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中心幼兒園 汪家園
所謂課程游戲化,并非指將幼兒園課堂教育全部變為游戲,而是讓幼兒園課程更加貼近日常生活、更生動形象、提高孩子們的參與度。益智類游戲可以幫助孩子開發智力,鍛煉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合作類游戲能讓孩子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創造類游戲可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力;競技類游戲能培養孩子拼搏進取的精神……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打消孩子的厭學情緒,還能教會孩子正確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質上來說,幼兒園教育是有針對性、有方法性、有計劃性的初級教育過程。盡管教育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孩子,幼兒園教育也有十分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清晰的學習范圍。可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現狀及其學習與接受能力,幼兒園多數課程并非安排在課本和教室中,而是更多地以幼兒樂于接受的方式體現在日常生活、小游戲和其他活動形式中。
對于這些幼兒特別是剛讀幼兒園的幼兒來說,玩性肯定大于學性,而幼兒園里各種各樣的小游戲因其趣味性、參與性、豐富性讓孩子幾乎感受不到學習的壓力,甚至比在家里玩得還開心。這能有效避免了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使他們不會排斥幼兒園新環境。
陳鶴琴先生認為:“游戲的直接用處,雖只是尋求快樂,然而間接的用處卻甚大,因為他可以發展兒童的身心,敏銳兒童的感覺,對于兒童的生活有莫大之助益。”孩子們的天性就是玩耍,強行壓制孩子的天性使其做規規矩矩的“好孩子”無異于揠苗助長,短時間內孩子的安靜懂事可能會令人滿意,可這樣的孩子往往因為沒有充足地玩耍導致出現心理問題。
當今的幼兒園教育過于強化教育的意義,即過于強調幼兒園教育在整個國家教育體系中的地位,過于強調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幼兒園教育的本質特征。
課程游戲化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出更生動、更有趣、更豐富、更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幼兒園課程。為何游戲更適合兒童?因為游戲化課程能最大程度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能讓他們更快更好地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
幼兒園教育課程游戲化無疑會使幼兒園課程更加有趣。要做到有趣地學習,就要求我們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制定出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游戲過程。
愉快的游戲過程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全身心投入游戲中。幼師在選擇游戲時要從多數人的角度出發,不求做到面面俱到,但至少要盡可能提高幼兒游戲參與度。此外還需要注意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參與度,對于積極性特別高的孩子,在滿足其表現欲的同時也要示意他把表現的機會適當分給其他人;對于情緒不高、參與度低的孩子,要鼓勵他表現自己,并在其表現后給予適當的肯定與贊揚。
幼兒園教育課程游戲化并非課程游戲課程化,最終這種被游戲化的課程仍然是課程。既然是課程,就必須要有目的性,這堂課教授了什么、孩子們能學到那些知識、對孩子們未來的教育和生活有什么現實意義……這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選擇游戲時不能光看中趣味性,更要突出該游戲的價值。強調目的性并非出于功利,而是明確課程游戲化的根本是課程,游戲化不過是教學方法而已。不能一味強調游戲而忽略了課程,更不能借課程游戲化的模式違背教育原則。
有些游戲是有一定危險性的,例如足球、籃球、摔跤……嚴格意義上來說各種游戲都有一定的危險性,但這并不代表我們要因噎廢食,放棄所有游戲安安靜靜地在教室里坐著。教師應該要告知孩子這些游戲用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還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護,例如佩戴護膝、護腕等安全用具,最后還要準備必要的醫療保障工作防患于未然。
并非所有課程都適合游戲化。為追求學習效率,課后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游戲要適度,必須留出一定的時間來做相關練習。首先,要給孩子們預留“冷卻”時間。所謂“冷卻”時間是指給孩子們一定的時間冷靜下來,從游戲狀態退出來,然后再進入學習狀態所需要的時間。
在可預見的未來,幼兒園教育課程游戲化將會成為幼兒園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符合社會的篩選標準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要注重發展幼兒園教育課程游戲化,為幼兒未來生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絕不僅僅是帶著孩子們做做游戲放松心情這么簡單,課程游戲化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化的方式降低孩子對繁重的學習壓力的抵觸以及探索更高效的學習方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也許并不一定是未來教育改革的終極形態,但它為我國教育改革提出了有現實意義的操作方法。相信以此為參考,我國的教育事業必將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