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第一實驗小學 由苗苗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過分重視學生智力方面的開發,主要對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還有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除了為學生布置了許多家庭作業,還十分重視各種各樣能力方面的訓練,但是在情感教育方面并不重視。這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雖然學習到了基本的知識,但是沒有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將素質教育理念作為指導,重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采用情感教育策略,真正激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使學生的語文素質素養得到提高。
在開展教育的時候,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由于情感是一種人們與生俱來的東西,即使是年齡較小的小學生,對于各種事物也有自己的認知以及情感反應,在教學的過程中,情感教育是一種積極調動學生情感因素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使學生遇到事情之后能夠使得情感反應得到提高,促進學生正常的情感反應,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發展,而且情感教育是讓學生發現語文課本中的情感,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接受程度,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此外,通過情感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開展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情感反應,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便增多了,不僅課堂的氛圍更加輕松愉悅,還能有效減少師生之間的隔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情感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而且語文課堂教學中知識點較多且分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中的空間時間少,學生沒有太多時間吸收消化知識點,不僅學生很難真正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長此以往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壓力,最終喪失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信心。而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教師需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由于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應當回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找靈感,課堂上所收獲的教學啟示同樣需要回歸到生活當中,并且指引學生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以及難題。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首先需要給實踐情感教育進行一個明確的定位,由于學生自身的認知難度有限,如果教師只是通過講道理或者講一些抽象的道理進行教學,不僅學生很難真正理解,而且教學的質量也很難得到提升。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得到情感方面的深入理解,最適宜的便是講生活作為情感教學的切入點,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以及經歷,為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得到啟示。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降低理解的難度,使學生能夠真正得到情感方面的理解。
例如,學習《滴水石穿》的時候,這篇文章中通過事實與現象為學生展示了一個道理,其主體便是堅持還能成功。但是文章中有一個更加顯著的特點,就是通過講道理擺事實的方式幫助學生們理解。而在教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提問學生,將來有什么樣的理想,有些學生想當醫生,有些想當飛行員,還有些學生想當魔術師,之后教師便可以進一步發問:如果想要真正實現這些理想的話需要做些什么?接著教師便需要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到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與閱歷。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將情感教育與生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真正達到培養情感的目的,使情感教育得以滲透。
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學到基本的知識,最為根本的任務便是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情感方面得以提升,并且提升其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只是讓學生局限于書本中的閱讀內容,還應該讓學生在日常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并對好詞佳句進行感悟、品析以及積累,這些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語文是一門與自然以及社會聯系緊密的一門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是不能僅僅只局限于書本中的閱讀內容。當在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時,教師便可以找一些描寫自然景物的語文材料給學生閱讀,如果教師僅僅只是讓學生從文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是非常困難的。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到大自然中,并且讓學生能夠更加仔細觀察季節的交替以及景物,從而真正培養學生對于大自然的感情,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激發其情感。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到校園中去觀察,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由于校園中有更多的綠色植物,有著良好的環境優勢,教師便可以找個時間將學生帶出課堂,讓學生在廣闊的草地上奔跑,也可以讓學生在秋天的果園中感受到收獲的喜悅,而冬天則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色彩的變化。在課程教學時,教師首先便需要充分利用大自然這個資源。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生活的閱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便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大自然進行交流,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最終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自然,并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快樂。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讓學生通過大自然,發現自己身邊的美麗事物,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真正落實情感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得到全面且綜合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加重視情感教育,讓學生學習到知識的同時能夠培養良好的感情觀。明確情感教育的定位,只有這樣才能使情感教育得到更好開展。在滲透情感教育時,教師需要知道,情感教育本身便是來源于生活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一些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適應課堂的情感教育模式,使學生情感方面得到真正提升。此外,教師還需要將情感教育與社會中的內容相互連接,讓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自然,通過對自然與社會的觀察,得到情感方面的激發,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感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