敏感性等原因,軍事基地往往被冠以諸多不同的名稱和稱謂。 本文將主要結合軍事基地術語的諸多不同稱謂來尋求對“海外軍事基地”做出恰當?shù)慕缍ā?/p>

2.1 “軍事基地”的名稱及定義

自古以來,在實踐中,有關軍事基地的名稱五花八門。 概括起來,軍事基地的名稱或叫法一般主要包括有:軍屯(Garrison Reclamation)、要塞(Military Fortress)、軍哨(Military Post)、軍事前哨站(Outpost)、軍站(Military Station)、軍營(Military Camp)、城堡(Military Castle)、軍事基地(Military Base)、軍事設施(Military Installations or Military Facilities)、 武 裝 部 隊 基 地(Forces Bases)、軍隊基地(Army Bases)、軍事存在(Military Presence)、軍隊駐扎(Garrison)、軍事航空站(Air Station)等。 現(xiàn)簡要分述如下:

(1)在中國古代,基于屯田戍邊的需要,軍屯一般指軍事物質的儲存和軍事人員的駐扎。軍屯往往和軍事堡壘或軍事城堡并無多大區(qū)別,只是“軍事城堡”規(guī)模比較大,以城市的規(guī)模出現(xiàn)。 有學者指出,中國古代城堡型軍事城市主要是北方沿長城所建的一些邊塞城市。 這些城市一般都居于軍事重要位置,如中國漢代的徐州、北魏時的洛陽等。⑦徐康寧等著:《文明與繁榮:中外城市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比較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第46 頁。明朝軍事城堡——遵義海龍屯也是中國古代屯田戍邊的典型代表,城堡里不但有駐軍,還建設有諸多關口、要隘、城墻和瞭望樓等軍事設施。 在古代和中世紀的歐洲,城堡一直是軍事基地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在中世紀,歐洲城堡的發(fā)展達到頂峰,“城堡就是領主在自己領地(采邑)上的家,是附近村莊的貿易中心,也是駐守軍隊的要塞”①杜君立著:《歷史的細節(jié):技術、文明與戰(zhàn)爭》,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16 年版,第 172 頁。,如法國著名的卡爾卡松城堡。 “城堡中的防御體系由城墻、壕溝、吊橋和堡壘組成。 壕溝上有吊橋,大門是橡木做成,外包鐵皮和鐵釘。 大門上方有兩座塔樓,上面有觀察孔和射擊口?!雹趶堉幹骸队L物記》,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211 頁。在19 世紀末,隨著火炮技術的發(fā)展,城堡開始淡出歷史舞臺。 要塞指險要的關隘,亦作“要隘”,常出現(xiàn)在邊城的要害之處。 據記載,在我國漢代時,與防御性有關的邊境要塞類的名稱有“邊”“關”“城”“塢”“亭”“壘”等,統(tǒng)稱為“塞”。 要塞作為一處防御性的軍事建筑,其主體部分為方形,四面圍繞著土石之類結構的堅固的高墻。③李仲信著:《雕梁畫棟: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山東大學出版社,2017 年版,第 176 頁。明朝時期的甘肅永泰古城是一處典型的軍事要塞,是明政府為防御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為軍事要塞,城內駐有士兵、馬隊,附屬設有火藥場、草料場、磨坊、馬場等機構,城周有護城河。④編委會編:《如意甘肅大觀》,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版,第109 頁。至于軍哨,又被稱為“哨所”,它并非獨立的軍事基地,只是附著于軍事基地的某類軍事設施。 在中國古代漫長的西北邊塞上,分布著許多邊境前沿的基層哨所,從組織結構上看,相當于內地的亭,所以又被稱為“亭隧”。 它們的職責在于窺察塞外敵情,傳遞烽火信號,防御敵寇進犯和對付盜賊竄逃國外。⑤《文獻》叢刊編輯部編:《文獻第12 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 年版,第 242 頁。在軍哨的基礎上,出現(xiàn)了軍事前哨站,一般是向敵人方向派駐的前沿哨所,擔任部隊的警戒任務,防止敵人的偷襲和偵查。 從其構成上講,軍站和前述軍哨及軍事前哨站差不多,其設施比較單一,一般系指設置于驛路上的軍事站點,用來傳遞軍事公文或軍事情報。 例如,“明憲宗成化五年(1469),陜西巡撫馬文升遷興平縣百戶所于長寧驛,設立軍站,將遷移戶稱為‘站軍’”⑥安耀民主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志》,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041 頁。。 一般而言,軍營(全稱“軍事營地”)又稱“兵營”或“營盤”,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上的軍營一般僅指軍隊駐扎的營房,以區(qū)別于單純儲存軍事裝備的軍事倉庫或后勤基地等。 從廣義上講,軍營這個概念還可指稱兼具駐軍人員和軍事設施的綜合性軍事基地。 在古代,軍營的組成一般包括士兵用于日常飲食起居的宿舍、膳房、浴室等組成的駐軍營房,儲備長矛、盾牌、刀劍、馬車、云梯、火石、彈藥、大炮等作戰(zhàn)器械和作戰(zhàn)工具的庫房營樓或軍器營,以及用于士兵日常操練和檢閱軍隊的訓練場或演武場(教場或校場)等軍事設施。⑦關于這方面的文獻,可詳見湯羽揚等主編:《中國長城志:建筑》,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年版,第109-110 頁。

