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隨著當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競爭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激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挑剔,不僅需要要專業精良的人才,還需要全能型的人才。然而在現階段的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多方面、高素質的人才,高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提出越來越多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并運用于教學中。拓展訓練在新時代的要求下,被引入體育教學中,通過獨有的教學特點,補充和延伸了現行的教育制度、教學方法。
SWOT 又稱態勢分析法,主要通過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內部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面臨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挑戰(Threats)四個因素進行系統分析。拓展訓練在大理大學中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面臨場地器材不足和教學經驗欠缺,給教學帶來很大的挑戰。
1.拓展訓練課程的開展豐富了大理大學公體課的課程體系
課程是教育活動的基礎和核心,隨著現代競技體育運動興起和普及、應對潮流,大理大學公共體育選項課開展的內容都是圍繞傳統的體育項目。在社會發展催生下,結合地域優勢,逐步增加了瑜伽、排舞、定向越野、拓展訓練、野外生存、極限飛盤等項目。不僅豐富了課程體系,也擴寬了學生選擇面,為終身鍛煉身體的習慣打下良好基礎。
2.拓展訓練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
大理大學在2017~2018 學年第二學期,第一次對2016 級公共體育學生開展《拓展訓練》課程,課程中按照情景描述、過程體驗、分享回顧、提升心智、改變行為的方式進行。教學初始階段學生表現出對課程的興奮、好奇,真正面對挑戰和分享時表現出縮手縮腳、發言不積極。通過教師在課堂中不斷提醒和鼓勵,以及特意為學生設計相關的內容,如畢業墻、背摔等拓展訓練。在教學中期學生能大膽的迎接挑戰、分享自己的成功與失敗、能與同胖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達到提高學生適應能力的效果。
2.拓展訓練特定的目標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必須大力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2]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求大學生應該具備優良的品質,養成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相互理解、團結協作的處事作風。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設計了心理拓展訓練的內容,并在分享環節強化心理訓練。如“過人橋”的訓練中,先設計了情景,給出挑戰的方法、提出問題、親身體驗、分享回顧、提升與應用,體驗過程中增加苛刻的條件加大訓練的難度,只要違反規定視為通過失敗,重新挑戰,直到每個同學按要求完成體驗過程結束。在分享環節圍繞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設計分享內容,第一,踩別人的心理感受;第二,被踩時的心理感受;第三聽到失敗重來時的心理感受。待所有學生分享結束后教師總結發言,并把訓練中設計的為他人著想和換位思考提升到學習、生活中。
3.拓展訓練團隊的參與方式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
隨著經濟的進步,生活方式的改變,當代大學生在家庭中過著衣食無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家長的嬌慣和縱容下形成諸多不良生活習慣。通過拓展訓練中雙人協作項目和團隊合作項目的訓練,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團結的力量、合作的意義以及同伴間的相互信任。如蜘蛛網、潮起潮落、風火輪等訓練,深刻體驗團隊的成功與失敗,享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發揮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
4.拓展訓練的操作模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當今社會,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創造力是衡量科技人才質量的重要標準。而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又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激發想象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拓展訓練的重中之重。”[3]例如“簡易擔架的制作”“扎筏”兩個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將任務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在頭腦中構建“擔架”“扎筏”的模型,通過團隊的力量,挖掘動手能力,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挑戰任務。整個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根據任務,展開想象,解決“擔架的制作”“扎筏”中棘手的問題。
