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李哥莊鎮辛疃小學 周桂玲
快樂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實現在發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為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早在春秋時期孔子便提出了相關教育思想,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16 世紀法國思想家蒙田在《論對孩子的教育》中認為教室應是孩子玩樂與收獲的地方,19世紀哲學家斯賓塞的教育哲學中心思想也是“快樂”。快樂教學的優勢在于以快樂學習作為教學理念,利用游戲、趣味語言、動作手勢等形式為學生創設自由舒適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在課堂中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以極高的熱情參與學習中,從而樂于學習,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現階段,雖然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快樂學習的重要性,快樂教學法也在推動與普及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尚未解決,需要引起重視。首先,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大部分教師難以在短時間內轉變教學思路,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導致快樂教學法無法真正貫徹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去,使快樂教學法收效甚微。其次,雖然有部分教師注意到快樂教學法的重要性,但認識不全面,把握不充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偏差。這些教師將快樂教學法看作是輕松教學,認為只要降低對學生的要求、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就可以達到讓學生快樂學習的目的,錯誤的認知不僅不能發揮快樂教學的作用,還影響到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還有些教師為了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將快樂教學法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但方式具有局限性。這些教師主要以活躍課堂氣氛為目的,側重于通過課堂活動等形式調動學生情緒,強調課堂娛樂性反而忽略了語文知識性的教學,使快樂教學法流于表面形式,背離了最終作用于學習上的初衷,長此以往學生的心思偏離學習,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輕松愉快的課堂相較于生硬枯燥的課堂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小學生的發展規律,滿足小學生的發展需要??鞓方虒W法下的語文教學首先應做到課堂處于輕松活躍的氣氛中,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語文思維,以達到語文教學目標。例如課文《比尾巴》教學中,教師可以課前讓學生開動腦筋制作一條動物尾巴,在課堂導入環節讓大家都猜一猜同學制作的尾巴都屬于什么動物?這些尾巴都有什么特點?接著再適時引出課文內容進行后續教學。其次,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視頻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創新教學手段。教師通過小小的互動快速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中來,由好奇心引導沉浸在課堂中,能促使學生以極大的熱情進行后續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的接觸最多,可以說教師將影響學生的一生。特別是小學階段,小學生以教師作為榜樣,認為教師是絕對權威的,但也難免出現畏懼教師的心理,從而影響學習。因此調節好師生關系,建立師生間的平等對穩定學生學習情緒有重要幫助。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在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強教學效果。教師應注意使用一些帶有積極正面與鼓勵性質的話語,如“讓我考考誰的小腦筋轉得最快”“讓我看看誰最聰明”等。在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對正確的答案可以評價“非常好”“很棒”,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對錯誤的回答應用引導與鼓勵的話語、眼神或者動作代替批評,如“再想一想還有什么呢?你一定可以的”“加油!老師相信你”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課堂互動環節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有利于增加師生互動,拉進拉近師生距離,為快樂教學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生接觸到的事物大多僅限于生活日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有利于拉進教學與學生的距離,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利用小學生熟悉的生活來開展生活化教學是快樂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一方面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愉悅感與獲得感。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過別人的什么幫助,或者自己做過什么幫助了別人,讓學生回想起在生活中幫助他人的快樂,進而再反復品讀課文中的語句,讓學生感悟雷鋒的偉大,并產生向雷鋒叔叔學習的信念。與生活相聯系的語文教學對學生而言更富有吸引力,學生能夠在其中發現更多有價值的內容,輕松完成教學內容,做到快樂學習。
快樂教學法與新課改的教學要求高度契合,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與發展需求,對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具有深遠影響。針對目前快樂教學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活躍課堂氛圍、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創設生活情境等具體措施開展科學合理的快樂教學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強教學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