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科技實驗小學 閆 研
把閱讀和寫作兩者結合起來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適時提高學生閱讀、寫作兩方面的能力,不但節省教學時間,更重要的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其情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以讀促寫就是通過閱讀積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以達成讀寫融合。以讀促寫的開展需要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多種類型文本的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優秀文本的立意選擇、寫作技巧、情感表達,當閱讀量達到一定值后,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嘗試挑選和摸索適合自己的寫作手法,形成獨具自身特色的寫作風格。
“讀”可以為“寫”提供思路,那“寫”也給“讀”提供了逆向思考的機會。寫作也是檢驗平常學生閱讀水平的良好方式。寫作可以是仿寫、續寫等,教師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嘗試有意識地模仿范文的某種特點,能給學生的寫作指明方向,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比如在學生寫親情類的文章時,可以回憶一些描寫親情的名篇佳作。
像《背影》中父親買橘子的細節描寫;《我與地壇》中作者與母親的談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對比寫法等?;貞浀倪^程也是對文本再次理解的過程,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回憶中抓住細節,在寫作中細節越突出,文章才更具感染力,讓人有信服度,教師應鼓勵學生把握住范文的特點,結合自己文章主題進行融合,再次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高效實現以寫促讀的目的。
讀寫結合理論鉆研的再深入,沒有經過一線教學的檢驗也是紙上談兵,起不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作用。筆者在下文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方法分為三方面進行闡述。
教材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在培養學生讀寫意識時,教師應重視挖掘教材內容的內在價值,給學生選擇文本提供便利。過于簡單的文章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難以啟發學生的寫作思路;過于難的文章又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產生抵觸閱讀、抵觸寫作的心理發生。而部編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專家精心細琢的,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凸顯文本特點,在語言表達、情感抒發、文本結構上都是精益求精,所以教師圍繞教材開展讀寫結合是穩妥教學的第一步。在教學《翠鳥》時,筆者摘取其中一句:“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睂@一句中“鮮艷”進行細致的分析,提出問題:“同學們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再聯系生活想一想這個詞我們一般用在什么地方比較合適?”學生陷入思考狀態,接著說出自己的理解。以上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也就都是在讀的范疇里。下一步則是對學生讀寫結合意識的培養:“同學們剛才的理解非常正確,那再深入想一想‘鮮艷’這個詞是否可以有別的延伸意義,比如可以代表人的心情等?!睂W生紛紛表現出疑惑的神情,這時,教師給學生出示例句:“她就像是一朵盛開的鮮艷牡丹,在人群中氣質顯得尤其高貴?!碧釂枺骸斑@里的‘鮮艷’可以感受到‘她’什么性格特點或是作者的什么情緒?”有的學生回答:“體現‘她’獨特而又高雅的氣質?!庇械膶W生回答:“可以感覺到作者描寫‘她’也是帶著欣賞眼光的?!边@樣通過仔細分析一個詞語,延伸到對句子的深入解讀,對作者情感的揣測,這便達到了閱讀的高階思維層次。于是教師可以趁機布置一個課堂小練筆。讓學生運用“鮮艷”一詞描寫某一事物或某位人物,做好讀與寫的自然銜接,提高其習作能力。
仿寫可以減輕學生的寫作難度,也是小學寫作訓練常用的教學方法。但是單純的模仿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感,缺乏創新思維,不利于讀寫雙向思維的進步。所以模仿僅僅是引導學生接觸寫作的一種手段,最終還要要讓學生跳出模仿的圈子,在借鑒優點的同時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構思立意,真正感受寫作的樂趣。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仿寫到創作慢慢過渡,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提高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提升其寫作水平。比如老舍的《貓》其中一段描寫甚是精彩:“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撓癢……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吭。”教師可讓學生先對這一小段進行分析,接著進行仿寫。分析過后學生一致覺得這一段的描寫既體現生活性,也十分生動。于是學生開始了自主仿創,“仿”要從細節著手進行寫作,“創”是對不同小動物的習性、特點的創作。教師在此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回憶文章中描寫小動物的特點和行為習慣的方法,在具體的描述上加入自己的風格。這樣仿創結合的方式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思維創新能力。
教學圍繞教材展開,課外閱讀則是對學生讀寫綜合能力的拔高。課內閱讀教給學生挑選文本的技巧和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則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喜好擴充知識面,是深化其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學生讀的課外讀物,開闊學生的眼界,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循序漸進地放手,最終把課外閱讀選擇文本的自主性完全交給學生。課外閱讀當然不是走馬觀花,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閱讀中收獲一定的能力或知識。比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之后,筆者為學生推薦了一些主題式的經典文章,比如像屠格涅夫的《麻雀》、沈石溪的《鶴殤》等。待學生閱讀過后,教師可以組織閱讀交流會,讓學生說一說這些文章在表達手法上有什么異同,找尋這類文章寫作的規律。當學生再遇到相似的表達手法時,可以快速且精確地把握文章的主題。并把這一規律稍加變化后,就自然成為自己文章中的點睛之筆,教師可用以上方式發揮課外閱讀的優勢,全面提升學生的讀寫結合水平。
實踐證明,讀寫結合助力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創設,能很大程度上解決閱讀、寫作的教學難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感受語文的內在魅力,又通過寫作的方式檢驗自身的閱讀效果,提升其寫作水平,增強其寫作自信,為學生今后的語文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