(2)“Military Base”是用來指稱軍事基地最常見和使用最為廣泛的英文詞匯,翻譯成中文,在狹義上,一般專指軍事基地,用語比較正式。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海外軍事基地的權威專家約翰·伍德萊芙(John Woodliffe)指出,在法律作者的文獻里,最通常使用的是“Base”(基地)或 “ Military Base” ( 軍 事 基 地 )。⑧See John Woodliffe, The Peacetime Use of Foreign Military Installations under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2, p.29.因 此,“Military Base”為多數(shù)西方國家的學者、軍隊、政府部門等實務部門所通用,其內涵十分廣泛。典型的如美國政府和軍隊部門在其對外發(fā)布的有關報告等文件里經常使用“軍事基地”一詞,如2013 年《聯(lián)合出版物1:美國武裝部隊之信條》和2018 年《美國國防戰(zhàn)略報告》。 早在1983年,美國成立的“國防基地關閉委員會”(后更名為“基地重組與關閉委員會”)及其每年所頒布的《基地結構報告》中均采用“Base”(基地)一詞。 不過,也有國家很少正式使用“軍事基地”一詞。 例如,中國軍方或外交部門一般采用“駐地”、“某部”等詞匯,如將陸軍基地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駐XX(地名)某部”,將海空基地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XX(編號)部隊XX(地名)駐地”。 中國現(xiàn)有的法律或相關法律文件很少直接涉及軍事基地這個概念。 只有中國鐵道部于1980 年頒布的《鐵路軍事專用線修建和維修管理辦法》第1 條規(guī)定曾經提及過“軍事 基 地 ” 一 詞。 相 對 而 言, “ Military Installations”和“Military Facilities”這兩個詞更多是在軍事學、戰(zhàn)略學等層面被使用,而非從法律層面上被使用。 所以,該術語一般被翻譯或理解為某種“軍事設施”。 例如,2015 年 11 月26 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洪磊表示,中國和吉布提兩國政府正就有關中國在吉布提建設“保障設施”一事進行磋商。①“外交部:中國和吉布提正就在吉建設保障設施進行協(xié)商”,新華網,2015 年 11 月 26 日,http:/ /news.xinhuanet. com/world/2015-11/26/c_1117275039.htm??梢?,中國外交部將其稱為“保障設施”,而不是敏感的“海軍后勤保障基地”一詞。 “Forces Bases”這種表述并不常見,原意主要是指武裝部隊基地,也可稱之為軍事基地。 少數(shù)國家的軍事基地使用這個詞匯,如加拿大武裝部隊基地(Canadian Forces Bases)、以色列國防軍基地(Israel Defense Forces Bases)。 “Army Bases”這個詞,很少用來被指稱一般意義上軍事基地,中文一般將其翻譯成“陸軍基地”。 這五個用語雖然都包含有軍事基地的意思,但其含義的側重點和所使用的場合存在諸多差異,而且,也與使用者的政治偏好和政策傾向有關。

(3)軍事存在(Military Presence)是指,一國基于開展軍事交流和執(zhí)行軍事任務等目的,向海外派出或建立的各類軍事人員、軍事機構、軍事裝備和軍事設施的總稱。 可以說,一國的軍事存在包含了軍事基地,軍事基地只是一國軍事存在的組成部分。 軍事航空站(Air Station)是二戰(zhàn)結束以來軍事基地的一個新類型,既可以是以軍用機場為中心建立的航空軍事基地(其內駐扎有一定數(shù)量的軍事航空人員,是擔任空軍的飛行保障、勤務保障和訓練保障的綜合性軍事設施),也可以是單純提供給空軍臨時補給的一種軍用航空設施或軍事站點,如金德利機場是美國海軍的一個重要軍事航空站。 軍隊駐扎(Garrison)只是表明一國在本國某地或他國領土上派駐有軍事人員這一事實或行為,并不意味著在本國某地或他國境內一定建立有軍事基地,因為可能存在臨時或短期駐軍的情形。當然,如果一國準備長期在他國領土上駐軍,就有必要建立相應的軍事基地。

綜合來看,可以得出幾點結論:首先,無論是古代的軍事基地,還是現(xiàn)代的軍事基地,從功能上講都無多大本質差別,即一般都是一國基于軍事防御的角度來構筑的。 其次,軍事基地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軍事基地一般特指那些設施和功能都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基地,如軍營、城堡等,廣義上的軍事基地還包括那些功能單一的軍事設施,如軍站、軍哨等。 相對于歷史上的軍事基地,目前軍事基地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內涵發(fā)生了許多變化。 最后,在所有上述有關軍事基地的術語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Military Base”(軍事基地)、“Military Installations”(軍事設施)和“Military Facilities”(軍事設施)這三個詞。 比較而言,前者用語相對更正式,主要被用于政治、外交和法律場合,而后兩者更多從軍事學和戰(zhàn)略學角度被使用。 當然,從軍事學的角度來看,“Military Installations”和“Military Facilities”這兩個術語并沒本質差別,基本可以通用。 兩者既可以從狹義上特指那些建筑構造、武器裝備、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后勤保障等都非常齊全的大型綜合性軍事設施,也可泛指那些建筑構造簡陋、武器裝備單一以及人員配備稀少的小型軍事設施。 有鑒于此,我們可以將軍事基地定義為:一國基于安全防衛(wèi)、進行軍事訓練和執(zhí)行軍事任務等軍事目的之需要,在其國境內外所建立的配備有一定數(shù)量的軍事人員、軍事機構、軍事裝備、后勤設施和其他設施的固定場所。

