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南縣蘇州路實驗學校 房麗麗
美術核心素養基于美術這門學科而存在,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美術知識,同時還包括養成良好的美術習慣、美術審美,以及如何就具體的美術問題展開思考等。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美術教學,能夠讓學生對眼下的藝術之美內化成一種感知,提高自身的內在素養,無形中形成良好審美觀,讓學生更加熱愛美術學習。
2014 年,我國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概念。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于,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生活情景時,可以有效通過運用特定學習方式下的學科觀念(非一般性知識),調動自身的學習思維與技能,在分析、提問、解決問題時展示出的一種個體品質。核心素養的性質就在于讓學生擁有“最關鍵”與“最必要”的素養;核心素養代表了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核心素養可以通過學習提高;核心素養兼具個體性與社會性價值。
初中美術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階段通過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完成對學生的啟發,讓學生產生對美術與生活的向心力,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以人教版初中美術“平面設計的盛宴”為例,這個單元是“設計應用”章節,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注重提問、引導、啟發的流程,讓學生學習平面圖形設計的技巧,并從中感知圖形之美與圖形對美術的作用。教師拿出蘋果實物并畫出圖形,學生根據教師所畫圖形再添加筆畫,連續幾次的添加會讓圖形發生很大變化,從而引出“平面圖形創意”的課題,引導學生進入對圖形創意的初始認知狀態。在觀察圖形過程中,不同的圖形會讓學生產生不同的思考。如蘋果的局部會讓學生聯想到鑰匙輪廓、細胞、餅干等,學生能夠理解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會得到不同的答案,進一步積累不同的美術記錄方式,提高學生對于圖像觀察的素養。核心素養包括了文化理解素養,在分析“平面設計的盛宴”中圖形時,有的學生就會發出這種感嘆:“這個圖形中,把眼睛畫成地球,通過流淚,警示人類應當守護地球。”學生可以從人類環保、和平、可持續發展的不同維度來理解圖形含義,可以從社會、人文、地區等各個層面去解讀美術作品,分析其中的創意,展現了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作用。學生通過建立起的圖形識讀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美術創意素養,加深了自身對于美術的文化理解。
一切美術教學實施策略的鋪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培養學生對美術的熱愛,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促使其更積極地鑒賞日常所見的美術作品,感知美術這門學科所蘊含的美感。教學中,教師可按照具體的教學大綱實施構思,以教學生動性、趣味性為宗旨,結合情境教學法創設班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具體的美術形象中感知美術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人教版初中美術“擺件巧安排”為例,一般的教學方案主要是教師向學生展示教材中的各個居室,并解釋不同擺件放在不同位置的理由。其教學主體性依然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仍在接受“填鴨式”教學,無法探索美術的構建魅力。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美術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展示不同房間的照片,并安排若干個擺件,以小組為單位,7個學生為一組,讓每個小組選擇各自的居室,按照學生的美術審美來安排擺件。如A 小組選擇了兒童房,在墻壁選擇上,傾向使用活潑的色系,如淺黃、粉紅等配色方案,地板鋪設暖色系墊子,給孩子以安全感,使兒童居室不會有壓抑感覺;B小組選擇了成人臥室,小組將墻壁顏色設計成白色或茶粉色,墻面掛有插花裝飾畫、電視,臥室為極簡裝飾風格。情境教學的作用,就是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具體場景的設計過程,讓學生的想法得到落實,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同時,在學習“擺件巧安排”過程中,學生親手布置,更加能夠體會出美術設計的魅力所在,不斷調整擺件的搭配、從而愛上設計,培養了學生核心素養中的學習專注力。此外,教師還應當在情境教學中善用跨學科教學,將其他學科知識轉化成美術學科知識,在豐富自身知識體系的同時,主動構建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知識點的連接,更從容地進行教學。
學習美術離不開對美術審美與感知,這也是美術學習中最重要的核心素養部分。具備出眾的審美水平,表示學生在面對美術作品時,能通過運用自身建立起來的審美觀對作品進行評判,并能夠發掘出別人不易察覺的作品價值。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美術感知力的培養,因為只有感知力足夠敏銳,學生才能“發掘”作品價值,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以人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紡織女”為例,這幅作品畫出了女性勞動者紡織的畫面。教師在教學前先對這幅作品進行內容介紹,接著讓學生默默觀察這幅美術作品。通過觀察,學生可以體會到這幅畫運用了神話與現實呼應的對比手法,兩個不同的場景出現在同一個畫面里,隱含了畫家對于兩種階級不同的藝術表達。教師應當清楚地意識到,學生美術審美能力和感知力的提高絕不能只立足于懂得欣賞美術作品中“技巧”部分這一標準,更要求他們懂得體會美術所傳遞的藝術之美。這也是核心素養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知識素養的最大區別,學生有能力透過現象(美術作品的淺層技巧)看到本質(美術作品的情感表達),教師要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美術教學中,富有深度的提問是有效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過于淺顯,防止學生失去探尋的興趣。教師的提問要保持開放性原則,甚至所提問的問題可以沒有答案,因為問題越開放,越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并引導他們不斷尋找問題的答案,讓學生之間互相探討,用自己的觀點去碰撞對方的觀點。例如,教師向學生提問“你為什么喜歡梵高?”“第一眼看見梵高的畫是什么感覺?”“為什么梵高偉大?”“《星月夜》為什么會有獨特的美感?”等。思考的目的是為了找尋問題的答案,教師要創設一個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展開討論,培養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獨特觀點的班級氛圍,在積極的核心素養下參與評價。學校要充分調動自身資源,與美術館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并利用館內資源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提高審美趣味。學校也可聘請一些專業的畫家、手工藝人前來講課,借用非教師、非學生的第三人稱視角,分享工藝制作方法,讓學生思考每一件美術物品蘊含的細節,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對國家發展來說,核心素養歷來被當作衡量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核心標準。縱觀國內外課程改革背景下,以學生核心素養促進改革已然是發展的主要趨勢。本文以教師與學生兩個視角提出了初中美術教學的重點,教師應當善于結合情境教學法生動傳授教學,調動學生的感知力,注重培養學生懂得融會貫通、整合知識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為社會培養全面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