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涇口鎮中心幼兒園 陳 芳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僅受到外界語言環境的影響,也和幼兒的發展程度和個性差異有密切的關系。想要實現有效的語言教學,必須落實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當前的語言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和活動目標。比如,在《烏鴉喝水》的語言故事學習中,小班的幼兒只需要理解其中的語言表達含義即可,明確“烏鴉很聰明”這一認知,進行簡單的語句練習。而大班的幼兒要能進行大致的復述和簡單表達出自己的認知理解。這是因為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尚不成熟,多數只能是簡短字詞的簡單運用。而大班幼兒的語言能力經過豐富的實踐練習已經有了提高,而且他們的生活經驗也帶動了他們認知思維的發展,可以提出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忽視這一點,出現目標定位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復雜的情況,都不能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還會打擊幼兒語言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理解與運用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和發展的。語言現象是在一定的背景條件下發生的,幼兒獲得的是直觀形象的認知,需要內化吸收轉化為語言表達。其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提問和引導的方式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單靠幼兒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實現的。教師和幼兒之間、幼兒和幼兒之間需要有效的互動,進而實現語言組織能力的有效鍛煉。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通常都太過簡單,沒有太多思考的空間,也不需要幼兒進行語言組織。還有的時候,教師的提問太過寬泛,沒有針對性,導致幼兒胡思亂想,養成胡亂回答的不良習慣。
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思想影響深遠,唯教材論的模式依然非常普遍。幼兒園的語言是基礎學習,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利用具體的生活情景和生活內容,進行引導和啟發,切實提升幼兒的生活實用能力。這是新課標改革的明確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很少會根據幼兒的一日生活來確定語言教學的主題和內容,而是習慣于按部就班地根據教材安排展開教學活動。這就會導致幼兒的語言學習只存在活動參加的過程中,難以和生活實踐有效結合起來,進而導致理解的片面性和表面化,欠缺綜合運用能力和遷移運用能力。
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可以提升幼兒的參與興趣,可以指導幼兒的有效語言表達技巧。而且不同的語言內容可以帶來不同的情感陶冶、愛國主義情懷、自然和諧觀念、團結友愛的精神,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需要引導幼兒深化體會和理解的,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偏向于學習任務完成情況,或者直接就沒有評價環節,導致幼兒盲目和隨意的學,對語言能力的發展和進步產生嚴重的阻礙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力直接決定著幼兒的參與興趣、參與過程和參與結果。提升教師素養是關鍵環節,才能引導幼兒有效參與其中。比如,幼兒園可以組織定期專門的教學培訓活動,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豐富教師的有效教學方法,奠定良好的教學實踐基礎。還有,幼兒園還可以借助各種獎勵政策,激發教師的責任心和榮譽心,從而主動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展開科學高效教學模式的積極探索,落實終身學習的理念,全面提升專業教學素養,為幼兒帶來良好的教學服務。
語言本身是一種文化符號,是人為給它加上了特定的含義和運用法則。語言學習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靈活運用。幼兒缺乏足夠的語言知識基礎,也缺乏足夠的語言運用的生活經歷,這就導致他們面對單純的語言表達,在理解和認知方面會存在很大的障礙。直觀、形象思維是幼兒明顯的特點,具體情境的創設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綜合感官感受,進而實現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轉變,這也是生活化教學理念被提出的重要依據。基于此,教師要充分借助具體的情境條件,提高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比如在《誰來幫助他》的語言學習活動中,這里面主要講述了森林里的小狐貍迷了路,各種小動物來幫忙的故事。幼兒現有的認知能力,很難去獨立想象具體的畫面和內容,而且容易發生走神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更不要說具體的語言運用在特定背景下的意思表達。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生動具體的環境展現出來,提高幼兒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從而引導幼兒能夠以小狐貍的視角去觀察具體的場景,與對應的語言表達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深入的理解,明確語言運用的特點和要素,還能實現互幫互助的人文情懷的熏陶,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和進步。
教師是幼兒心目中的權威,教師的評價會讓他們的情緒產生很大的波動,或肯定自己,或否定自己,或樂于學習,或厭惡學習。語言學習也需要在肯定和鼓勵的氛圍中,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挖掘幼兒的學習潛能。教師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賞識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進行靈活有效的評價,使幼兒的語言學習更上一層樓。比如在兒歌《花開歌》的評價活動中,教師要肯定幼兒的積極參與,還要指出幼兒在參與中哪些地方表現突出,使他們獲得具體的榮譽成就感,并且借此深化他們熱愛自然的感情認知。還有,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參與評價,對兒歌的理解,對自我的評價,在提高自我認知的同時,也有利于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
幼兒的語言學習除了在幼兒園這個大環境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家長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引導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力。教師可以通過密切和家長的溝通聯系,形成統一的教學框架,將科學的語言引導落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促進幼兒的全面提升和發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和家長的交流分享會,從幼兒語言發展的階段性和循序漸進性的原則出發,首先消除部分家長拔苗助長的錯誤意識,然后從幼兒接觸語言、了解語言和應用語言這些方面展開探討,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學習環境,在生活的實踐運用中不斷提升語言素養能力。比如,幼兒的睡前故事,家長應該盡量落實,而且要和幼兒保持良好的互動,避免變成家長的單一說教。在接送幼兒回家的路上,家長也可以和幼兒溝通在幼兒園的生活趣事等。還有,家長要注意個人的語言素養,避免不文明詞匯的出現,給幼兒創造一個干凈、和諧的交流環境。教師要將現代科學的語言學習理念傳授給家長,為幼兒創設一個全方位的高效語言培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