2.2 “海外”一詞的英文名稱及含義

在英文里,用來指稱“海外”的英文名稱主要包括三個:一個是“Extra-territorial”,另一個是“Overseas”,還有一個是“Abroad”。

(1)對于“Extra-territorial”這個詞,該術語翻譯成中文可以是“治外法權的”、“疆域之外的”、“域外的”或者“不受管轄的”意思,但主要與近代歷史上西方國家在海外進行殖民擴張密切相關,因而一般被翻譯為“治外法權的”。 在實踐中,這種治外法權又稱“領事裁判權”(Consular Jurisdiction),主要指歷史上西方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強加給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一種不平等的司法制度,具體表現(xiàn)為西方國家保護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僑居的本國臣民或公民因觸犯當?shù)胤啥馐芩趪痉ü茌犚蕴颖芊芍撇谩?有學者認為,所謂治外法權在國際法中是指,使某些身在外國領土境內的代理人或人士仍受本國或他們?yōu)橹盏恼姆伤茌牭奶貦?,這意味著這類代理人或個人不受當?shù)毓茌牂嗪头晒茌牐袝r也被稱為“外交特權”。①周子亞著:《國際公法》,知識出版社,1982 年版,第215頁。由此可見,用“Extra-territorial”這個詞來指稱一國在“海外”的軍事基地主要是特指西方國家自近代以來在其海外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領土上建立的軍事基地。 自二戰(zhàn)結束以來,基于聯(lián)合國非殖民化運動的興起,所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都獲得了政治獨立,國家主權平等原則已經完全確立為當代國際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 因此,“Extra-territorial”這種表述由于容易就有關國家主權問題產生誤解而基本上已被摒棄。

(2)相對于“Extra-territorial”,其他兩個指稱“海外”的詞語“Overseas”和“Abroad”在實踐中用得最多。 整體而言,這兩個詞都具有“海外”的意涵,都可被用來泛指一個國家在其本土之外建立的軍事基地。 所不同的是,前者直接翻譯中文對應的就是“海外”,而后者除此之外還有“國外”之意。 而用“Overseas”來修飾軍事基地,主要強調的是一種地理意義上的參照術語,即理解為一國(通常是島嶼國家或沿海國家,如英國、美國、西班牙、日本等,而非內陸國家)將本國本土以外的所有國家和地區(qū)(包括自己的海外領地等)籠統(tǒng)地都被稱為“海外”。 當然,“海外”一詞的使用也與歷史上西方早期“新航路”的開辟和海外殖民擴張過程中對海權的重視有關。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僅僅從地理位置來理解的話,一個國家的海外軍事基地既可以包括該國駐他國領土上設立的軍事基地,也可包括該國在海外處于本國主權管轄范圍之內或者具有某種管轄權能的殖民地、領地、屬地、海外省、托管地等領土上建立的軍事基地。 前者如美國駐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后者如美國在其海外屬地關島上建立的安德遜空軍基地。 這樣看來,在國際法上,將一國海外軍事基地中的“海外”在英文上使用“Abroad”似乎更為妥當。然而,考慮到有關國家實踐和國際法學界對“O-verseas”詞用得最多且成了一種習慣,為了表述的方便和基于約定俗成的考慮,一般采用“Overseas”這個詞的居多。

2.3 對“海外軍事基地”的界定

通過以上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歷史地看,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和進行軍事擴張的傳統(tǒng)。 因此,對于海外軍事基地的界定,以下我們將在上述對軍事基地名稱的進行梳理和界定的基礎上,主要結合英文中的有關術語來進行界定。

英文里指稱“海外軍事基地”使用頻率最高的術語主要包括有“Overseas Military Base”、“O-verseas Military Installations”和“Overseas Military Facilities”這三個英文名稱。

如果僅僅從軍事學和國內法的意義上對以上這三個英文名稱進行辨析,我們發(fā)現(xiàn)并不復雜。 然而,一旦將這三個英文名稱置于國際法的語境下來理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三個英文名稱對應的海外軍事基地之內涵就將變得復雜起來,其含義也會變得有所不同,學者們對此也存在較大的分歧。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國際關系會影響到我們從國際法上來恰當界定海外軍事基地。 對于這一點,羅伯特·哈卡維(Robert E.Harkavy) 明 確 指 出, 在 二 戰(zhàn) 以 前, “Military Base ”、 “ Military Installations ”、 “ Military Facilities”這三個詞雖與殖民統(tǒng)治密切相關,當時并沒有對這三個詞進行概念上的區(qū)分。 因此,后來有人嘗試對上述三個詞從主權控制的程度(Degrees of Sovereign Control)或者專屬使用(Exclusive Use)或者進入(Access)三個層面來進行區(qū)分和連續(xù)性地描述。 在殖民主義時代,西方殖民者在其海外統(tǒng)治的殖民地上建立的軍事基地,其基本內涵和法律地位的實際狀態(tài)完全依據殖民者對其基地所處的領土主權歸屬的實際控制程度之情況來決定。 對此,有觀點指出,“Base”(基地)這個詞嚴格地限于某些國家有權在一個治外法權意義上進行專屬控制的 某 些 “ Installations” ( 軍 事 設 施 ); 而“Facilities”是指某些國家有權對其進行特別控制或者與基地東道國進行共享的那些“Installations”(軍事設施)。 而且,對于“Facilities”這個詞,暗含的意思是,基地使用國持續(xù)進入處于某國境內設施(Facility)的權利保持著一種不確定性。①Robert E. Harkavy,Great Power Competition for Overseas Bases: The Geopolitics of Access Diplomacy, New York: Pergamon Press,1982, pp.15-16.因此,從國際法層面界定軍事基地,一方面,需要顧及不同歷史時期外國軍事基地所關涉的各種不同法律關系所具有的不同特點,特別是過去殖民主義時期有關國家利用軍事基地對他國的控制。 而依據當代國際法的要求,必須要遵循國家主權平等要求。 另一方面,“為了識別一國處于外國領土上的軍事基地,還應注意到,相關軍事力量在他國領土上部署的時間這一事實,因為如果是短暫的停留就不可能構成軍事基地?!雹赗omela Manukyan, “Privileges and Immunity of Foreign Military Base and Personnel under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44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Vienna, October 1, 2018, https:/ /ideas.repec.org/p/sek/iacpro/8110215.html, p.107.而對于“Installations”這個詞而言,很少有人從法律層面上來理解它,而多是從軍事學意義上去詮釋。 正如海外軍事基地專家約翰·伍德萊芙所指出的,通過仔細查閱有關國際法學者著作和有關條約條款,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揭示出,“Installations”并不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術語。③See John Woodliffe, The Peacetime Use of Foreign Military Installations under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2, p.29.在這方面,羅伯特·哈卡維也表達了同樣的見解。 他認為,在今天,為了對一個基地(Base)進行基本概述,很少有設施(Installations)可以接受嚴格的檢驗。 不過,我們可以承認的是,Base 這個詞更適合于被用來描述那些主要的軍事設施(Installations)。④同①。

