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民族中學 辜開良
時至今日,仍然有部分初中數學教師由于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在課堂上采取簡單灌輸的教學方式,并通過題海戰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教學效果不佳。在大力推動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如何采取更具科學性的措施促進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值得我們深思。
任何一種數學知識的產生都與人類生活需求具有密切的聯系,表現著人類進步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對“歷史”情境的創設,使問題回歸至其發展的原始階段,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理解,通過自己的方法對其進行探索。比如,在“實數”內容的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邊長是1的正方形,其對角線長度為多少?引導學生進行計算,使學生的思維投入批判與發現過程,大家會發現沒有哪個整數的平方為2,也沒有哪個分數的平方為2,使學生感受自身知識儲備的局限性。在經過反復計算明確這個數約為1.41……之后,會發現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與此同時,教師可向大家講述一個故事:公元前6世紀,在古希臘有一名學者希伯斯,他也對剛才我們研究的問題形成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大量嘗試之后發現這個數不是整數,但也不是分數,是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到的一種新數。人們認為整數與分數比較好理解,所以將其合稱作有理數,而將這種不好理解的數稱之為無理數。隨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大家展示課外學習材料“無理數的發現”,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這個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親身經歷了對無理數進行探索的過程,體會其中的數學思想,并通過對數學史及數學家故事的學習,感受到古代人給我們留下的其實并不只是知識內容,還給我們留下了一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提出:每個學生都能在一定引導之下,通過自身實踐獲取數學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避免重視數學結論而輕視過程的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學習材料,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探索,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建立起更加清晰的表象。比如,在“全等三角形”內容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兩個三角形,引導學生觀察,隨后通過動態多媒體動畫效果使兩個三角形重疊在一起,大家會發現二者可以完全重合,隨后引導學生對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進行總結: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出教學過程互動性,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同時使教師更為真切地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需求,不但能夠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能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需求,活躍課堂氣氛。此外,教師可以對與本課相關的一些內容進行簡單介紹,雖然只能讓學生對未來所學內容做出簡單了解,但也形成了良好的鋪墊,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關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比如,在“平行線的性質”內容的教學中,為提升學生對此部分內容的興趣,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有一名農民朋友叫老譚,他有一塊地,其中的田埂a和田埂b之間為平行關系,并分別與田埂c相交。話說有一天,老譚突發奇想,想要測量一下其兩個內角的大小,大家猜一下老譚會怎樣做?”有的學生說:“用量角器。”“沒錯,老譚也是這么想的,但是他找了很久,最終只找到了一個破損一半的量角器,最多只可以測量90°角。大家能幫助他解決問題嗎?”有些學生會回答:“兩條平行線與另一條線相交有兩種情況,垂直和不垂直,前者很容易得到測量結果。而不垂直情況在相交位置會形成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我們要讓老譚測量銳角,隨后依據定理求出另外一個角。”“謝謝你幫老譚解決了問題。”經過這一過程的引導,使數學學習顯得更加有趣,同時使學生明確數學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形成良好的促進作用。
形成科學認知的一般過程,通常是起始階段針對事物形成定性描述與研究,隨后經過精確定量分析最終使人們深刻認識事物本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唯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科學問題,才會使其更好地領悟科學概念與規律中的深層內涵。比如,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表現為球體,包括太陽、月亮、雨點、氣泡等。其所滲透的數學原理在于:體積相等的立方體中,球體表面積最小。基于此,可以使學生了解相同面積的平面幾何圖形當中,圓形周長最小;而相同周長的平面圖形當中,圓形面積最大。人類早已通過圓形的輪子制作各種工具。然而,現在有一些科學家開始逐漸探索制作多邊形車輪,也證明了配以履帶之后,車輛在雪地中行駛更能避免側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對正確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以科學的角度和態度去看待世界,不應該被傳統教育思維所束縛。如此一來,數學教學過程會變得更加有趣,更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數學知識來自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在教學實踐中適當為學生創建一定學習情境,能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找出所需數學材料,并發現與解決問題,促進其知識結構的完善化發展。比如,在“統計圖”內容的教學中,可從我們身邊的一些數字信息著手,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對這一類問題形成更加濃厚的興趣。通過對多種統計圖形式的應用,使學生充分明確它們的優缺點,了解其應用原則。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識圖、制圖以及信息處理能力,還能促進其數學表達能力的持續優化,對學科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的發展形成良好促進作用。此外,在教學中還可以應用游戲公平與否問題、獎品獲取概率問題以及商品打折問題等,這些與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設施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基于此,我們必須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需求,探索出一套更具適應性的教學體系,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現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