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縣西關幼兒園 馮夏雯
幼兒園的施教模式在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深入發生變化,尤其是游戲化視角已滲透在幼兒教育學科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幼兒為核心,吸引幼兒的注意,讓幼兒熱愛游戲。游戲對幼兒的身心成長有著很大的價值與意義。
游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在教學游戲中最難做到的就是運用游戲教學,并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以前,教師單純把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作為幼兒園教學的課程內容,這樣的封閉式教學忽視了幼兒的獨立性活動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只重視傳授課本上知識,忽視幼兒各方面技能的培養,忽視了以幼兒為主體開展教學的重要性。對此,以下就對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
行之有效的指導也是促進教學游戲化,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核心因素。很多幼兒教師都會以一種領導人員的態度指揮幼兒進展游戲,受教師過度干涉和指導的影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能獨立思考,只是按照教師提供的步驟開展游戲,從而影響了游戲學習的效率。這在很大水準上限制了幼兒的發展,也是對幼兒思維能力的一種牽制。因此教師要在游戲中把學習主動權交由幼兒。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留存的問題,重要表現為這幾種景象:首先,教師未能認識到游戲的目的為引發幼兒動手、動腦,忽視在游戲教學中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的注意力與專注力;其次,部分教師把游戲的過程當成玩玩具,時常是把玩具放在地上,讓幼兒肆意玩耍,這一過程并未有教師的參與,也從未有過教師的指導,游戲成了一種無目的、無計劃的活動;最后,教師在游戲教學中忽視幼兒的主體性。教師未能將游戲作為一門教程,一味自己說了算,比如玩什么、怎么玩,規定好每個參加者的角色和身份,確定游戲動作。在這種情況下,游戲教學的教育價值并未能得到良好發揮。
因為幼兒年紀小,自控能力弱,無法在短時間內專注同一個游戲。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游戲特色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轉變游戲教學法,豐富教學內容,將課堂知識教學與游戲充分融合。然而,現代教師時常忽略這個問題,游戲教學方法滯后,導致未能提高教學效率,甚至將課堂教學變得碎片化。
新課程中明確規定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視教學的側重點,立足于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挖掘他們的潛力和天賦。但部分幼兒教師在進行游戲教學方案設計時未從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未能依據本班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游戲本身設置教學流程,讓教學游戲化成為形式,導致幼兒缺失了學習興趣。
兒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加得納提出:“智能是一種組合心性的操作模式,是解決問題或開創問題的力量。智能并非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有力量改善且擴充智能。”其理論更注重兒童智能的全面開發。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之所以順處可見的教育,那是因為生活充滿教育。
中國著名教育兒童家陳鶴琴認為:“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活教育”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幼兒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活教育”教學方法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因此,教師應該從以上觀點出發,聯系實際,引導幼兒參與游戲。
游戲化教學過程不僅是帶領幼兒做一些簡單的游戲,還需要考慮到教學目標、幼兒的能力、客觀條件等各方面,保證游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幼兒的需求和愿望是時刻變化著的,教師應重視幼兒的這種內在需求,時刻轉變教學方法,保證幼兒在游戲中習得豐富的技能,與其他幼兒進行互幫互助,在不斷地知識感知與領略中,學習新知識。
例如,在教師“數字比大小”時,教師可以拓展“吃數字”的游戲,要求每個幼兒隨身貼一個數字,教師隨機讀數,在讀到大數時,數字大的幼兒可以揭下同伴身上比自己小的數字,取得勝利;在讀到小數時,數字小的幼兒可以揭下比自己大的數字。以這樣的游戲過程加深幼兒數字大小的掌握程度。又如,在教學“數字加減”的時候,教師可以繼續讀數,讓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數字,揭下別人隨身的數字與自己的數字相加,以得出教師所讀的數字,減法以此類推。
綜上所述,游戲化教學指以游戲為中心,貫穿幼兒園的全部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學習技術與藝術的一種教學方式,其實質是讓幼兒變成求學和進步的主體。游戲化教學把幼兒作為教育的對象,促使他們在游戲中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要優化游戲的時間、游戲場地及游戲素材,更新教學方法,發揮游戲教學良好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