在當代國際法上,基于國家主權平等原則的確立,近代歷史上那些肆意侵犯他國主權而謀求種種特權的海外軍事基地已不具有存在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于海外軍事基地的英文表述,較之于“Base”(基地)這個 詞, “ Facility” ( 設 施) 可 能 更 為 合 適。“Facility 開始成為一個首選的詞匯,它意味著,基地東道國擁有根本的主權,而基地使用國視情況進入東道國境內的基地,并且,這是受到諸多限制的,它還受制于關于在既定的條件下使用基地的特別決定?!雹軸ee Robert E. Harkavy, Bases Abroad: The Global Foreign Military Pres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7-8.在這方面,日本和美國基于共同防衛(wèi)而訂立的有關雙邊條約就比較明顯地反映了這一點。 對此,日本國際法學者寺澤一教授認為,在《美菲基地協(xié)定》中,在涉及美國權利時,美國稱之為“基地”;而《日美行政協(xié)定》把基地稱為“設施和區(qū)域”。 應該認為,由于日本政府考慮到基地一詞的政治影響及《日本憲法》第9 條的內容,所以,避開了“基地”這個名稱,而用“設施和區(qū)域”來表達。 此外,2017年8 月,中國國防部英文網站上發(fā)布關于中國駐吉布提基地的新聞表述中,也是強調該基地只是一個“后勤保障設施”(China’s Logistics Support Facilities in Djibouti)。 不過,當外國軍隊不是為了通過及暫時性的駐扎,而是長期駐扎,并以對某地區(qū)的防御為主要任務時,為其駐扎而提供的地區(qū),就是這里所說的軍事基地,不應由于“區(qū)域”或“設施”等表達形式而影響其實質。⑥日本國際法學會編,外交學院國際法教研室總校訂:《國際法詞典》,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 年版,第334 頁?;诟鞣N理由或方便的考慮,國際協(xié)定里一般采用“Base”和“Facility”這兩個詞。 而且,它們在許多情形下還可被予以交替使用。如此一來,在實踐中,許多國家多采用“設施”這個詞替代敏感的“基地”一詞。 基于此,一種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所謂海外軍事基地是指:“一國在海外公地、領地、屬地、海外省、海外托管地以及在他國土地上駐扎一定數(shù)量的武裝力量、進行特定軍事活動、建有相應組織機構和設施的地區(qū)?!雹僦袊蟀倏迫珪盾娛隆肪庉嬑瘑T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 年版,第562 頁。然而,考慮到二戰(zhàn)后許多西方國家海外的殖民地、托管地和屬地都陸續(xù)獲得了政治獨立這一事實,依附于這些領土的軍事基地的主權歸屬或法律地位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國際法意義上的海外軍事基地并不包括其在國內法意義上所指稱的海外軍事基地,而是特指一國于海外在他國領土上建立的軍事基地。 例如,馬普國際法研究所主編的《國際公法百科全書》就將一國海外軍事基地表述為“外國領土上的軍事基地”(Military Bases on Foreign Territory),即“一個或多個國家在另一領土上進行軍事行動或供應物資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場所(A Delimitated Site)”。 從基地派遣國的角度而言,一國在他國領土上建立的軍事基地即可被稱其為“海外軍事基地”;相反,從基地接受國來說,派遣國的海外軍事基地即是“外國軍事基地”。

因此,綜合來看,我們可以從國際法的角度將所謂“海外軍事基地”(Overseas Military Base or Facility)界定為:一個國家基于維護海外利益與執(zhí)行軍事任務之目的,通過與他國訂立有關國際條約的方式,從而被授權在他國領土上建立或獲得的配備有一定數(shù)量的軍事人員、軍事裝備、軍事機構和后勤設施的某種固定場所。

