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通渭縣第二中學 王桃桃
歷史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具備由該學科賦予的相應能力與思想,形成適應個人長遠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重要能力,以及塑造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學會將從歷史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充分應用于實踐,并且指導自己的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避免被課本所局限。
當前階段,教師在備課時容易忽視提問環節的安排,只將其作為“備選”,準備的問題往往從課本中進行挑選,難度較低,缺乏有效性與挑戰性,簡單的知識點問題角度較為單一,答案較容易找到,學生的眼界也被局限在了教科書中。歷史紛繁復雜,不僅僅只有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利用提問豐富該章節知識的背景結構,從而讓學生在提問中由表及里地分析問題。同時,教師在僅有的提問中所使用的語言缺少激情,難以調動學生的回答氣氛與學習熱情,使課堂的整體氛圍較為平淡,學生也缺少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的環境與機會。
現階段,教學模式的創新滲透進入了課堂的方方面面,歷史與實踐聯系較為緊密,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歷史課堂與生活不斷融合。因此,在歷史課堂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應試教育下的提問方式,聯系生活實際,將歷史知識融入實踐,將知識點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出現,有利于學生產生思考興趣。唯物史觀的建立是歷史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環節,教師利用課堂提問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能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該學科不再虛無縹緲,而是觸手可及,并能為個人的實踐與學習提供有意義的指導與幫助,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提升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高中歷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時,教師可以首先結合實際,指出當今我國的政治制度及經濟發展情況,從而引出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演變,并提出問題:“中國古代政治體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發生了哪些巨大變化?如何理解君主專制的演變?與如今的政治制度相比存在哪些差異、這些差異對中國發展具有哪些影響?”利用以上問題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將政治與經濟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培養相應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明確政治發展與時代的聯系,從政治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國文明綿延千年的真正原因。
合理的提問時機能更好地提升提問效率與課堂質量,提問可以安排于課前導入與課堂小結的反饋。課前導入的提問可以幫助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對本節課的內容與教學深度進行適當調整,如果提問效果較好,本節課可以進行延伸學習,如果提問效果較差,教師則需要專注于知識點的教學,鞏固基礎知識,避免揠苗助長。而課堂小結的提問是溫故而知新的環節,教師可以從簡到難進行課堂提問,首先抽查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讓學生能從教材中找到一部分答案的同時也需要主動思考,融入自己的觀點;而后,教師再提出具有拓展性的提問,以橫向或者縱向對比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設定,輔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引導學生形成有條理的答題思路與時空觀念,從而加強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與水平。通過課堂中恰當的提問。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時,課前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提問:“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存在著什么沖突?”,并以該問題為切入點引出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生過程及其影響,分享這一時期思想家對于德治與法治關系的討論。在課后小結中,教師并提出問題:“從時空觀念角度從多角度分析法律在統治中的作用”“法律在歷史發展中出現了哪些變化?出現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問題帶領學生梳理歷代王朝的法律與禮教統治措施,
歷史核心素養中,歷史解釋能力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以史料為前提,歷史理解為基礎。教師在課堂中應充分鍛煉學生的該項能力,多角度提問是從根本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同時,相關問題的回答也不應該是單一刻板的,教師要鼓勵學生拓展思路,發散思維,將歷史知識通過比較和分類進行問題的綜合分析,對歷史展開解讀,進而獲得問題的答案。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從客觀角度分析歷史事件,教師在提問時應避免摻入過多主觀情緒,避免影響學生對問題的判斷。同時,教師應選擇更具有開放性的問題,確保學生在思考時更有高度,在表達觀點時更有寬度,在梳理思路時更有深度,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歷史解釋能力。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時,該部分知識側重于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監察制度,教師在提問時也應該側重于對重點選官制度的考察,以及在當時社會政治背景下選用此制度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該章節的知識。同時,教師需要進行延伸提問,如“漢代地方監察制度的利弊都有什么?科舉制度的演變過程是什么?”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會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教師再選擇一些閱讀難度較小的相關文章帶領學生閱讀,有效提升課堂質量。
從教學的整體過程來看,教師需要堅持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認識到提問的藝術性,在設計問題時從課堂主題與學生的契合度方面進行思考,避免過度關注學生的回答正確情況,而應該更加關注問題對于學生思路的啟發性。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回答問題的能力也存在差異,因此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安排問題,從基礎問題開始,以思路的引導為主,逐步輔助學生形成回答問題的能力,培養回答問題的思路,最終實現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的學習不僅僅只是為高考而服務,更是對個人核心素養的培育,教師在課堂中應利用良好的提問方式幫助高中生拓展思路,形成唯物史觀與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提升課堂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