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初級中學 張 鋒
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將地理教材上的專業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只注重提升學生的地理成績,忽略了對學生思想、情感態度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導致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未能將德育有效地滲透到地理教學中,在此問題的影響下,學生體會不到課堂學習的樂趣,難以完善自己的價值觀、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只能被動地接受大量的地理知識,這不利于學生理解人地協調觀、樹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思想觀念。例如,在講解“中國的自然災害”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一般會向學生講解自然災害的含義、分類、應對措施等教材上的內容,卻很少引導學生分析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產生的影響,如某些地區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人們的亂砍濫伐行為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就導致課堂教學局限于專業知識,未能宣揚環保意識。
初中地理與人們的實踐活動緊密相關,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大多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采用單一的理論教學方式,忽視了地理實踐學習的重要性,未能在課上或者課下組織開展地理實踐探究活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出現了理論學習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全面的問題。在思考地理問題時,學生習慣性地從理論角度切入,不考慮地理實踐的問題,這對學生提升地理實踐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在教學“地形和地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一般先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地形的圖片,然后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學習不同地形的海拔、起伏程度等內容,而不注重設計類似于“制作簡易地形模型”的課堂實踐活動,導致學生缺乏地理實踐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色,也是學生分辨地理區域的有效工具。在當前的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地圖,造成學生缺乏分辨地圖所示區域的能力的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往往結合課本知識,直接將地圖蘊藏的地理信息告訴學生,然后將課堂教學的注意力轉移到某些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上,這就導致用于地圖教學的時間大大減少,從而造成學生缺乏自主識讀地圖能力的問題。例如,在學習“中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的相關內容時,許多學生難以正確地認識地圖上的不同顏色所表示的含義,還有很多學生容易將“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混淆,這些問題共同導致學生難以從地圖中提取出準確有效的地理信息。
在新時代的教學中,初中地理教師應當順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人地協調觀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正確處理人地關系的主要思想,也是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明確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課堂教學目標,將環境保護、人地協調發展等思想融入課堂,加強地理知識教學和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例如,在講解“中國的土地資源—自然資源”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講解“我國土地資源利用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增強學生保護土地資源的意識。在講解“水土流失”問題時,可以向學生展示“斧頭直立在沒有樹干的樹樁上、土壤被流水沖走”的漫畫內容,告訴學生“人們要想緩解水土流失問題,就必須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在講解“草場退化”的問題時,可以向學生展示“四只羊聚在一起,吃掉草場上僅剩的一些小草”的漫畫內容,教育學生“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們需要合理開采”;在講解“土地荒漠化”的問題時,可以向學生展現“沙子氣勢洶洶地向伐木的人涌來”的漫畫內容,教導學生“人類與自然是共生存的關系,我們保護自然就是保護自己”。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就能將人地協調觀的相關內容融入課堂,幫助學生確立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初中地理教師應當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轉變純理論教學的模式,充分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探究經驗,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地理實踐學習活動,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思想。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地理課堂實驗,也可以安排地理研學旅行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同時要注重結合實踐活動講解理論知識,以此來幫助學生透過現象探究本質。例如,在講解“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制作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模型”的課堂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分界線等知識的認識。在開展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泡沫板、小刀、油彩筆、細線等器材,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勾畫區域輪廓、制作山脈模型、為不同的區域標注不同的顏色等實踐任務,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實踐能力。
針對學生缺乏讀圖識圖能力的問題,教師需要努力提升地圖教學的有效性。在進行地圖教學時,可以充分發揮信息設備的輔助教學作用,利用好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現有的優質教學資源,教給學生科學有效的地圖識讀方法,引導學生正確識讀圖名、圖例、圖注等重要信息,以此來提升地圖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講解“祖國的首都—北京”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引導學生識讀“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圖”“北京市地形圖”等,以加強學生對北京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特點等知識的記憶。如在講解“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圖”時,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標注功能在原圖中標出關鍵信息;當講到“北京市面臨渤海”的內容時,可以將渤海在地圖中的位置標注出來。在講解“北京市地形圖”時,可以帶領學生依次觀察該圖的名稱、圖例等信息,如通過觀察圖例,能夠知曉圖中的黑色三角形圖案代表山脈。然后,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動態演示功能突出地圖的重要信息,如當講到“北京三面環山”的內容時,可以通過動態演示功能使圖中的黑色三角形晃動起來。
總而言之,地理核心素養涵蓋了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學科思維、實踐能力,對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在今后的教學中,初中地理教師應當繼續探索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以推動地理教學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