三、海外軍事基地的國際法淵源

通過考察,可以確定的是,一般國際法并沒有針對一國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的行為和海外軍事基地的法律地位等問題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 不過,依據《聯(lián)合國憲章》和聯(lián)大通過的一系列有關決議或宣言的有關規(guī)定,我們可以看到,一國利用其海外軍事基地侵略他國或武力干涉他國內政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在有關司法實踐中,有國內法院強調了這一點。 例如,德國最高行政法庭在2005 年6 月21 日做出的判決中認定,在2003 年伊拉克戰(zhàn)爭中,為了武力打擊伊拉克,德國政府允許英美使用其境內軍事基地的行為是違反國際法的。②Nikolaus Schultz, “Was the War on Iraq Illegal? - The German Federal Administrative Court’ s Judgment of 21st June 2005, ”German Law Journal, No.1, 2006, pp.25-44.從全球范圍來看,雖然沒有國際多邊條約專門對于一國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的行為予以特定的調整,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國海外軍事基地處于國際法的真空地帶。 從國際法淵源的角度看,有關調整一國海外軍事基地的國際法律規(guī)范主要包括三個類別。

3.1 基本原則

一國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的過程中,由于涉及其武裝部隊在他國領土上進行部署或駐扎的問題,有關國家,特別是基地派遣國必須要遵守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國家主權原則、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和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等。

(1)就國家主權原則而言,基地派遣國在他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預先需要獲得有關國家的同意或授權,如果強行在他國駐軍或建立軍事基地不但將嚴重侵犯他國國家主權,也將違反禁止使用武力原則。 對此,馬普國際法研究所主編的《國際公法百科全書》中指出,從歷史上看,在外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是一種特殊的現(xiàn)象。 根據一般國際法的原則,一國在外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無論在戰(zhàn)時還是在平時都需要得到接受方領土主權的授權。③See Helmut Rumpe, “Military Bases on Foreign Territory,”in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Instalment 3: Use of Force, War and Neutrality. Peace Treaties (A-M), Publish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Public Law and International Law, 1982, pp.260-266.在這方面,2019 年,國際法院關于“1965 年查戈斯群島從毛里求斯分離的法律后果”咨詢意見案為國家主權原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注腳。 1965 年,英國政府以支持毛里求斯獨立為條件將查戈斯群島從毛里求斯分離出來,雙方以此達成了《蘭卡斯特宮協(xié)議》。 1966 年,英國政府單方面和美國簽訂了一份租借協(xié)議,將查戈斯群島中的迪戈加西亞島租借給了美國海軍作為軍事基地。 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毛里求斯在多個場合堅持主張對查戈斯群島的主權,并將此問題提交聯(lián)合國大會討論。 2017 年6 月22 日,聯(lián)合國大會表決通過第71/292 號決議,請求國際法院就1965 年查戈斯群島從毛里求斯分離的法律后果發(fā)表咨詢意見。 2019 年2 月25 日,國際法院正式發(fā)表咨詢意見,認定英國1965 年與毛里求斯訂立《蘭卡斯特宮協(xié)議》的行為并非后者“人民意志的自由和真正的表達”。 因為當年毛里求斯還是英國殖民地,直到1968 年才以主張民族自決權為由正式獲得獨立,英國有尊重毛里求斯領土主權完整的義務。①See “Legal Consequences of the Separation of the Chagos Archipelago from Mauritius in 1965,” The ICJ’ s Advisory Opinion of February 25, 2019, https: / /www.icj-cij.org/en /case/169 / advisoryopinions.pdf, paras. 170-173.從而,英國允許美軍在毛里求斯的查戈斯群島上建立軍事基地的行為也不可能得到毛里求斯真正意義上的授權。

(2)依據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和禁止使用武力原則,有關國家即便被授權或允許在他國建立軍事基地,但也不得利用軍事基地武力干涉基地接受國的內政,也不得利用該基地作為武力干涉其他國家的軍事跳板。 在冷戰(zhàn)期間,美國、蘇聯(lián)、法國和比利時等國就曾經嚴重違反不干涉內政原則和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經常利用在他國領土上建立的軍事基地肆意干涉亞非拉國家的內部事務。 這方面的事例主要有:1960 年,比利時以保護僑民為借口,利用在剛果軍事基地的軍力和國內派遣來的軍隊對剛果進行了武力干涉;1960 年,法國利用其在中非的軍事基地對乍得內部事務進行了武力干涉;1977年,蘇聯(lián)利用在埃塞俄比亞、也門和莫桑比克等國的海外軍事基地武力干涉索馬里與鄰國的邊界沖突;1975 年,美國利用南非和扎伊爾的軍事基地武力干涉安哥拉內政等。 在這種背景下,應廣大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的強烈呼吁,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有關反對一國利用其海外軍事基地干涉他國內政的決議。 在1967 年,聯(lián)合國大會陸續(xù)通過了兩個決議,要求“殖民地國家撤除其設立在殖民地領土之軍事基地與裝置,勿建立新基地及裝置,勿使用現(xiàn)猶存之基地與裝置以干涉殖民地人民行使自由與獨立之合法權利而從事之解放行動”②聯(lián)合國大會于1967 年通過的第2326 號決議《準許殖民地國家及民族獨立宣言之實施》,A/RES/2326(XXII)。,呼吁“撤除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內之外國軍事基地”③聯(lián)合國大會于1967 年通過的第2344 號決議《撤除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境內外國軍事基地》,A/RES/2344(XXII)。。 1981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不容干涉和干預別國內政宣言》規(guī)定:“各國有義務避免采取任何措施來加強現(xiàn)有軍事集團或建立或加強新的軍事同盟、聯(lián)防安排、部署干涉軍、或大國為了爭霸而設立的軍事基地和其它有關軍事設施?!雹苈?lián)合國大會于1981 年通過的第三十六屆決議《不容干涉和干預別國內政宣言》,A/RES/36/103。

