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中心初中 孫 青
初中階段物理教學的核心素養包括科學探究能力、物理觀念的理解能力、對待物理的態度、應用物理的能力四個方面。其中,科學探究能力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對已有的物理現象大膽質疑,通過科學實驗得出或論證結論;物理觀念的理解能力則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自然界的物理現象、物理規律,形成新的正確的價值觀;對待物理的態度即學生尊重事實的態度,形成固定的物理價值觀念,并將觀念運用到實處,高度保持對物理的興趣;應用物理的能力則需要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問題。初中物理學教材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學生需要在學習中逐步掌握物理學物質、運動等的關系,教師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手段,讓學生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和規律在腦海中提煉和升華,讓學生通過現象摸索物理學規律、探究物理學本質、學習物理學思維。教師要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評估,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根本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轉變自身觀念,改變的傳統教學方式,關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況,讓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提高。
實驗在初中物理學中占比較大,其既是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師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最有效方式。實驗既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也可以提高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合作、互動的能力。學生需要在學習中應用物理學理論知識創新實驗內容,增強實踐效果。物理學習離不開實驗教學,但當前的實驗教學存在很多問題,教師教學理念陳舊,“講實驗”的情況很普遍,只注重了知識的輸出,不能引導學生利用探究實驗來體驗物理知識、規律的得出過程,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和引導者的教師,也是學生敲開物理知識大門的引路人,但目前初中物理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了主動權,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的潛能無法得到有效開發,創造性和操作能力受到限制。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講授式教學導致學生對物理知識不理解,所學知識與生活脫節。另外,教師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忽略學生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健全。
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太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重視學生的物理知識理解程度,并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情感和態度體驗,在課堂中以成績判斷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成績判斷學生的好壞,這種方式顯然是不恰當的。物理教師過分重視成績,會忽視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物理教學的目標設置不當,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物理能力。有部分教師沒有根據新課改改變課堂評價的方式,而是采用唯成績論,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自信心,甚至有部分學生產生討厭物理的心理,自然不會積極地學習物理知識,物理成績得不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新課改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制定針對性的教育內容,也就是說,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育內容。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并沒有按照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制定教學方案,教學方式設置不當,教學內容并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有一部分物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陷入困境,而教師非但沒有調整教學內容,還利用理論性的講述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做法加大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學生在學習時非常吃力。更有一部分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學生,不能有效理解物理知識或者物理概念的核心內涵,學習效果不理想,物理思維和物理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物理教學的實踐性特點不可忽視,教師應以物理實踐為基礎,融入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應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科素養。物理探究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總結、表達能力,實驗教學中的很多不確定情況可以有效引發學生的思考。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物理實驗的難度,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輔導,讓學生結合教師的引導和指示,對物理實驗的步驟進行一定的調整,通過調整得出更加精準的物理數據,獲得獨立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將實驗探究與理論教學合二為一,在理論知識中穿插實驗,在實驗教學中通過現象引出實驗概念,幫助學生融會貫通,養成科學嚴謹的專業態度,發展綜合素養。物理實驗探究活動可以基于學生的探索,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完成核心素養的塑造,自主學習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有效指導學生觀察物理變化,讓他們根據物理變化分析其原因,總結物理變化的過程,表達物理實驗的結果,同時參照理論性的物理描述,有效記憶物理知識。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重點,需要由基礎逐漸向深層次過渡。在“磁生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重做奧斯特實驗,讓學生探究磁是否能生電,并將自己的假想通過實驗證明,只有親身經歷探究的學生才更能理解小磁針為什么要放置在通電導線的上方或下方,了解前后方不行的原因。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對所學地磁場知識加以運用的過程,并且為下一節“通電螺線管”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改革主要目的是打破傳統的教學手段,跟隨時代的發展,使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方式獲得物理知識,而且信息技術時代使物理教學更加方便快捷,也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提供多種思路,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復雜的物理知識轉化成具象的物理現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是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將物理知識轉化為教學情境,運用問題營造物理學習情境;審視教學內容,在情境中啟發學生的抽象性思維,讓學生習慣用科學思維思考物理現象;創建線上線下教學平臺,在線上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短小的教學視頻,讓學生預習和復習物理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利用線下教學,展示物理現象的圖片。部分物理實驗的步驟較為復雜,對實驗設備的精度要求較高,學生在沒有初步掌握物理知識時,無法獨立完成實驗。因此教師可以將物理實驗轉換成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觀看操作細節,掌握關鍵步驟,并對實驗進行質疑。教師還可利用小組合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升學生操作實驗的積極性。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內容有限,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開闊學生的物理視野,將物理知識與德育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創新性的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加入一些創新性的方法,如項目探究法,通過設置具體的物理項目,讓學生選擇一個課題進行深入研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物理活動,在恰當的情境中構建其樂融融的物理課堂,運用小組探究的方式完成物理項目,總結針對此物理項目探究的經驗,通過相互分享和交流形成開放性的物理課堂。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事例出發,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選取生活中典型的案例,讓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指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不斷鍛煉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初中生的生活經驗相對豐富,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也愈發細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查看生活中是否有物理知識,讓學生正確區分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的區別與聯系。在讓學生觀察生活經驗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在此過程中的情緒體驗,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結合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定期進行班級分享,將自己的生活觀察案例分享給其他學生,共同探究生活觀察案例的物理知識和物理現象。教師可以定期舉辦有關物理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入大自然,觀察大自然中的物理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如在學習“動能”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帆船航行的圖片,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探討帆船前進的動力是什么。教師可以出示子彈穿過障礙物、風吹動柳枝、轉動的水輪車和風車的圖片,引出動能的概念,讓學生深入思考微風和狂風吹過柳枝的狀態以及足球和鉛球在運動時的力量,思考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提出的問題,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交流評估進而得出探究結論。課堂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不同類型的機動車限速不同,探討為什么這樣設計,加深學生對動能的應用和理解。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時,需要根據新課改下物理教學的計劃,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以科學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在日常可以通過積極的鼓勵性語言,幫助學生有效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幫助學生針對物理實驗結果進行創新創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新的物理知識。在評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自我為中心,進行自我鼓勵和自我教育,通過自我評價的方式有效反思自己在實驗過程中,或者在物理觀察、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對不足加以改進。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自我評價進行鼓勵和支持,通過褒貶結合的評價方式,既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也要適當表揚學生的優點。教師需要注意評價時可以以鼓勵為主,在鼓勵中適當讓學生進行改正,尤其是在對物理數據的記錄和分析上,要讓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態度,避免學生因為數據的錯誤導致物理實驗結果的失效。
綜上所述,新的教學改革為物理教學提供新的教育理念,也給我們提出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如何滲透新觀念,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科素養,是當前物理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必備要點。教師需要結合物理教學的實際要求,改變當前單一、形式化的教學現狀,轉變自身教學理念,通過創新方法、探究實驗和學生評價,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層次,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