1.有限的師資力量限制參與人數
拓展訓練是一項具有挑戰的運動,作為一名優秀的拓展訓練師需要具備參與者、觀察者、組織者三種角色;需要掌握拓展訓練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大理大學拓展訓練課程的教學由戶外運動教研室的教師親自擔任,戶外教研室教師共有6 人,其中2 人擔任行政職位,其余4 人不僅承擔公共體育教學,同時還需承擔戶外運動方向的專業課程。所以專門從事拓展訓練方向的教師只有2 人,因教學工作量大,拓展訓練起步較晚,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處于起步階段,學院為了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只能限制學生選課人數和班級。
2.學生參與拓展訓練的經驗不足
大理大學拓展訓練課程處于推廣階段,大部分學生接觸戶外運動的時間不長或者沒有接觸過,拓展訓練的經驗少,在實際操作環節學生膽怯、自卑的心理影響了拓展訓練的效果。
3.開展拓展訓練的場地、器材欠缺
場地和裝備直接影響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效果。因學校資金短缺,拓展訓練項目的場地和裝備受限,拓展訓練的高空項目無法開展,目前開展的地面項目,如背摔臺、逃生墻、蜘蛛網、風火輪等項目只能借助學校升旗臺、看臺、田徑場的邊圍、學校的樹木進行開展,安全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環保得不到充分宣傳,教學效果打折扣。
1.高校教學改革的機遇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多方面、高素質的人才,高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提出越來越多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并運用于教學中。拓展訓練在新時代的要求下,被引入體育教學中,通過獨有的教學特點,補充和延伸了現行的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大理大學順應高校教學改革,結合拓展訓練的優勢,在戶外教研室老師的努力下,2017年在公體課中開展。
2.大理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為拓展運動的發展提供機會
大理大學以“融四海文化,鑄大學精神的理念”和“博學達真,大德至理”的校訓,堅持以“一山一水一族一史一路”的科學理念,致力培養出服務邊疆民族地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為拓展訓練的深入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3.人才市場的需求為拓展運動的發展提供機會
大理以天時、地利、人和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被戶外愛好者青睞,隨著戶外運動在大理興起和人們休閑需求、消費能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俱樂部被催生,戶外運動專業人才的需求市場加大,為拓展訓練在校園中開展提供契機。
1.拓展訓練的開展模式給教師教學帶來的挑戰
大理大學拓展訓練教師教學壓力大,外出培訓機會少,沒能學習和掌握課程前沿知識。因此,對拓展運動的認識程度不高,教學內容廣度定位不準,在項目選擇的難度和進度安排上處于摸索階段缺乏針對性,教學中只注重實踐環節,讓學生過多的體驗挑戰,很容易被誤解為在上體育游戲課程,影響了拓展訓練的效果。
2.復雜的教學評價給教師帶來的挑戰
拓展訓練的評價系統需要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平時成績進行綜合考核。評價方法需結合定量評價、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還需考慮個人技能、團隊表現、上課態度,通過教師、學生評價最后給予成績評定,評價方式、方法多樣、復雜,給教師成績評定帶來困難。此外,拓展訓練注重學生心理的發展,而對此模塊的評定在考核中無法進行定量評價。
3.場地器材不足給教師帶來的挑戰
目前大理大學沒有專門的拓展訓練場地、器材,教師教學中完全靠自我的創造力來進行選擇項目,教學中安全和教學效果像蹺蹺板的兩頭,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同時也限制了某些項目的開展。
4.學生人數給教師教學帶來挑戰
大理大學公共體育課以每班30 人左右,一周一次進行教學,而拓展訓練一般人數要求控制在8~15 人,這樣教練能很好的觀察到團隊、隊員的細微變化,利于“分享”時抓住問題。從上不難看出,單班授課人數多,練習密度小,很難讓拓展訓練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1)拓展訓練內容豐富多樣,在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目的、不同人群、不同需求選擇相應的拓展訓練內容,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2)應對學校場地器材缺乏,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想象力,自制教學器材,如神筆馬良可用毛筆和細繩制作簡易的器材,同心鼓中排球用氣排球代替,鼓可用木板代替,不倒森林可用長度一致的木棍或竹竿代替。
(3)學校應鼓勵和支持年輕教師參加戶外運動的相關培訓,如中登協舉辦的野外生存、拓展訓練、野外急救的相關培訓,通過走出去的方法積累豐富的經驗,解決師資有限的問題。