3.2 國際習慣

關于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及其人員方面的國際習慣問題,主要是有關國家管轄豁免的習慣法規(guī)則。 據說,國家管轄豁免理論可追溯到13世紀羅馬教皇格里高九世所頒布的關于“平等者(王權)之間無管轄權”的教諭。 后來,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1812 年“斯庫諾交易號案”中的判決對于這一國際習慣法規(guī)則的最終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該案中,法官馬歇爾在判決中確認,外國主權者及其財產、外交人員以及外國軍隊人員等在他國領土上享有管轄及執(zhí)行豁免權。⑤The Schooner Exchange v. McFaddon,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11 U.S.7 Cranch, 116, 1812, https:/ /openjurist.org/11/us/116, paras. 123.由此,國家主權豁免理論逐步在國際上流行開來,并最終被確立為一項國際習慣法規(guī)則。 “國家被承認對在其領土內的人、物和事件擁有權力,因而可以對他們行使管轄。 然而,國際法確實承認某些人、物和事件有權免受國內法的強制。 ……傳統(tǒng)上,這種例外包括外國國家和外國的外交官兩種受益者,后來擴大到外國國家的武裝部隊、外交代表和領事以及國際組織等主體?!雹蓿塾ⅲ莸倌鳌は@麪?Timothy Hillier)著,曲波譯:《國際公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第139 頁。因此,從法理上講,依據國家豁免理論,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及其人員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外國的國家機構和武裝部隊,因而享有一定的特權與豁免。

在國家的實踐中,基地派遣國和基地接受國圍繞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及其人員的管轄權問題,主要是通過建立在國家豁免習慣法規(guī)則基礎之上的所謂旗國法原則(The Principle of the Law of the Flag)來予以解決的。 “所謂旗國法原則是指國家對在懸掛本國國旗的船舶和飛機上發(fā)生的犯罪有權進行管轄。”①邵沙平著:《現(xiàn)代國際刑法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250 頁。最初,旗國法原則常用于解決一國船舶、航空器在國外運輸過程中發(fā)生涉外民商事及海事案件糾紛時的法律適用沖突問題。 后來,旗國法原則擴大到了涉外刑事案件糾紛領域,其主體也從船舶、航空器擴大到了一國海外軍事基地。 也就是說,包括國家船舶、航空器及海外軍事基地等旗國法的主體可以被看成是國家領土的延伸,是一個國家的“浮動領土”,在一國的主權范圍之內,因而在這些特定領域內所發(fā)生的人、物和事件主要受其領土國家法律的管轄。 史蒂芬·萊珀少校(Major Steven J. Lepper)指出,在二戰(zhàn)結束之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接受了旗國法原則,國際習慣法也逐步地承認了這一原則。 二戰(zhàn)期間,旗國法原則的實踐曾達到了一個高峰。然而,二戰(zhàn)結束后,旗國法原則開始崩潰,越來越多的民族國家開始意識到主權的重要性,并對其加以保護。 今天,大多數(shù)人已經同意,在缺乏像駐軍地位協(xié)定那樣條約的情況下,東道國對于外國軍隊擁有專屬管轄權。②Major Steven J. Lepper, “A Primer on Foreign Criminal Jurisdiction,” The Air Force Law Review, Vol.37, 1994, p.171.不過,也有學者提出相反的意見和觀點,如美國學者阿奇博爾德·肯(Archibald King)堅持認為,基地接受國或駐扎國應該給予那些友好外國武裝部隊以管轄豁免權。③Archibald King, “Jurisdiction over Friendly Foreign Armed Forces,”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36, No.4, 1942,pp.539-567.羅梅拉·馬璐肯亞(Romela Manukyan)也指出,可以確定的是,依據習慣國際法,一國海外軍事基地作為國家機構的組成部分,應該享有國家豁免。④Romela Manukyan, “Privileges and Immunity of Foreign Military Base and Personnel under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44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Vienna, October 1, 2018, https:/ /ideas.repec.org/p/sek/iacpro/8110215.html, p.117.

綜合來看,考慮到國家主權平等原則已經確立為當代國際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一事實,我們不得不認為,從保護基地接受國領土主權的角度而言,一國海外軍事基地武裝部隊常駐他國領土上的行為,特別是那些關涉刑事管轄權的核心問題,并不能再如傳統(tǒng)國際法上那樣享有完全的特權與豁免。 一般而言,基于領土主權原則的考慮,基地接受國一般容易做到對基地派遣國武裝部隊成員在執(zhí)行公務的有關問題上免除他們的稅收、關稅義務和進口限制,同樣也可免除他們遵守簽證、護照、居住登記和控制外國人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的限制,這種民事和行政層面的豁免確立為國際習慣法規(guī)則是不存在多少爭議的。 然而,基地派遣國和基地接受國對于基地人員的管轄權問題常常爭執(zhí)不休。 究其原因,正如赫爾穆特·蘭布(Helmut Rumpe)所指出的,軍事部隊在國外的每一次駐扎和軍事基地在外國土地上的每一次被特許,都意味著接受方領土主權方面的權力在受到限制。 這種主權限制的性質和程度將由各自有關的公約、協(xié)定或補充協(xié)定的解釋來決定,或可根據一般國際法的原則來推斷,但這些原則往往是不確定和有爭議的。⑤See Helmut Rumpe, “Military Bases on Foreign Territory,”in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Instalment 3: Use of Force, War and Neutrality. Peace Treaties (A-M), Publish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Public Law and International Law, 1982, pp.260-266.總之,一國經允許而駐扎在另一國領土上的武裝部隊享有某些特權和豁免,但習慣規(guī)則復雜而不確定,問題通常依據條約處理。⑥[英]阿庫斯特著,汪瑄等譯:《現(xiàn)代國際法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年版,第138 頁。

