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民族小學 劉曉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單元主題整合的實踐教學,已經成為現階段語文教師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措施,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也讓學生的語文認知能力在學習中得到提升,落實學生主體的同時,推動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在單元主題整合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進而加強小學生思維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這一教學方式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也成為小學生個性化閱讀發展的有效途徑,對現代教育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情境尤為重要。小學生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較為薄弱,在接受事物時,直觀內容更容易接受,在欣賞語文課文時,文章背景與小學生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導致學生無法聯想課文背景,進而形成一定的抽象性,不利于培養小學生語文欣賞能力。利用多媒體構建情境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圖片等方式,了解文章背景,進而加深學生閱讀體驗。此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課堂導入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良好的課堂導入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思維集中在課堂教學,保持濃烈的求知欲進行閱讀,不僅可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也能讓學生形成自主、積極的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主題是“祖國山河”,主要編排《古詩三首》《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以及《美麗的小興安嶺》4篇課文。該主題宗旨意在小學生通過閱讀,體會我國山河的壯麗,激發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師在開展單元主題整合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豐富的情境教學,加強學生閱讀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促使學生沉浸在文章美景之中。拿《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舉例,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直觀的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欣賞海底美麗的珊瑚、有趣的海底生物等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南海風景,加深學生對祖國大好山河的認識,促使學生思維停留在文章主題上,進而開展主題整合閱讀教學。此外,語文教師應通過引導性問題如:“同學們喜歡這里的風景嗎?”“為什么作者描繪得這么好???”“同學們在閱讀時有什么情感嗎?”等方式,促使學生自主研究文章結構,文章情感,在學生積極回答后,教師給予一定的總結:“同學們說得很好,這篇課文的作者應用了擬人、比喻等寫作方式,將西沙群島自然美描繪出來,所以同學們在閱讀時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蓖ㄟ^多媒體構建情境教學,不僅可以直觀呈現單元主題,也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加強學生閱讀情感體驗,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語言源于生活,且主要表現形式也是通過生活。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啟發學生想象力,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同時,促使學生建立生活與語文之間的認知,這一舉措不僅可以加強小學生閱讀能力,也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個人文學素養,并且提高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注重身邊生活中的語文信息,為日后寫作積累素材,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生活化教學方式與情境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首先,情境教學主要應用于具有抽象性的教學內容,將抽象性轉為形象性,便于學生理解,即為學生構建情境,引導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生活化方式即通過故事、案例、事物等方式,將文章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根據已有認知,與文章內容建立聯系,促使學生個人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豐富學生情感世界,加強學生對生活的認知。例如,教師在開展單元主題整合教學時,學習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就可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教育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參與學習生活。教材根據單元主題——“想象生活”選編了《大青樹下的小學》《話的學校》以及《不懂就要問》3篇課文,其目的讓學生體會、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因此,教師應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先引導學生激發自身體驗,進而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加強學生對生活的認知。以《不懂就要問》一文為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生活閱讀文章,可先組織學生交流個人回憶,促使學生激發回憶,進而通過閱讀體會孫中山先生勤學好問的精神,鼓勵學生學習孫中山先生熱愛學習的精神,這一舉措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閱讀能力,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進而推動學生良好發展。
語文教師在進行單元主題整合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學生情感體驗,也要幫助學生建立注重文章結構、寫作手法的意識。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展群文閱讀,利用選編內容同單元主題的聯系,實施比較閱讀。比較閱讀即通過內容相似的文章結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根據文章結構、寫作手法進行比較,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并且讓小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對文章寫作技巧有深刻的認知。此外,語文教師在應用比較閱讀開展閱讀教學時,應合理考量文章的結合度,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并要求學生根據文章的手法、結構等方式進行比較閱讀。比較閱讀也是閱讀教學中廣泛應用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閱讀,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但小學生語文思維能力較為薄弱,無法從整體文章中深刻比對,所以導致學生在閱讀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應積極引導讓學生對文章局部內容進行比較,進而加深難度。在比較閱讀中分為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橫向比較是根據文章中同一角色進行比較;縱向比較是對文章中的手法、敘述順序等進行比較。在比較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幫助學生尋找文章中存在的相似點以及不同點,提升學生閱讀技巧與閱讀欣賞能力,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例如,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主要圍繞單元主題“小故事大道理”開展教學。筆者在執教《小馬過河》這一篇寓言故事時,采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要多動腦,多思考,不能光聽別人說,當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要親自去嘗試的道理。首先,筆者帶領學生精讀《小馬過河》,主要通過理解和體會人物對話,感悟故事蘊含的道理。然后,選擇《酸的和甜的》《陳平過河》兩個故事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故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故事蘊含的道理。最后,給學生推薦閱讀經典名著《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等讓學生自主閱讀。這樣,既為學生指明了閱讀方向,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
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近年來被廣大教師應用課堂教學,且這一學習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加大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在討論的過程中促使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討論得出的結論,不僅可以讓學生收獲一定的滿足感,也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對口語交際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欣賞能力。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第四單元主題教學中,主要通過《盤古開天地》《精衛填?!贰镀樟_米修斯》《女媧補天》開展“神話”專題。引導學生在閱讀神話故事中,拓展學生思維,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小組合作的方式自行閱讀,并利用引導的方式,通過互聯網信息與閱讀書籍等方式,加強學生單元內容理解,豐富學生想象力,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就容易多了。通過閱讀神話故事,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代神話故事人物的形象、性格特點,并充分反映了古代人們的生活,以及美好的幻想,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推動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綜上所述,開展語文單元主題整合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拓寬視野,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僅迎合了新課改教學思想與理念,也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