3.3 國際條約

如上所述,一方面,雖然一國海外軍事基地明確受到國際法基本原則的調整,但也都只是原則性的規(guī)定,并不能起到具體的規(guī)制作用;另一方面,目前,國際社會并不存在專門針對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做出全面規(guī)定的一般國際法或國際習慣法規(guī)則。 事實上,在現(xiàn)有國際法上,針對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及其人員做出具體安排和調整的國際法規(guī)則主要還是依賴有關的國際條約。 柳炳華教授認為,外國駐軍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由于《聯(lián)合國憲章》第八章規(guī)定的區(qū)域合作制度和軍事基地制度的出現(xiàn),產生了外國軍隊的地位問題。 這方面的問題通常由共同防御條約當事國協(xié)商確定,再由派遣國和駐在國之間的雙邊協(xié)定補充必要事項。①[韓]柳炳華著,樸國哲等譯:《國際法》(上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年版,第 314 頁。

因此,通過梳理,我們大體可將規(guī)范一國海外軍事基地的有關國際條約劃分為四個類別。

第一個類別主要是1969 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 國家之間訂立任何類型的條約,包括有關國家圍繞一國海外軍事基地所訂立的國際條約,都需要從實體上和程序上遵循《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的規(guī)定,特別是該公約第51 條(以強迫的方式締結的條約無效)、第52 條(以違反國際法原則以威脅或使用武力締結的條約無效)和第53 條(違反強行法規(guī)則締結的條約無效)的規(guī)定。 換而言之,有關國家訂立關于海外軍事基地的協(xié)定首先必須遵循《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的規(guī)定。

第二類別主要是1945 年《聯(lián)合國憲章》及聯(lián)大通過的有關決議。 事實上,《聯(lián)合國憲章》間接賦予了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存在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基礎。 依據1945 年《聯(lián)合國憲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的規(guī)定,集體安全制度不但賦予有關國家在維護自身安全方面予以自保的權利,即所謂的單獨自衛(wèi)權,更是將單個國家的安全納入到了聯(lián)合國集體安全的多邊框架之下,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區(qū)域組織或防御集團一定的集體防衛(wèi)權。 于是乎,一國海外軍事基地的駐扎順理成章地被附帶納入了這種區(qū)域性集體安全防衛(wèi)體系之中。 另外,聯(lián)大通過的有關決議,比較重要的有1971 年《關于侵略定義的決議》,該決議第3 條明確規(guī)定,違反駐軍地位協(xié)定超期駐扎在東道國視為侵略。 這一規(guī)定清楚地表明,國際社會并不反對一國在他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

第三個類別是有關在某些具體領域約束和調整一國建立海外軍事基地行為的國際條約。諸如1967 年《外空條約》(第4 條規(guī)定“禁止在外空天體上建立軍事基地或設施”)、1959 年《南極條約》(第 1 條規(guī)定“禁止設立軍事基地”)、1979 年《月球協(xié)定》(第 3 條規(guī)定“禁止在月球上建立軍事基地”)、1982 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②第60 條規(guī)定:“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qū)內應有專屬權利建造并授權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a)人工島嶼;(b)為第五十六條所規(guī)定的目的和其他經濟目的的設施和結構”,但同時第56 條也規(guī)定:“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qū)內根據本公約行使其權利和履行其義務時,應適當顧及其他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并應以符合本公約規(guī)定的方式行事”。等。 另外,在有關某個特定國家永久中立地位的條約中也明確禁止在這些中立國家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 例如,1945 年10 月26日,奧地利國民議會通過《奧地利永久中立法》,宣布奧地利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不允許他國或組織在奧地利領土上設立外國軍事基地。

第四類別主要是直接針對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及其人員的法律地位做出全面規(guī)定的雙邊或區(qū)域性多邊海外軍事基地協(xié)議。 這種軍事基地協(xié)議只是針對規(guī)定有關海外軍事基地法律地位之專門條約的一個統(tǒng)稱。 實際上,在實踐當中,這類基地協(xié)議往往以各種名目出現(xiàn),如《基地租賃協(xié)議》(BLA)、《駐軍地位協(xié)定》(SOFA)、《軍事基地協(xié)定》(MBA)和《安全與防務協(xié)定》(SDA)等。 圍繞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及其人員的法律地位做出全面規(guī)定的協(xié)議之名稱直接冠名為“軍事基地協(xié)定”比較少見,例如1947 年《美菲軍事基地協(xié)定》、1954 年《美國與利比亞軍事基地協(xié)定》等。 有些基地協(xié)議盡管名稱里包含“基地”二字,但實際并沒有對軍事基地及其人員的法律地位和管轄權問題做出全面的規(guī)定,如某些基地租賃協(xié)議。 對此,查克·梅森(R.Chuck Mason)指出,基地租賃協(xié)議雖然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駐軍地位協(xié)定,但他解決了有關駐軍地位協(xié)定沒有就基地的地理位置做出規(guī)定的問題。①See R. Chuck Mason, “ Status of Forces Agreement(SOFA): What is It, and How Has It Been Utilized?” in Jeffrey R.Webb ed., Status of Forces Agreement: Foreign Jurisdiction and Congressional Oversight,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12, pp.19-20.例如,2008 年7 月和8 月,美國和捷克、波蘭分別簽署的《關于美國在捷克布爾迪地區(qū)興建反導雷達預警基地總協(xié)定》和《波美反導基地協(xié)議》都沒有對基地有關人員的管轄權問題做出規(guī)定,需要后續(xù)專門的駐軍地位協(xié)定來予以補充。 實際上,在實踐中,對于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及其人員的法律地位做出全面規(guī)定的國際條約主要多以“駐軍地位協(xié)定”的名稱出現(xiàn),諸如《北大西洋公約締約國關于其軍隊地位的協(xié)定》(1951 年)、《駐日美軍地位協(xié)定》(1960年)、《駐韓美軍地位協(xié)定》(1966 年)、《蘇聯(lián)和波蘭關于暫駐波蘭的蘇軍的法律地位的條約》(1956 年)、《駐捷克美軍地位協(xié)定》(2008 年)、《日本與吉布提軍事基地協(xié)定》(2009 年)、《駐立陶宛美軍地位協(xié)定》(2017 年)等。 一般而言,駐軍地位協(xié)定的主要內容包括:軍事基地的具體用途、軍事基地人員的出入境管理、軍事基地的使用年限、軍事基地的租地費用以及針對軍事基地人員的關稅豁免、刑事管轄權和民事管轄權等規(guī)定。 因此,相對于其他有關的軍事協(xié)定,以美國與他國訂立的駐軍地位協(xié)定為例,“駐軍地位協(xié)定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在美國與接受國之間就刑事管轄權的分配做出規(guī)定。 當然,駐軍協(xié)定也解決民事管轄權問題,諸如索賠、稅收、關稅、各方提供的各種服務、采購物資以及本地雇員的招募等問題?!雹贘. Holmes Armstead, Jr., “Crossroads: Jurisdictional Problems for Armed Service Members Overseas, Present and Future,”South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12, No.1, 1985-1986, pp.1-4.需要強調的是,盡管駐軍地位協(xié)定是所有國際條約中專門針對一國海外軍事基地及其人員的法律地位問題做出全面規(guī)定的一種,但是,“通常,駐軍地位協(xié)定的條款可能被載于與一個伙伴國訂立的其他協(xié)議之中,一個駐軍地位協(xié)定并不會被單獨予以適用。 駐軍地位協(xié)定通常被作為全面安全保障的組成部分與其他類型的軍事協(xié)定一起簽署?!雹弁?, pp.1-6.也就是說,在訂立這種駐軍地位協(xié)定之前,有關國家往往需要先行訂立至少一個有關共同安全保障或共同安全與防衛(wèi)方面的框架性協(xié)定,如1951 年美國與北約國家在訂立《北大西洋公約締約國關于其軍隊地位的協(xié)定》之前訂立了一個有關共同軍事防御的多邊公約——《北大西洋公約》(1949 年)。

四、結 語

通過上文對一國海外軍事基地的歷史、概念及國際法淵源的大體梳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即對于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的國家而言,如果需要確保該國海外軍事基地的正常運轉,首先需要解決海外軍事基地在國際法上的合法性及正當性問題。 遺憾的是,現(xiàn)有國際法在這方面的規(guī)定并不是不甚明確,而是壓根兒就沒有對其予以明確的規(guī)定。一方面,有關國際條約似乎并不一般性禁止一國在他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 另一方面,從相關習慣國際法來看,也找不到一條明確禁止有關國家在海外設立軍事基地的國際法規(guī)則。而即使是有關國家訂立的有關軍事共同防御條約和駐軍地位協(xié)定,也沒有針對一國海外軍事基地的合法性問題做出過一般性規(guī)定,更別說明確禁止一國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了。 這種情況表明,一國是否在他國領土上建立或擁有海外軍事基地,或者一國是否接受他國在其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主要取決于主權國家本身的政治意志和自主選擇。 從國家實踐來看,或者因為歷史上形成了被西方國家殖民統(tǒng)治的記憶,或者因為曾經飽受大國軍事基地帶來的肆意干涉之苦,許多國家對外國軍事基地往往持抵制的態(tài)度,諸如比利時、厄瓜多爾、希臘、伊朗、菲律賓、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就通過國內立法明確反對他國在自己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 但是,也有國家明確表達了不反對在其境內設立軍事基地的意思,有的國家甚至還主動邀請他國在境內設立軍事基地,尤其是在應對海盜侵擾和恐怖襲擊等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的時候。 突出的例子是非洲的吉布提。 實際上,聯(lián)合國憲章及有關決議的規(guī)定表明,“軍事基地在維護國際和平所發(fā)揮的作用方面不能被忽視,他們的法律地位為國際法所承認”。 “在當今世界,海外軍事基地已不再是霸權主義或對外侵略的同義詞,日益扮演著維護和平的角色,以適應地緣政治經濟發(fā)展中面臨的新挑戰(zhàn)?!雹賆ue Guifang and Zheng Jie, “China’s Building of Overseas Military Bases: Rationale and Challenges,” 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Vol. 5, No. 4, 2019, pp. 498, 509.

猜你喜歡
國家
國家公祭日
“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12·13 國家公祭日》
正是吃魚好時節(jié)!國家呼吁多吃魚,這五種魚你一定都吃過,但你知道好處都有什么嗎?
當代水產(2019年4期)2019-05-16 03:04:56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看中了他吃國家糧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
上海國資(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六月综合网| 国产一级片网址| 欧美色丁香|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精品性| 欧美午夜网|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91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va在线| 国产第一页亚洲| 天堂在线亚洲| 亚洲无码电影|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午夜不卡视频|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自拍欧美亚洲|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精品第五页|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99精品久久|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 毛片手机在线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日韩专区第一页|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欧洲亚洲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999精品在线视频| 欧美国产视频| 国产玖玖视频|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伊人成色综合网|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欧洲av毛片|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97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